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问题杂谈

244《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问题杂谈

00:00
12:20
数理的“有欲”和体证的“无欲”

数理计算与自己自性的自然调谐哪个优越?比如,一个人站的平衡稳定的姿态,你要用数理计算方式算出一个最佳状态,那可太复杂了,但你自动的自性调谐过程用不了一秒钟就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稳定姿态。所以,数理的研究方式远不及自性自然的体证调谐过程优越!比如,人们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宇宙的起源,远不如禅定中自体自性所体证的“演化”过程。如老子讲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正是宇宙演化的本体本源之体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都是宇宙演化生成的体证过程得出的可靠结论,及其机制原理和过程。一切数理研究的最后结果,只是证明了自体自证结论的正确性!犹如量子力学研究的结果,才证实了王阳明说的“花不看时花不在”的道理(亦即:世界依观察者而存在)。

成就圆融宝觉

道“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清净本然(寂兮)的,周遍法界(寥兮)的,真空绝对(独立),永恒存在(不改)。虽然一无所有,但能妙现一切(周行);虽妙现一切,但本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殆)。德是道体所妙现的相用,体相用一如,故道与德无二无别,只是一个,故说道之时道是德,说德之时德是道。能明白道与德的隐微与显现关系,便入法界无差别相,就能成就圆融宝觉。 

何谓“惟恍惟惚”?

老子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何谓恍惚、惚恍?就是表达零(“道之为物”)的一对正负数,如正一和负一,亦如乾卦和坤卦,以相对表达绝对也!
“道之为物”就是无色(视之不见名曰夷)、无声(听之不闻名曰希)、无相(抟之不得名曰微)的“混而为一”的真空绝对之“物”(“道之为物”)。此“物”无明无暗(“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不可须臾离,是不间断的究竟一相(“绳绳”)的无名(“不可名”)、无相(“复归于无物”)之“物”;此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故此物不断灭,不死寂,妙用无穷,能生万物(“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不断灭的真空绝对本体本性在哪里?就是恍惚、惚恍的“物”与“象”!“物”、“象”是相对属性,以相对表达绝对的“道之为物”,这是证道的一种方便。
“道之为物”因其绝对真空,故它无首无尾、无前无后(“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无古无今(“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无始无终(“能知古始”),这就是道的状态属性的总的概括(“是谓道纪”)。道是绝对的真空之性(“独立而不改”,“寂兮寥兮”),但道不断灭,妙用而无穷(“周行而不殆”)。以相用来“见”道体,这就是“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就是以相对的“惚兮恍兮”的“象”和“恍兮惚兮”的“物”来把握绝对真空的“道”。
因其道是真空绝对,故说道之时道是惟恍惟惚的“象”、“物”,说惟恍惟惚时惟恍惟惚是“道之为物”。这就是老子用相对的“象”、“物”来表达真空绝对的“道之为物”的大智慧。因为“道之为物”和“惟恍惟惚”原本无二无别,“独立而不改”,只是一个绝对的真空本体,本来无一物,哪谁给道来安名?一有名就成了二相,道是真空绝对的一相无相,故绝对的道是不能用思维、语言、文字等的极性观念来表达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虽然一无所有,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觉知,但它是最真实的存在,所谓“窈兮冥兮”的“精”、“真”、“信”,就表明道是真实不虚、不断灭、不死寂的“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的真空属性。

只是一个真空绝对的“自己”

一切都在真空中,不管你理解不理解,明白不明白,原本只是一个真空绝对。就是因妄识或小我造成的“循业发现”,所谓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宇宙众生现前,仍是真空绝对本身!故一切现在真空中,始终仍是真空,哪怕你“惚恍”现物现象,不影响真空的“如如不动”,只是因你的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再有“象”、“物”,乃是因你而有,仍不影响真空的本体!只是当你进入“窈兮冥兮”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才发现“唯一精真”的真空体性,乃是永恒常住,不受任何影响,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是一相周遍、绝对无限的一无所有,但此“精真”不死寂不断灭,“能生万法”,“具足一切”,称为“混成之物”。虽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可验可证,信实可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一相、无限故),以阅众甫”,成为宇宙万物的源头、本根、本体、本来。真空(道)本身无时空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无空间属性)。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无时间属性)”】,但真空(道)是一切时空中事物的根源,一切事物起于真空(道),灭于真空,始终不离真空(“以阅众甫”),而且还是真空本身(“能知古始”),故终归只有真空独尊(“是谓道纪”),此之谓“唯道独尊”!“道”者,空性大我也,法身慧命也,故“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道是真空绝对、一相无相,哪有和道一样或相似的事物呢?!因而亦称之为“唯我独尊”者也!这就是只有一个真空绝对的“自己”!


显现与不显现的应用

◎ “天下之至柔(不显现)驰骋天下之至坚(显现的)”。
◎ “万物负阴而抱阳(显现的),冲气(不显现的)以为和”。不显现的“冲气”和显现的万物,同时同座,便是“和”。
◎ “无为(不显现)而无不为(显现)”。
◎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不显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显现)。既知其子(显现),复守其母(不显现)”。
◎ “夫唯道(不显现),善贷且成(循业而现量的‘应所知量’)”。
◎ “万物(显现)得一(不显现)以生(无不显现的‘一’,就无显现的万物)”。
◎ “一切万法(显现)不离自性(不显现)”。
◎ “天下万物(显现的显极性对待相)生于有(不显现的隐极性对待相),有生于无(不显现)”。无真空(不显现)不现一切有(显现),见一切有(显现)即见真空(不显现)。真空(不显现)和一切有(显现)无二无别,只是一个!
◎ “知其雄,守其雌(雄、雌显现)”;“知其白,守其黑(白、黑显现)”;“知其荣,守其辱(荣、辱显现)”与“婴儿”、“无极”、“朴”(不显现)。
◎ “视之不见名曰夷”,但视则必有显现的见,有根必有尘,只要有眼根在,必有色空同时相对!不是见空,就是见色;不是见明,就是见暗。明暗色空是显现的相,“视之不见”的就是不显现的见性(“夷”),故见显现的相,必有不显现的见性。“听之不闻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的道理一样,只是在耳根和身根上,学人可自推之!
◎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有欲”是感官的诸根,“徼”是根所对的诸尘,故“常有欲以观其徼”是显现的相;“常无欲以观其妙”皆是不显现的体性;“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指显现的和不显现的同体同源、同性同根、同时同座,无二无别,只是一个!
◎ 显现与不显现只是一个谓之“惚恍”。


三如来藏是一藏

 ◎ “混成之物”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空如来藏。
  ◎ “强为之名曰大……”,是“名××”,空不空如来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