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涚同《道德经》问题杂谈圣智互通

248《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涚同《道德经》问题杂谈圣智互通

00:00
10:59
安贫守道 唯慧是业

自从我们进入了硬件性文明,把古圣先贤的软件性文明丢失了。注意噢!硬件性文明,是要叫人贪图二相的物质享受,效应是破坏软件的有序化。“乐与饵,过客止”,追求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难得之货,满足人们的贪欲妄想和私心杂念,陷民于“可欲”、“不知足”,“欲得”的“罪”、“祸”、“咎”中,软件性文明是叫人彻底解脱。软件性文明正如老子所描述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巧弃利”,“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正”,“无事而民自富”,“无欲而民自朴”,“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处无为之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惟道是从”,“无为而无不为”。随着失道、失德、失仁、失义、失礼的极性化发展,人类从软件性文明逐步过渡到硬件性文明。硬件性的文明是要满足这个物质的硬件。硬件是什么?硬件就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组成的这个身体,硬件性的文明是为这个身体而活着,生存的追求是感官的享乐。所谓的物质文明,体现在满足硬件的欲乐享受上,把五欲之乐当作人生的目的了。你看,现在我们进入了硬件性文明,连科学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享受,唉!享福作乐成了整个世人的最高追求。你看,科学的整个发展都是为了这个。古代圣人坚决反对引导民众陷入这样的境地。那么,圣人叫我们要干什么呢?圣人的目的是软件性文明。软件性文明用佛陀的话讲,就是“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安贫守道,唯慧是业。”这是佛陀对软件性文明的概述。圣人的这些话,后世的俗人凡夫就不能理解了。安贫守道?“叫我们安贫,安守贫穷?”那怎么行呢?还不是禁欲主义吗?!这不是压制、摧残人的幸福生活吗?!且慢!你们要理解圣人的良苦用心。安贫不是叫你去贫困,而是说要叫我们知足常乐。知足,不要贪欲心太重,因为你知足的时候就是安贫。守道呢?就是你应追求无上觉道,以智慧的追求为目的。你这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为道”,就是“守道”么。“守道”世界观定了,唯慧是业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智慧是你的事业,其它的都不是你人生的追求,因为其它的都不是真实的!
人生的一切都是幻化泡影,唯智慧才是真实的受用。何以故?人一生的身口意业都会形成业相,业相也是因果的幻化相,不管善业恶业、善相恶相,没有智慧则不能达到无业的无相,所谓圣智现量。若不能达到圣智现量,则不能达到究竟解脱,不能究竟解脱的追求都是过眼烟云的无根草,一切的一切都在六道轮回中黯然失色,毫无生存的意义。生命的层次始终不能提升,顶多只在感官上得到点所谓的享受,但结果还是乐必有苦,波峰有多高,波谷就有多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周转循环中毫无意义可谈!故只有智慧的追求,才能境界升华,摆脱无意义的生命周转的浪费。唯慧是业,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正确的世界观。追求智慧的人生,及早进入无为的圣境,为彻底进入究竟一相的绝对独尊,“唯慧是业”成为人生唯一选择!软件性的文明,就体现在“唯慧是业”的生存意义上。相形之下,硬件性文明只是暂时的自我麻醉,是不负责的生命行为;硬件性文明是原地踏步的生命浪费,是生命毫无生机的低劣表现。硬件性文明的时代是愚人的时代,软件性文明是智者幸遇。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是叫你解脱。“绝学无忧”,“学无学”不是圣人把你要愚昧,圣人是非常慈悲的,就像我们的父母亲一样。真正关心子女的父母绝不溺爱孩子,为什么父母亲不随顺你不正确的意图呢?因为,那样就会把你害了。所以,圣人为什么叫我们“安贫守道,唯慧是业”呢?他知道根本性的规律,他知道深层次的规律,圣人不可能害你,他要叫一切人都解脱。
老子还讲:“知不知,上。”知,要知个什么?要知一个“不知”,这是最高尚的,最无上的。最究竟的是知个“不知”。所以,圣人的悲悯心怀啊!老百姓怎么能够认识呢?老百姓不知道。老子讲“知常曰明”,那个“常”是一相,一相时眼不见眼,就是“不知”,“不知”才是大智慧,故“知常曰明”,不是“为学日益”就叫明。你看,一般人都是“为学日益”,聪明啦!知道的事情多啦。老子说不是知道的多了才明,知道的再多也是二相,二相永远不能明,一相绝对才能明;只有真空绝对的一相才能“常”,其它的都不能常。能知道“常”了,一定是大智慧者,故曰:“知常曰明”。真正要说“明”的话,知道“常”就“明”了。永恒不变的就叫常,你看我们学的知识是不是都是生灭变化的?都是生灭变化的。两千年前有没有麦积山?没有的东西可以有。有的东西可以没有,圆明园呢?原来有,现在没有了。所以,你要知道,我们“为学日益”都学的是生灭变化的事物,不真实的虚妄变化的东西,是假的东西。这些东西越学的多,对你开显明德(明明德),都是障碍。你要用“为学日益”开显智慧那是达不到的,反而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所以,要“知常曰明”,要你知道永恒不变化的那个。我前面已经讲过了,一相了就永恒不变,二相的东西都是生灭变化的。只要有相,就是二相,凡是二相皆是虚妄。一相的东西永恒存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如果认识这一点了,知道这一点了,追求这个一相的“常”了,你才算有智慧。
老子还有一句话叫“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如果我真的有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行于大道”!那么,行大道怎么行?“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绝学无忧”,“学不学”,“知不知为上”。知个“常”,只有把一切识心识念二相的知识,损损损,损掉。损哩损哩,损光了,就成了“电影屏幕”了。屏幕上要是不演电影了,就只是“电影屏幕”了。那个屏幕常常在,就叫“常”。知一切电影都是虚假的,只有“屏幕”是如如不动的,损掉了电影的假相,见到了真实的“屏幕”,这就叫“知常曰明”,一下子大智慧就出来了。大智慧出来了就知道自己的本体本性是无为状态,这个时候你就能无为而无不为。要妙用什么就显现什么,愿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你们没有学过这些,这就是软件性文明。软件性文明追求的是什么呢?追求的是彻底解脱,再不在六道的生死轮回中痛苦万千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