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夏至养生指南,调养身心

第19讲:夏至养生指南,调养身心

00:00
08:29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据《恪遵宪度抄本》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时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故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天气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过了夏至,就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夏至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在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然会继续升高,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全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起居调养,为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要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image.png


夏至的养生原则


控制血压


夏季气温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会像冬季那么容易暴发,但易直接影响血压波动,因为高温酷暑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液浓缩,进出空调房间又会受到不断的冷热刺激,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


调节情绪护阳气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夏季炎热,要保持神清气爽、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的状态,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


要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皆非所宜。


运动调养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调养心脉


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脉”。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许多心脑疾病,其治疗也先从“心”

的调养开始。


及时补充水分


天气炎热使人体排汗量增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泌尿系统内便会有结晶物产生,进而形成结石。多喝水能预防结石。


夏至不忘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敷贴的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8小时即可揭下。


简单介绍三伏贴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这就是三伏贴疗法的应用。


三伏贴所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概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于改善气喘。


image.png


哪些人不能贴三伏贴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因此应该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因使用助阳的药物,耗伤阴液,引发其他问题。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而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通过冬病夏治能获得疗效。


因此,患者需要在三伏天到来之前去医院就诊咨询,看自己是否适合。另外,下列人群不能贴三伏贴: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3岁以下的幼儿。


基本作用


一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image.png


贴三伏贴的时间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一天,头伏内无论哪一天贴,都可产生疗效,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即可。


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贴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贴,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