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问题杂谈

241《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问题杂谈

00:00
13:05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六根之性遍满,无处不在。所以,见性明心悟道,何处不是道场?!只要根性在处都能明心见性,只要六根转正觉,就能“知天下”,“见天道”。“不出户”,“不窥牖”,见性常存,闻性不灭,觉性不迁,六根之性须臾不可离,故不需要“出户”、“窥牖”。不出户、不窥牖可见者,性也!出户、窥牖所见者,相也!相各处不同,故需“其出弥远”。但“其出弥远”,只是见相广博,于见性无补。不见性,你再识多见广,不能开显大智慧,更不能解脱。而且见相著相愈多,识心妄想愈膨胀,心狂意乱,愈不悟道明道,故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故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是指明心见性,与道相契的圣人,般若智慧开显,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不行而知”)。圣人五眼六通,“无为而无不为”,故“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始”与“母”者,性也!“天下”与“子”者,相也!相(天下)源自性(“母”)。知道相依性有(“既得其母”),就知相妄性真(“以知其子”),就要见相见性(“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与性合一,自无生灭变化(“没身不殆”)。塞兑闭门,不是说紧闭六门(六根),而是指在六根门头转正觉,见相见性,当下明心,就不需要“肯綮修证”,终身劳苦(“终身不勤”)。如若“开其兑,济其事”,也就是攀缘六根门头的六尘相(“开其兑”),见相著相(“济其事”),乃必然根尘相对生识,因识而业妄不了,就永无出离轮回之日,这生没希望解脱(“终身不救”)。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塞兑闭门,见相见性,用此法门(转正觉),直离诸相(“挫其锐”),不被相所迷惑(“解其纷”)。达到性相不二(“和其光”),性“不异”、“即是”相,相“不异”、“即是”性(“同其尘”),性相如如,就是“玄同”。“玄同”者,“法界无差别相”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攀缘外境为“为者”,执著外境为“执者”。见相分别执著,就必“失”、“败”。圣人破相离相,见相见性,不分别,不执著,故“无败”、“无失”。性相不二,才可“无为”、“无执”。当妄=真,真=妄;相=性,性=相,就无事可商量,也就“无为”、“无执”了。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世间人穷其一生在执著相,把分别执著相的能耐,当作“聪明”。“善为道”,不是叫百姓去追求见相分别,执著相的“聪明”(“非以明民”),而是让人们不分别、执著根尘相,要让人们见相见性,彻底解脱,这就是所谓的“将以愚之”!如果能这样“愚民”,百姓都转正觉,就超凡入圣了!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见相见性的转正觉,最简单易懂易行。但是,人们无量劫习惯于根尘相对,攀缘生识。所以,“莫能知,莫能行”。吾人先要明性相之理,然后要“回头”,一定发愿见相见性,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达如如之境。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玄珠”者,吾人自性之宝珠也!“知”,指意根;“离朱”是眼根;“喫诟”是舌根。“象罔”者,指无相,不著相,见相见性者也。黄帝因四方攀缘外境,著境执相而失去了“玄珠”,不见自性。自性用感官的见闻觉知无法识取,不可直接见,而要通过六根门头的相,来显示性的存在,相是性存在的见证,不著相,而见相见性,相“不异”、“即是”性,妄=真,就无相了(“象罔”)。无相是见相见性而无相的,非是除灭了相而无相,故“象罔”是指见相见性者也!
庄子讲,道在于一切相中(“蝼蚁”、“稊稗”、“瓦甓”、“屎溺”),空也是相,故道在有相无相中“隐”、“微”,“微密难见”,但一旦见相见性,六根门头直下转正觉,才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唯此一心,只此觉性,本无一物!心外无物,物外无心;相外无性,性外无相;妄外无真,真外无妄。圣人都到了这一步,才称为圣人。

“惚恍”与体相用不二

◎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前者体也,惚恍者相用也,体相用不二,只是一个。
◎ 只要抓住体相用不二,自然就推出唯此一心,只此觉性,本无一物。性现量真空,性空真现量,就讲的是体相用一如!五蕴不异、即是空,空不异、即是五蕴,见诸相非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皆是说明体相用一如,只是一个!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还是讲体相用不二。所以,只要抓住体相用不二,就解开一切妙道!犹如水是体,波是相用,波水一如,就是体相用不二!“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者,体也;恍惚的象、物者,相用也,体相用一如!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者,一切六根门头的相只是用来显本性(大)的。“道”是意根上的相,天、地、人是眼根上的相,老子在说一切相只是显本体本性之“大”的!

无欲观其妙

爱因斯坦说:“要得到伟大的基本定律,没有逻辑的通道,而只能靠直觉。”逻辑是“有欲”的通道,直觉是“无欲”的通道。“有欲观其徼,无欲观其妙”,爱氏也明白了老子“有欲”、“无欲”的认识论。凡是“有欲”认识得出的定律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真理,只有“无欲”认识才得出绝对的境界。“无欲”是一相的无认识的认识,它不是认识,而是“大觉”、“圆觉”、“直觉”的现量,是境界,是如来的圣智现量,是一相无相的真空无际之绝对,是老子说的“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是一切自心现量之本体本根本源者也!

老子对待的大智慧

鸡蛋孰先?先有鸡兮先有蛋?先有鸡后有蛋,先有蛋后有鸡,是某某即非某某,鸡=蛋,蛋=鸡,鸡蛋同时无先后。无极而太极,一念无明(“S”线)阴(蛋)阳(鸡)同时顿现,一剪二鸡哪有先后?一相无相中现点,点环同时对立,无前无后。量子力学也得出:“先有鸡而且先有蛋。”何也?绝对的真空,一旦扰动,就以相对的不空出现,犹如静水一动,必然波峰波谷同时同现,无前无后。正如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老子讲对待事物的同时存在、同时出现、无有先后的道理。老子也讲,对待的事物虚妄,妄本不生,只有真空绝对唯一真实!所谓“万物作焉而不辞(产生相对的万物不离真空绝对),生而不有(‘生而无生’,‘一切诸法无生无灭’),为(用)而不恃(‘无相无为’),功成而弗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本不生’,不著水月镜花)。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知‘诸法本无’,对待不有,相与不相空取空,故始终只是真空绝对的本体本性如如不动,永恒‘存在’。也就是说,一切相对不异、即是绝对,始终只有绝对的一真,故‘不去’)”。

道法自然,唯道独尊

道法自然,是指道本身真空绝对,本来如是。道不受业信息结构干扰时,就叫如来、如如不动,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道以业信息结构一作用,则循业现相,自然而现依正二境,这也是道法自然。
回归时,道复本来的面目,只是一个无一个,如如本体,真如本性,寂然不动,大觉圆觉,本来如是。演化时,道循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