061河广——心之所向,一苇可航

061河广——心之所向,一苇可航

00:00
23:20

吟唱:厨子和戏子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中国人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就算种种原因离开故土,不管到了哪儿也总是对故乡的那方水土有所牵挂。《河广》便是一首思乡之作。

《诗经》里的诗歌来源地主要是河南省和陕西省的黄河流域。卫国在卫戴公迁漕以前,都城在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朝歌和《河广》首诗作者的故乡宋国只隔了一条黄河。“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思乡之情,说芦苇编成的筏子便可横渡黄河到达故乡。由此还产生了至今都在使用的成语——一苇可航。

后世诗文中夸张手法用得最好的要数李白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庄子的《逍遥游》也有很多夸张用法--“其翼若垂天之云”,说大鹏的翅膀就像那挂在天边的云彩一样。“展翅九万里”,翅膀一挥便是九万里...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注释】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成的筏子。

杭:通“航”,渡过。

跂(qǐ):踮起脚跟。

予:我。

曾(zēng):乃,竟然,可是。

刀:通“舠”,小船。

崇朝:终朝,一个早上。


【链接1】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班固(东汉)

【白话1】中国人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链接2】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国风·卫风·芄兰》

【白话2】芄兰的枝上结出了锥形的荚子,这很像腰间佩戴的解结锥,这解结锥戴在了童子的身上。即使你戴上了成年人的配饰,可你的心智还是个小孩子啊,还是无法理解我们这些成年人啊。

【链接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列子(战国)

【白话3】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竟然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诗经成语一苇可航

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也指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下期预告:

第六十二期《伯兮》——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沃若

    等了很久的更新一下子来了两篇,老师辛苦啦!赶紧学起来

  • 听沃若

    等了很久的更新,一下来了两篇,老师辛苦啦!赶紧学起来

  • 李景波_t7

    感谢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