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第七集,独坐敬亭山:孤独,是天才的宿命

《李白》第七集,独坐敬亭山:孤独,是天才的宿命

00:00
10:35

在事业最巅峰,李白感到的却是孤独。作为一介布衣、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任何权势的他,被唐玄宗召进长安,顿时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这放在盛唐乃至中国封建王朝,都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但李白在《月下独酌》里写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当时的长安,李白不是找不到喝酒的人。就像他自己后来回忆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但为什么这次,李白不去找酒友,却要和自己的影子和明月一起喝酒呢?

李白年轻时就有着极强烈的入世情怀,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对自己的才能也非常自信:“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内清一。”但现实很残酷,经历千辛万苦的李白来到皇帝身边,发现皇帝看重的只是自己的诗才。

李白没有舞台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也得不到机会印证自己的才能。世人嘲笑他,把他看作疯子和狂徒。李白也承认自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的话,更加强了人们的判断。

李白因此而感到,自己和别人是那么格格不入。而他也根本不想改变自己。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为了捍卫理想,李白以一种更具激情的方式向所有看不惯他的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宣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不仅年少如此,到年老,李白依然如此。他我行我素,在狂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他始终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饱满激情的。他好像一只翱翔于九天的大鹏鸟,即使从天空坠下,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

因此,他始终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杜甫疼惜地说他,“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于是大千世界,无穷宇宙之中,诗人李白的知己便只有自己的影子和明月了。

而李白的孤独,除了建功立业,还有更深的原因。

和常人因为失恋、思乡、思念亲人和友人,或者遭遇到各种挫折的孤独不同,李白的孤独是人生更深层次的孤独。这种孤独,不会随便因外力而消除,它是一种永恒的孤独。

我们可以认为,《月下独酌》中的李白,他的孤独和是否得到皇帝重用没有关系,也和伦理、家庭、社会没有关系,它关乎人的意义。李白是最早认识到人存在的孤独和困境的天才。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些诗歌,不完全来自李白的夸张,而是他确确实实敏锐地触碰到时间。时间真是如此迅即,强大,充满敌意,让一个人年华老去,青春不再。

人从一出生就束缚在时间和死亡的罗网中,只是很多人不自知,而李白意识到了。“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同样的,人也束缚在生命与宇宙的自然法则中。“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人类只是宇宙间无根的过客,李白深知这一点。因此,无论是道教还是美酒,都不能减少他的孤独。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在月亮、美酒和影子的映衬下,李白的孤独感变得更强烈了。他深感人在茫茫宇宙间的无依无靠。于是他说: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亮和影子,都是无情之物。而把这两样无情之物,作为“永结无情游”的伴侣,却是因为李白的多情。因为无情,孤独那么凄凉。因为有情,孤独又那么美好。

李白还写过另一首著名的诗歌《独坐敬亭山》,同样是关于孤独的。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这首诗中,鸟和孤云都离去了,只剩下孤独的李白。但是,孤独又为李白提供了机会,让他成为一个更丰富、美好、本真的人。

孤独,是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体验之一。因为唯有在孤独中,李白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才能与自然天地、与宇宙的浩瀚神秘相遇。

当面对孤独,我们想大叫,想发疯,想抽身而去时,李白代替我们留了下来。没有人强迫,是李白自己选择了孤独的道路。越是丰盈的生命,越有强烈的孤独感。而在孤独的衬照下,李白的身影是那么高大,那么伟岸。

于是,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会发现,孤独有时候不是那么可怕,它也意味着爱、创造,还有发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