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听·心学课】12岁的王阳明确定了什么志向?

1.1【试听·心学课】12岁的王阳明确定了什么志向?

00:00
12:33

1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心学课,我要分享的是12岁的王阳明确立了什么志向,看看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种子的?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生于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1528年(明代嘉靖七年)去世,浙江余姚人,他父亲叫王华,是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的状元,做官做到南京吏部尚书。他祖父叫王伦(字天叙),应该是一个洒脱不羁的人,当时的人把他比作陶渊明、林和靖。再往上追溯,可以追到西晋时候琅琊孝子王览,王览的曾孙就是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定居浙江绍兴,一直传到二十多代,有个王寿,移居到余姚,成为余姚王阳明家族的起源。


王阳明原来的名字叫王云。据说他出生前,他祖母做了一个梦,天上一个神仙踏着祥云把一个可爱的婴儿送到自己怀里。然后,隔壁就有婴儿的啼哭,儿媳妇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王阳明。他祖父为了纪念这个梦,就把婴儿取名王云。奇怪的是,这个孩子直到五岁,还不会说话,将近六岁那一年,有一天,一个和尚从门口经过,看到王阳明,感慨说:“天机是不可泄露的,你们既然泄露了,他自然就不会说话了。”于是,他祖父把他的名字改为:守仁。果然,很快就会说话了。


不仅会说话,而且大约在12岁的少年时代,就确立了“成圣”的志向。这个志向一下子把王阳明和同时代人拉开了距离。如果我们了解历史,就会知道王阳明生活的时代, 一是政治上特别残酷,整个明代社会的特点,一方面是富裕,是商业的觉醒,是向着海洋的远行,另一方面是封闭,是政治的残酷。残酷到什么程度呢? 和王阳明同时代的文征明(1470-1559)在北京期间给岳父写过一封信,提到短短几天内,官员被杖死者十六人,充军者十一人,削官为民的四人。所以,文征明不敢再呆在官场,找了借口向皇帝请辞,回到老家苏州,把园林当作了桃花源。


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读书人都通过科举实现自我价值,但这个自我价值只是为了做官;读书已经不是为了人格的完善,而是为了做官。 


王阳明却从少年时代就在寻求一种“一以贯之”的东西。12岁的时候,他在北京读私塾,却不好好读书,总是和一群孩子玩军事方面的游戏,他父亲就训斥他:“我们家世代读书,你怎么去玩这些?有什么用呢?”王阳明反问:“读书有什么用?”他父亲回答:“读书可以做大官,可以像父亲我那样中状元。”王阳明又问:“那么,状元可以传多少代呢?”他父亲回答:“当然只能一代,我是状元,不能传给儿子。”王阳明就说:“只能维持一代,那就没有什么好稀罕的。”


只有一代,就没有什么好稀罕的。一个12岁的少年,想要的,是能够超越时间的东西。而在一年前,11岁的王阳明写出了这样一首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努力超越空间的局限,获得一种更开阔的视界。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怎么样才能超越空间和时间呢?还是在12岁那一年,少年王阳明给出了回答。12岁的王阳明问私塾老师:“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老师不假思索回答:“读书做官啊。”但王阳明反驳说:“恐怕不是吧,应该是读书做圣贤。”梁启超说:“这一问一答,问出了300年的启蒙思潮。”梁启超是从历史的角度,评价了王阳明这个回答里包含的“人人皆可成圣贤”的理念,对于中国文化的重大意义。对于王阳明个人来说,这个回答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础,也是心学的起点。是做官,还是做圣贤(圣人)?听起来好像只是做什么的不同,但实际上差别巨大,会把人带向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


王阳明的立志成圣,既没有走上退隐的路,也没有走上绝大多数人走的做官的路。而是走了一条自我人格完善的路。其实是回到了儒家的初心,恢复了儒家的源流:要做人,做你应该成为的那种人。


儒家从创始人孔子,到孟子,再到宋明理学,一直认为三代和周文王时代,是理想的和谐社会,如何回到那个和谐社会?他们开出的药方是:个人的德性。也就是每个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君子,成为圣人,整个社会就可以变得很美好。那么,怎么才能让个人变成君子,变成圣人,儒家逐渐形成了一套教育体系,体现在四书五经里。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也有说六经的,还有一部失传了的《乐经》。这几部经典包括了历史、哲学、文艺、礼仪等,是儒家教育的基本典籍。


四书是《论语》(孔子的言论集)、《孟子》(孟子的言论集)、《大学》(出自礼记,据说由曾参整理成文,程顥、程颐把它当作孔门的入门读物)、《中庸》( 出自礼记,据传是孔子曾孙子思所作,被认为是孔门心法)。朱熹最早把这四本书编在一起,从此成为儒家的基本教材,尤其是《大学》,更是如何成为圣人的教科书。


《大学》一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成为儒者一生所要成就的基本目标,被称为三个纲领,大意是,成为一个圣人的根本方法,或者说,人生的大道,就是要弘扬内心光明的德性;在亲民,朱熹解释为“在新民”,让人民不断自我革新,而王阳明认为应该解释为“在亲民”,按王阳明的意思,人生的大道,就是要与民众仁爱无间;就是要达到最高的善,最完美的境界。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又陆续提出了“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纲领,加上八个条目,强调的是修己,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完善之后,才能治人,所以,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儒家通过这三个纲领、八个条目,把个人的自我道德完善和治国平天下结合在了一起,把个人、家庭、国家统一为一体。 


所以,就像我们刚才说的,王阳明的立志成圣,只不过是回到了儒家的初心。立志,也可以说是种子法则的第一个要点。王阳明反复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在《示弟立志说》里, 开篇即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劳苦无成矣”,大意是学习做人,必先立志,若不立志,就像没有种子,而徒做表面的培植灌溉,那么再辛苦也不会有任何收成。种子法则的第一个要点是立志。寻找自己的种子,一定是从立志开始的。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为什么要有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愿我们都能通过立志为自己埋下成长的种子,培育出美好的人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时酷

    王阳明音频专辑中的佼佼者,果断关注,好老师好课程,值得反复倾听,重复学习心学。成长自己。

    听友184697294 回复 @时酷:

  • 1399998wwxh

    认知低的人,往往自以为是

  • 爱读书的余文乐

    要做人,做你应该成为的那种人

    1365646wctl 回复 @爱读书的余文乐: 做人~~领会:要做人,做你应该成为的那种人。 立志~~根源:播下的种子、生根落地、开花结果。🌷🌷🌾🌾🌻🌻🍅🍅🍎🍎

  • 风叶亚心

    喜欢费老师讲的,很平和听着舒服

  • 听友115621475

    费老师佛学修心课全部听完,受益匪浅。帮我度过了疫情期间的焦虑和茫然。正在听王阳明心学课程,依然感悟颇多,豁然开朗。感谢费老师这么好的课。声音有磁性,感觉很有安全感,讲解贴底气。

  • 禅静娟

    费老师讲的太好了,声音平和,让人听着很舒服,

  • 张镫潘9666666

    王阳明确实很有才,

  • 胖熊慢慢跑

    先读书,这一点我还没做到...

  • dwe8n79uj7j1os4cg58u

    费老师博览群书,尾尾道来,言语谦虚诚恳朴素易懂,语音亲切平和,是难得的宝藏老师!随喜赞叹他的讲学功德!

  • 听友396601490

    想听可是得要钱,听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