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 死于反间计的吐蕃大相

128 . 死于反间计的吐蕃大相

00:00
20:40

通俗西藏史(一百二十八)——死于非命的军事天才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上一期,咱们讲到了金城公主嫁入西藏之后,唐蕃之间战与和的循环,也讲到了夹在娘家和婆家之间的金城公主心里很憋屈,一度想离家出走。

今天我们接着上期的讲,来聊聊吐蕃一个军事天才的死,并通过这个角度,来窥探尺带珠丹早期,吐蕃内部的权力斗争。


713年,吐蕃得到了河西九曲之后,马上就以对陇右发动了进攻。

唐朝随即以郭知运为陇右节度大使,统一管辖鄯、秦、河、渭、兰、临、武、洮、岷、廓、叠、宕十二州。

郭知运,瓜州常乐人(今甘肃安西),弓马俱佳,胆识过人。

他到任陇右后,很快就在开元五年(717年)、开元六年两次带兵杀进九曲,大败蕃军,缴获的战利品,还被李隆基拿来赏赐给在京的官员。

开元九年(721年),郭知运病逝于军中。

宰相张说在神道碑中,如此描述郭知运,“公太白之精,雷泉之灵。身长七尺,力能扛鼎,猿臂虎口,射穿七札,剑敌万人。”

就这么一个楚霸王型态的悍将,在当时人的评价里,居然还有一人,能稳压他一头。在唐书里记载,“知运自居西陲,甚为蕃夷所惮,时人称王、郭。”

这句“时人称王、郭”里的“郭”自然指的是郭知运,那“王”指的又是谁呢?

他就是郭知运的同乡,接任陇右节度使的王君㚟[chuò]


王君㚟名字中的“㚟”字相当少见,很多人都不认识。

我看到很多文章都把这个写成了“勠”(杀戮的戮的异体字),或者是“毚”[chán],意思“狡猾”。

您想想,怎么会有人用“狡猾”做名字?

王君毚组合在一起成啥意思了?

王君,狡猾、狡猾滴!


“㚟”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兔字的头,但下面是比如的比,这个字本身就念[chuò]。

《説文•㲋部》里的解释是:“㲋,獸也,似兔,青色而大。象形。頭與兔同,足與鹿同。”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青色的,脑袋长得像兔子,腿长得像梅花鹿的怪獸。

而王君㚟名字的这个㚟字,又在“㲋”的下面加了个大,就是更大的青色怪兽。


这位名字奇怪的名将,能跟晓勇善战的郭知运比肩,而且还压过一头,自然也是狠人一枚。

应该说王君㚟和郭知运一样,是个敢冒险的人。

他在开元十二年(724年),探知了吐蕃的补给基地后,率精锐骑兵奔长途袭数。在深入草原腹地的牧场上,给了吐蕃基地来了个黑虎掏心。

由于吐蕃军队牧骑结合的特点,每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几乎都征发整个部落全族向前。

这些被征发的部落,青壮年在前线厮杀,老幼妇孺则在后方放牧,进行后勤保障。

论钦陵与薛仁贵在大非川决战时,吐蕃能先调动二十万人围歼郭待封部,而后又集结四十万重兵逼薛仁贵摊牌。

所凭借的,正是这种全族而进的动员方式。

随着战争态势的稳固,吐蕃逐渐开始在河陇周边,设置补给基地,将粮食存放其中。

这些平时的放牧集散地,战时的军队前进基地,对唐军极具威胁。

所以在唐蕃交战史上,存在大量的破袭战案例。

王君㚟的破袭战很成功,措手不及的蕃军大败而逃。

基地里大量牲畜、毛毡、粮食被唐军缴获,来不及逃走的部落民也被俘虏。

王君㚟将牲畜赶回河西,俘虏则送到长安去“报功献捷”。

唐玄宗为显示好生之德,并没有处死战俘,而是说:“凡事俘囚,法当处死。我好生恶杀,覆育万方,汝等虽是外蕃,物类亦同中国,今舍汝性命,以申含养。并向鸿胪,待后处分。”


726年(开元十四年)冬,吐蕃大将韦·达札恭禄取道大斗拔谷(今扁都口隘路)穿越祁连山,突然出现在甘州(张掖)附近,焚烧村庄掠夺边民。

河西唐将都以为,爱冒险的王君㚟要和吐蕃来一场死磕。不成想,他却命众将各自坚守城防,不得擅自出战。

很快,王君㚟等来了想要的东西。

时值冬日,天降大雪,蕃军围攻甘州不克,只能大肆掠夺一番后,取道积石军(青海贵德县西)西归。

王君㚟似乎早就算准一切,事先便派人在积石军等地焚烧草场,驱赶周边部落,断绝蕃军归途的补给。

蕃军行至大非川时,天寒地冻,粮草全无,战马冻死过半。(“牧草皆尽,马死过半”)

达札恭禄心知不妙,马上下令全军火速开拔。

他所担心之事,并非杞人忧天。

王君㚟率唐军衔尾而来,蕃军大部刚刚通过大非川。黑压压的唐军就已赶到,此时的青海湖早已封冻,成了唐军前进的捷径。

尚未通过的大非川的蕃军辎重和伤员,成了唐军利刃下的待宰羔羊。

此战,王君㚟重创了吐蕃军队。

册府元龟记载:“入至青海之西,时海冰合,将士并乘冰而渡。会悉诺逻(达札恭禄)已度大非山,辎重及疲兵尚在青海之侧。君㚟纵兵,尽俘获之,及羊马数万。”

这次空前大胜,一血大非川之耻,让王君㚟成了李隆基眼中的宠儿。

他奉诏入京,授左羽林大将军,封晋昌县伯,“其父其妻并受荫宠”,授予其父王寿少府监,封其妻夏氏武威郡夫人。”

但韦·达札恭禄也非凡品,吃了爆亏以后,马上就还以颜色。


开元十五年(727年)9月,他重整军马再入河西。

这次蕃军一举攻下了王君㚟的老家瓜州,瓜州刺史田仁献和王君㚟的父亲王寿,都成了吐蕃军队的俘获。

手里捏着这俩“宝贝”,达札恭禄一边拆毁瓜州城墙,一边积极进攻玉门军(甘肃玉门市北)和常乐县(甘肃安西县南)。同时,还不忘刺激一下老仇人。

他派当地僧人给王君㚟捎话,“将军常以忠勇许国,何不一战?”

面对准备充分的吐蕃军队,王君㚟在凉州“登城西望而泣,竟不敢出兵”。

我们无从判断,王君㚟究竟是怯战,还是不愿在吐蕃有准备下,无端消耗唐军的有生力量。

反正吐蕃军队在大掠河西等地后,带着斩获心满意足而去。史料中,也再不见王君㚟父亲的记载。

王君㚟不敢出战,可在河西走廊上却不乏孤勇者。


蕃军攻陷河西重镇瓜州后,迅速包围了旁边的常乐县。一开始达札恭禄都没把小小的常乐县放在眼里,只派了一支偏师围攻。

但困守孤城的贾师顺,却防守得滴水不漏,让蕃军屡攻不能得手。

等到达札恭禄亲率主力“会攻之”,依旧在常乐城下崩了牙齿,“旬余日,吐蕃力尽,不能克”,也就是打了十多天,没打下来。

挠头不已的达札恭禄决定退而求其次,他派人进城传话,“城我们不要了,只要明府(对县令的尊称)把城中的财物献出。我保证马上撤军。”

结果,这贾县令也挺逗,他让城上的士兵脱下甲胄,光着身子给蕃军看,表示“爷就光棍一条,要钱没有!要命也没有!!”

讨了个没趣儿的达札恭禄只能假装撤军,没想到贾县令这老炮是真不白给,脑子转得贼快。

吐蕃军队前脚刚走,常乐县的唐军就出城打扫战场,能用的军械全都划拉到城里,还把受损的城墙也修了。

杀了回马枪的达札恭禄重新回到常乐县,就见贾县令站在城上向他招手,“老弟,回来得挺快啦!要不再喝点?!”(“还视城中,知有备,乃去”)




但常乐县的攻防战,只是个小插曲,并不影响吐蕃大胜的战果。

河西重镇瓜州,可不光是王君㚟老家这么简单。

达札恭禄的军事计划也不是来报仇的,他的目标是瓜州城里的物资。

瓜州作为唐军的物资中转基地,不但存储了河西唐军的物资,还存放着西域唐军的物资。

这些物资都成了吐蕃的战利品,获利之丰让吐蕃各个阶层都受益匪浅。

敦煌吐蕃文书记载道:“那时唐廷疆域十分辽阔,北方的突厥诸部也归属唐朝,大食以下均属唐之疆土。唐廷从上方取来的众多宝物,原先储存在瓜州城,吐蕃攻占后将其全部接收,上层仕人因之得到许多财宝,属民黔首也普遍获得上好唐绢。”

一战成名的韦·达札恭禄声威大震,当年冬天便受封为大相,成为吐蕃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应该说,这位年轻的新星,具备称为一代名将的潜质,坚韧不拔,有进有退、目标明确。

只可惜,属于他的时间用完了,就在做大相不到一年后,达札恭禄就被送上了断头台。

他是怎么死的呢?

我们来看看史料上的记载。

敦煌文献P.T.1288《大事记年》记载,及至兔年(727年),“赞普牙帐驻于‘交工纳’,任命外甥吐谷浑小王、尚本登葱、韦·达札恭禄三人为大论。

到了728年,大事记年里又记载,“冬,(赞普)驻于札玛牙帐,韦·达札恭禄获罪谴。任命没庐·穷桑楼儿芒为大论。”

注意,敦煌文献里写的是获罪谴”,听这词的意思好像是“获罪之后流放了”

另外,达札恭禄因何获罪,藏文史料没有明言,但汉地史籍却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旧唐书·吐蕃传》:“时(开元十五年)达札恭禄威名甚振,萧嵩乃纵反间于吐蕃,云其与中国潜通,赞普遂召而诛之。”

由此可见,藏史中“获罪遣”显然是曲笔了,唐史记载的“召而诛之”更贴近事实。

同样的描述,也见于《册府元龟》的记载,而且是写在了《将帅部·间谍篇》,可见唐朝人认为达札恭禄死于萧嵩的反间计。

那这样一个冉冉上升的军事天才,又得到了吐蕃赞普的重视,咋能说杀了就杀了呢?

唐朝的反间计是怎么操作的呢?

这就要提到萧嵩这个人了!

当时的萧嵩是兵部侍郎,王君㚟被回纥人杀了以后,李隆基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

萧嵩本人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但他有知人之明。到任河西之后,他提拔了四个人,分别是裴宽、郭虚己、牛仙客、张守珪

这四位日后全都大红大紫,裴宽范阳节度使兼河北采访使、郭虚己做到了剑南节度使,加勋上柱国、牛仙客做过河西节度使、朔方行军大总管、工部尚书、豳[bīn]国公、张守珪做到了范阳节度使、封南阳郡公,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安禄山的干爹

萧篙到任后,“边境获安,军师屡捷”,稳定了王君㚟被杀之后的震动。

《资治通鉴》记载:“秋,七月,吐蕃大将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张守硅击走之”。

同月,鄯州都督张志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擒获甚众,焚其骆驼桥而还。”

八月萧嵩“遣右金吾将军杜宾客击吐蕃,战于祁连城,大破之,获其大将一人,斩首五千余级。”

同岁,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在西域发动反攻,“败吐蕃于曲子城”。

连续遭遇失利的吐蕃,再次遣使长安请求和谈,萧嵩的反间计,可能就是利用了这位访唐蕃使。

《册府元龟》记载,“开元十六年(728年)十月,蕃使莽悉囊等来朝,授镇将,赐绯,遣之。”

这次来访的蕃使,没有任何理由的,享受了高规格的待遇,不但获封“镇将”,还赐穿了“绯服”(四、五品才允许穿的红色官服)。

要知道,上一位来长安的吐蕃使臣,还是在四年前的725年(开元十三年),待遇是“吐蕃遣使来贺封禅,上不许。”

也就是说,人家上一个使臣是来朝贺封禅泰山的,结果李隆基都没给好脸,朝贺也不许。

可这次呢,又是封“镇将”,又是赐“绯服”,差别有点大了吧!

我们说“事出反常比有妖”,从此现在能看到的证据上,能帮唐朝带书的“蒋干”,也就只有这位吐蕃使臣了。

因为就在他出使唐朝不就,达札恭禄突然厄运临头,从史料记载中消失了。

估计就是他在长安期间,“偶然”知道了达札恭禄“与中国潜通”的情报,然后秘密传回了国内。否则这种栽赃的罪证,很难直接传到赞普耳朵里。

说到这儿,我们就要问个问题了。

达札恭禄身为吐蕃大相,能是使臣传回一条消息,说杀就杀了,这么简单吗?

而且,尺带珠丹杀了达札恭禄之后,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再也没人担任过大相。要知道,之前的24年里,韦氏连续出了三任大相。

这种反差,不是一个达札恭禄“暗通中国”,就能解释的吧?!

要想回答韦·达札恭禄究竟是怎么死的,我们还得把时间往回拨一拨。要拨多久呢?

往回拨79年,从禄东赞讲起!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集《跷跷板上的“尚”与“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奔跑_ebo

    他到底是叫达札恭禄,还是叫达扎路恭

    白发布衣 回复 @奔跑_ebo: 达扎恭禄

  • 自在的萤火虫

    白发布衣 回复 @自在的萤火虫:

  • 走者ZOUZHE

    推荐、分享、给老布投票👍🏻

    白发布衣 回复 @走者ZOUZHE: 多谢您啦!

  • 幻道人

    没说王僧㚟怎么死的

    白发布衣 回复 @幻道人: 被河西走廊的回纥人给咔嚓了!

  • 香香猪猪猪

    谢谢老布,每集必听

    白发布衣 回复 @香香猪猪猪:

  • Nabil1988

    咱就是说,你这时间是不是越来越短了?

    白发布衣 回复 @Nabil1988: 没有啊,这还超时了呢,平台要求时长控制在十二到十五分钟,我每次都超。

  • 三木之印

    白发布衣 回复 @三木之印:

  • 一条大河_4n

    五星好评在哪找

  • 花落_Sue

    继续关注

    白发布衣 回复 @花落_Sue:

  • 1338557dr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