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第八集,仁爱:无情时代的有情世界

《杜甫》第八集,仁爱:无情时代的有情世界

00:00
12:37

见多了无情和丑恶的事情,我们会变得悲观,甚至绝望。我们不禁想起杜甫,这个亲历过安史之乱的人是否比我们更悲观、更绝望?就像他诗里写的:“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然而没有。仍有一个有情世界,坚定地屹立在杜甫内心深处,不可动摇,不可移转。当许多人高喊“世界,我不相信”时,杜甫仍然选择对一个光明的世界保持“相信”,“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因此,我们在杜甫的诗歌里,感受更多的,仍然是温暖、美好和善良。它们照彻广袤无边的黑暗,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给绝望者勇气。

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三年,758年的6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年冬天,他回了一趟刚被收复的洛阳。在动乱中,他与多年不见的老友卫八处士相聚,生出许多人生的感慨: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人生有多少相见的时刻?两个人就像天上的参星和商星,远远望着,不得重聚。二十年时间不算短,再一次相见,却已是二十年后了。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们能欢聚一堂,共此烛光之夜!我们都不再年轻了,彼此白发苍苍;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不在人间了。我们都不由得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

“当年,我登门拜访,你还没结婚。如今再来,你都儿女成行了。你的孩子知道这是父亲的朋友,亲切而有礼貌地迎接我,围着我问从何处来。你打断了我和孩子们的问答,催促孩子们去备酒做饭。你倾其所有,准备酒饭,冒着夜雨去剪春天的韭菜,端出来刚煮好的、冒着浓郁香味的黄粱米饭。你说见一面不容易,一举杯就喝了很多酒。多少杯酒,你也不醉,我感受到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今晚就好好共饮吧,明天你我又要分别,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如此渺茫!”

以上这首诗叫《赠卫八处士》,和杜甫的很多诗一样,读者经历越多,便能从中生出愈强烈的感慨。有可能因为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永远离开了我们;也有可能是一次危机,剥夺了我们最爱的人的生命。“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学习接受死亡,仿佛成了人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死和逝去的青春一样,都令人悲哀,无法忘却。但友人的情谊,和那晚的烛光一起,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婉。一夜短暂的相聚,虽然前后都是一片苍茫未知的命运,杜甫的内心却始终温暖,因为还有像卫八处士这样的朋友惦记着他。

杜甫也总是惦记着他人,哪怕是那些看似最微不足道的人。

公元767年,也就是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后来,杜甫搬到离草堂十多里外的地方去住,把草堂让给了一位姓吴的亲戚,也就是诗歌里提到的“吴郎”。不料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院子周围插上篱笆,禁止外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诗去劝告吴郎。


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给吴郎的诗,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学者萧涤非评价说:“吴郎的辈分比杜甫小,杜甫有意用‘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为让吴郎易于接受。”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对人的同情发自肺腑。他委婉地劝导吴郎:这个打枣的女人是一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啊!如果不是贫困怎会如此呢?正因为心中害怕更该对她表示友好和亲近啊。我在草堂的时候,听她讲述被官府横征暴敛已经穷到骨髓。想到战乱带给这些穷人的苦难,我不由热泪沾满巾裳。

不仅对妇人,杜甫对吴郎也抱着一颗仁爱之心。对于吴郎的行为,他不是训斥的,而是像一个兄长一样语重心长。


他对吴郎说:“那寡妇看到你插篱笆,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其实这是她多心和神经过敏了。但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好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子一样,也难怪她多心了。”杜甫一方面对吴郎的行为开脱,一方面又讲出了妇人的不易,他委婉地道出了一个人要与人为善。

杜甫的仁并非止于这一层面。“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面对妇人的哭诉,由一件打枣的小事,杜甫想到的是一个危机的时代。社会动荡,战乱连连,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不止这个“无食无儿”的妇人,还有无数像她一样甚至不如她的可怜人。想到此,杜甫泪流满面。

杜甫希望吴郎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相比时代的阵痛,一点枣子又算什么呢。因为仁爱,寡妇能有枣子打,吴郎有草堂可以借住,而杜甫也总能在各地漂泊中得到朋友和陌生人的善待。因为仁爱,寡妇、吴郎、杜甫,乃至所有人,才连接成一个整体。

杜甫据说是因饥饿过度暴食而死,也极有可能是病死的。他的结局悲惨,但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爱的背影。为什么千年之后,我们在读杜甫的诗歌时,依然感动流泪?因为我们被一颗仁心打动,我们也渴望创造爱,奉献爱;我们希望给这无常的人世,增添多一点的暖意。

朋友们,这是《杜甫: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专栏最后一集。谢谢你们一路陪伴,如今是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们和杜甫的时代相距遥远,但现实世界里,我们仍然和杜甫的时代一样,缺乏爱,缺乏沟通和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因为隔阂和不信任,仍然时时发生种种悲剧性的事件。

就像鲁迅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他有关。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也都与杜甫有关,与你我有关。愿我们与这天地万物一起,同沐在仁爱的阳光之下。愿我们也给这无常人世,留下一个爱的背影。(完)


【本期提及的杜甫诗文】

《赠卫八处士》

《又呈吴郎

《新安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神秘方程式_g7

    是人都会有离开这个世界的一天。接受并平静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