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 跷跷板上的“尚”与“论”(下)

130 . 跷跷板上的“尚”与“论”(下)

00:00
21:56

通俗西藏史(一百三十)——跷跷板上的“尚”与“论”(下)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咱们上期聊了“尚”与“论”的宏观构架,这期咱们从尺带珠丹执政的前期下手,来聊聊细节。


有关“尚”族的崛起,还得从公元699年讲起。

这一年吐蕃军神论钦陵自杀,弄权长达五十年的噶尔家族垮台。

这段权臣当道的岁月,改变了很多事情。吐蕃王室在扳倒了噶尔家族以后,对代表世俗贵族的“论”彻底失去了信任。

从699年至704年之间,王室不再任命大论,而是由赤都松赞领兵出征,母后没庐·赤玛类坐镇中央掌控全局。

从敦煌文献《大事纪年》里的记载上看,赤玛伦主导政坛的时间,至少是从700年开始到712年截止。在此期间,赤玛伦开始有意识的,扶持外戚家族(尚)进入政坛。

第一位获得盟会主持权的外戚大臣,就出现在701年。这是吐蕃政治结构里,从未有过的情况,而这位受到重用的大臣,名叫尚·赞咄热拉金。有学者考证过,这位大臣出身于没庐氏家族,甚至有可能就是赤玛伦的兄弟。

但我们也要看到,赤玛伦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她也需要平衡国内各种政治势力。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与之前噶尔家族把持盟会主持权不同,从701年开始,盟会主持人不断变换。

701年主持盟会的是尚·赞咄热拉金

702年就变成王室父系的麴氏大臣芒保杰拉松

703年赤玛伦杀了麴氏大臣菊类赞;

704年主持盟会的,又变成了尚族大臣(尚墀桑达乍布);

紧着着就是705年的政治大变局,在这场由赤都松赞去世,而引起的剧烈动荡里。麴氏大臣被任命为大相,但旋即便被拿下,由世俗贵族韦氏家族的大臣韦·乞力徐继任;

到了706年,盟会主持权由来自吐谷浑的坌达延赞松韦·乞力徐共享,安多地区的冬季会盟由尚·甲咄主持;

707年,代表王室父系势力的麴氏、洛氏被抄家,夏季盟会依旧是坌达延和乞力徐共同主持,冬季盟则会由乞力徐单独主持;

708年、709年的盟会,分别由韦·乞力徐和则氏大臣主持;

到了710年主持盟会的主持权,又回到了尚族的尚·甲咄手里;

711年、712年、713年的盟会,又变成了吐谷浑的坌达延和乞力徐联合主持。[1]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这一轮变换的过程了没有。

盟会主持的权利,先是在王室母系和父系之间轮换。这种轮换的前提,正是因为刚刚干掉了,属于“论”系统的噶尔家族。

然后代表王室父系的麴氏又被干掉了,联手做掉父系的,是王室母系(尚)和代表“论”系统的韦氏。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奇怪,“尚”明明是为了抑制“论”才出现了政治势力。他们为什么又和“论”联合了呢?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705年的时候,王子啦拔步的母族巴擦氏和尺带珠丹(野祖茹)的母族琛氏,都对赞普王座发起了挑战。

同为尚族的琛氏与没庐氏打成了联盟,而巴擦氏则拉上了王室父系(麴氏、洛氏)。双方势均力敌之下,尚族又与韦氏达成了妥协,联手碾压了王室父系。

这就是政治运作的游戏规则,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任何人都可以称为盟友。

碾压了王室父系之后,尚与论进入了合作期,双方开始共享权利。


到了711年,情况发生了一个小变化。另一支政治势力被引入了牌局,这就是代表吐谷浑势力的坌达延家族。

吐谷浑在被吐蕃征服以后,王族系统被保留了下来。吐蕃为了更好的控制吐谷浑,连续不断的与吐谷浑王室和亲。尺带珠丹时期的吐谷浑小王,可能都是吐蕃公主所生。因此在藏文史料里,提及吐谷浑时经常用“外甥吐谷浑”的说法。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吐谷浑的坌达延家族被引进吐蕃的政治结构,目的性非常明显,就是为了平衡“论”。或者说得更直白点,就是为了平衡韦氏。

这点韦氏家族也心知肚明,他们也在寻找机会,拉拢盟友,对抗尚族。这种又合作,又对抗的状态,贯穿了尺带丹珠执政的前半期。


说到这里,我们能看清楚一个背景了。

尺带珠丹坐上赞普宝座,是尚与论联合的结果,但支持他的势力是一个不稳定联盟。

这种不稳定性,就是他执政期间很多事情发生的基础。

从尺带珠丹的角度上说,从公元705年到712年的政治变幻,肯定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唐蕃之间关于迎娶金城公主的各种波折,也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这时候的尺带珠丹还在祖母赤玛伦的羽翼下,过着人生里难得的幸福童年。

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一直过到了712年。

在敦煌文献《大事记年》里,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首先是赞普的驻地发生了变化,此前尺带珠丹一直都住在跋布川,但在这年的冬天,他移居到了“札玛”地方,随即群臣上了尊号“赤德祖赞”

按照吐蕃的惯例,赞普有了尊号,就意味着他获得了群臣的认可,也意味着开始了亲政。

紧接着的一条记载相当耐人寻味,“祖母赤玛伦薨”

考虑到当时尺带珠丹只有九岁,肯定没有执政的能力,但依旧被急匆匆地上了尊号。很有可能是因为,老祖母的身体已经不能再等了。赤玛伦必须要在生前,坐实尺带珠丹的地位,以免自己死后再发生变化。

殚精极虑的老祖母,不光安排了尊号,还给尺带珠丹安排了一个尽量稳固的政治结构。

从706年开始,吐谷浑势力被引入吐蕃政坛,并且马上就获得最高的权力级别。

706年到708年,以及710年到714年,大相韦·乞力徐都只能和坌达延赞松共享盟会主持权。

而且据台湾学者林冠群先生研究,坌达延在吐蕃政坛上的排序甚至要高过乞力徐一头。[2]

因为在《大事纪年》的记载里,坌达延的名字,一直都在乞力徐之前,这表明坌达延是盟会的第一负责人。

同样的情况,在唐史的记载里似乎也能印证。

在《册府元龟》里记载,开元七年(719年)的六月,吐蕃遣使请和,李隆基没答应。但作为一种姿态,他赏赐了很多礼物。

“赐赞普杂彩二千段,赐赞普祖母五百段,赐赞普母四百段,赐赞普夫人(可敦)二百段,赐坌达延一百五十段,赐论乞力徐一百三十段,赐尚赞咄一百段,及大将军大首领各有差。”

从这份附在后面的礼单上,可以明显看出坌达延、乞力徐、尚赞咄的前后排序。

另外,吐蕃王室还不是只有坌达延这一个棋子,乞力徐的权力还要受到其他尚族元老的分割和制约。

赤玛伦去世以后,出自没庐氏的大臣尚·赞咄反倒变得更加活跃了。他在714、718、719、720年获得了盟会的主持权,虽然他也需要和其他大臣共享盟会主持权,但很显然,在赤玛伦去世后的几年里,尚·赞咄成了制约“论”的重要人物。

除了他以外,出自琛氏的尚·甲咄、尚·赤聂,出自蔡邦氏的尚·哲恭都是活跃在吐蕃政坛上的尚族成员。


我们能看到王室在积极布局,那代表论族的韦氏,就只能默默接受吗?

当然不是!

韦氏也一样默默布局,等待机会。

《大事记年》在713年的条目里,记载了以下几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1、坌达延与大论乞力徐集会议盟;

2、唐庭允赐夏冬牧场,唐延使者杨卿前来致礼;

3、努布·墀辗蒙赞身故,其任大度支时之平民户,均转赐给予绮力心儿藏热。

我们要注意一下713年是赤玛伦去世、尺带珠丹获得尊号的第二年。

第一件已经说过了,坌达延和乞力徐联合主持了盟会。

第二件里说的“唐庭允赐夏冬牧场”,其实就是河西九曲之地。“唐延使者杨卿”,指的就是送金城公主入藏的杨矩

有关河西九曲的内容,我们以后专门讲,这里暂时略去了。

第三条很有意思,努布家族的大臣去世了,他当时担任的官职是“大度支”(从官名上看,似乎是个管财政的职务),接任这个职务的人是韦氏家族的绮力心儿藏热

但到了下一年,韦·绮力心儿职权范围好像就扩大了,不仅仅负责收支度用了。因为在这一年,他有了召集盟会的权利。

在大事记年的714年条目里,“坌达延和乞力徐在吐谷浑征收了大料集,随后二人领兵赴临洮,对唐朝发动进攻。冬季的会盟由论绮力心儿藏热于“嫩”地召集之。”

注意这时候,韦·绮力心儿的名字前面,加上了“论”的字段,这说明,他已经跻身九大尚论之一。而我们之前提到的蔡邦氏的大臣尚·哲恭绮力心儿差不多同时进入政坛,却没有获得盟会召集权。

可见绮力心儿的极速窜升,很可能源于韦氏家族的运作。


从这一年开始,吐蕃盟会的主持人选,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前一般是吐蕃本土的盟会由乞力徐和其他大臣联合主持,安多地区的盟会由尚族大臣主持。但到714年之后,变成了吐蕃本土的尚与论联合主持,韦氏家族的代表换成了绮力心儿,安多地区的盟会由乞力徐主持,而且是乞力徐的独角戏。

同时在唐史的记载了,这一年的八月和十月两次发兵进攻临洮,带兵的都乞力徐。

这就意味着,一直被王室深深忌惮的,“论”族领兵在外的情况,又在韦氏手里复刻了。

所以,你看王室在打重重限制的牌,而韦氏则成功破局,一内一外向噶尔家族的双子星致敬了。

这个游戏规则从71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720年。

在这一年里,吐蕃的政坛发生了大地震。

坐在权力金字塔顶层的几个大佬,相继去世。

721年,韦氏大相乞力徐去世、没庐氏巨头尚·赞咄去世、琛氏家族的头牌人物,尺带珠丹的母亲赞玛脱去世、另一个尚族巨头,曾在704年主持盟会的赤桑达擦,也去世。

在此之前,代表吐谷浑力量的坌达延赞松,已经在714年去世。

我们刚说过,从714年开始盟会主持发生了变化,韦氏家族可能就是借了坌达延去世的良机。

尚与论的大佬相继去世,对双方都是一种打击,但对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能够对韦氏形成制衡的没庐氏、琛氏和坌达延这三支力量,全部进入青黄不接的局面。韦氏终于等到了一飞冲天的机会,之后五年,接任大相之位的绮力心儿基本摆脱了制衡的构架,开始布置自己的棋子。

最典型的例子,来自于敦煌文献《大事记年》,绮力心儿放逐了朗氏森哥氏的两位大臣,接任他们官职的是属庐氏努布氏的大臣。作为交换,他把大度支的职务移交给了尚族大臣。

韦氏启用的属庐氏和努布氏,在噶尔家族弄权时期一直活跃在政坛上,是论族的重要力量。[3]噶尔家族倒台后,这两个家族就很少在史料里露脸。这次重新得到提拔,可以认为是韦氏在重新整合论族的势力。

这时候的韦氏纵横捭阖,似乎有点不可阻挡的架势了。


那有没有什么东西能遏制韦氏呢?

当然有了!

第一个站出来遏制韦氏的,就是谁都不可阻挡的命运!

725年,风光无限的韦·绮力心儿死了,王室趁机开始了一拨操作。

为了遏制韦氏,之前惨遭打击的王室父系又被抬了出来,硕果仅存的埃氏大臣埃·芒夏(芒夏木则布)成了新任大相。

可惜这位埃氏大臣命也不太好,大相只干了两年就去世了。

到了727年,尺带珠丹一口气任命了三个大相,分别是吐谷浑小王、尚族的本登葱,以及韦氏的达札恭禄

王室手里的另外一张王牌就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终于长大了。

到这个时候,尺带珠丹已经23岁了,他终于拥有了治理国家的能力。

我们从大事记年的记载上看,从705年坐上王位以后,直到723年,对尺带珠丹的记载,仅限于他住在什么地方。

但在724年出现了,“夏,赞普巡临北方,围猎野耗牛作乐,以索缚野耗牛”。

到了726年,又出现了“冬,赞普驻于札玛牙帐。宣布岸本由八对减为四对(由十六员减为八员)之缩编制度。”

727年,大事记年记载,“夏,赞普以政务巡临吐谷浑,途次,韦·松波支被控。冬,赞普任命外甥吐谷浑小王、尚·本登葱、韦·达札恭禄三人为大论。”

综合这三条记载,724年尺带珠丹在游猎玩耍、725年就下手缩减官员编制、727年更是在巡视吐谷浑期间,顺手干掉了一个韦氏大臣。并且在冬天行使了任命大相的权力。

有一点需要注意,727年可能是吐蕃首次,任命三个大臣一起做大相。

就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728年,韦氏大相达札恭禄被干掉了。

这次打击,一刀砍断了韦氏的升级之路,之后三十多年,韦氏都没缓过劲儿来。

那么我想问问大家,达札恭禄被杀真的因为“与中国潜通”吗?

真的因为唐朝用了反间计,蒙蔽了尺带珠丹吗?

按照史料的记载他确实是死于反间计,但如果没有咱们这两期节目讲的吐蕃政治背景,唐朝这条反间计能成功吗?!

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还原历史背景,不是史料上有记载,就是铁证如山。写历史的也是人,一样会犯错,一样会猜测。

我们手里拿着一本史料,就认为古代人描述的都对,这和迷信有什么区别?!

两千多年前,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千万别迷信手里拿的那本书,否则的话,还不如手里没有书好!


参考书目:

[1]、《唐代吐蕃的氏族》_林冠群;

[2]、《唐代吐蕃的杰琛》_林冠群;

[3]、《尚族与吐蕃政治关系研究》_金鹏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陆_吾_

    一定要给主播五星好评,对西藏更加了解了

    白发布衣 回复 @陆_吾_: 谢谢您

  • 听友272543937

    沙发🛋️来个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272543937:

  • 1381216wfgf

    听史,学史,不唯史!

    白发布衣 回复 @1381216wfgf:

  • 1501359eggj

    白发布衣 回复 @1501359eggj:

  • 假电工

    点赞👍🏻

    白发布衣 回复 @假电工:

  • 香香猪猪猪

    今天才找到给老布五星好评的地方

    白发布衣 回复 @香香猪猪猪:

  • 亨大冰泉

    赞赞赞

    白发布衣 回复 @亨大冰泉:

  • 1338557drpq

  • 旧城mmmm

  • 听友222749747

    🌹 🌹 🌹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22274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