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心学课】为什么要有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

1.2【心学课】为什么要有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

00:00
14:55

1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心学课,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要有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王阳明的立志成圣,只不过是回到了儒家的初心。讲到了儒家的四书五经,有一套教育体系,这一套体系到了朱熹那里,聚焦在“格物致知”,认为通过格物致知,就可以“去私欲,存天理”,达到至善的境界。朱熹认为,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在朱熹看来,格物是第一步,透过观察,探究、穷尽事物的规律、奥秘、道理,从而进入第二步,致知,获得认知、智慧、知识等。朱熹的解释强调了训练的重要性,以及训练次第的重要性。但朱熹的朋友陆九渊不太赞同朱熹的说法,觉得朱熹的问题在于企图从外在的事物上去求得“理”,这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格物致知,应该从心这个源头上着手,心即宇宙,心就是理,应该从心这个源头上去求得理,才是正道。

朱熹的学说得到官方的认可,尤其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则,所以,到南宋,朱熹的理学,已经是社会非常主流的东西,几乎所有人把它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王阳明开始的时候,也信奉朱熹的方法,但在一次“格物”的实践后,他对于这种从事物上去探究寻求“道”的方法产生了怀疑。那次实践是他和一个朋友一起进行的,对象是竹子,朋友对着竹子格了三天就挺不住了,产生幻觉,极度疲乏,王阳明坚持了七天,也同样产生了幻觉和疲乏。从此,他摆脱了朱熹的影响,去开创了自己的一套心学。

虽然和朱熹的方法不一样,但王阳明和朱熹的的基点是一样的,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应该是立志:立志成圣。只要立志成圣,就是抓住了核心,抓住了人生中最大的东西。那么,如何立志呢?陆澄请教立志的方法,王阳明回答:“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了。假如能够时刻不忘存养天理,那么,时间长了,心里自然会凝聚天理,就像道家所说的‘结圣胎’。这个天理的念头经常存有,就能慢慢达到孟子讲的美、大、圣、神的境界,不过是从这一个念头存养、扩充开去。”

王阳明讲的天理,既然是天理,就不是人世间的,而是上天的。什么是天理?很复杂。但朱熹有一个解释很简单,却很有启发性。夫妻是天理,三妻四妾是人欲,饮食是天理,美食是人欲。我们一般是跟着人欲在走。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所以,王阳明说,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了。也就是说,所谓立志,应该有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

2
做人要找到种子,如何找到种子呢?首先要立志。这是种子法则的第一个要点。那么如何立志呢?就是要有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或者说目的。这是种子法则的第二个要点。

王阳明那个时代的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王阳明却跳了出来,读书时为了成为圣人,做官也是为了成为圣人。读书、做官这些在平常人看来很重要的事,一下子变成了手段,不是目的。一下子在格局上超越了一般人。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刚刚创立企业的时候,遇到年轻的员工“造反”,要集体辞职,在和他们的沟通中,稻盛和夫领悟到,办公司,只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是不够的,经营公司的根本目的是:永远保障员工及其家人的生活,以公司员工的幸福为目标;但这还不够,在自传里,他这样讲述当时的心理转变:“自己的人生只是为了养活照料员工吗?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有倾其一生而要承担的崇高使命。因此,作为终生追求的理念,后来我又加上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这样的内容。”“想明白这些后,心中豁然开朗。”

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其实就是确定了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是他一生唯一的目标,其它都是手段。后来他又以“精进六项”等一系列管理方法,来落实他的人生目标,而那些管理方法,如果我们仔细去探究,就会发现,其中的核心只是:做人。稻盛和夫做了好几家上市公司,做了很多事,但他好像也是和王阳明一样,只做了一件事。

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不同于一般做事情的目标,比如,你要完成100万的销售额,这是一个销售目标,而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是如何做人的目标,比如,王阳明的成圣,稻盛和夫的利他,都给予自己的人生强烈的目的性和意义。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就要是要做一个利他的人,那么,完成100万的销售额就不是一件销售的事情了,而是一个利他的手段,那么,你就要考虑你在销售能够帮助别人什么,就要考虑销售获得的利润如何合理使用,有利于别人。一下子你就跳出了销售这个狭隘的圈子,而是在一个做人的大格局里来做这样一件事。这样一来,有两个益处显而易见,第一是你不会陷于我要完成销售指标的焦虑之中,第二,你会慢慢地没有了竞争对手,因为别人和你不在同一个格局里。

那么,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为什么要抓住那颗核桃?”愿我们都能跳出世俗的忙碌,找到我们内心的源泉,不断推动我们生命的成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勇

    目标高了,格局境界就大了!工作赚钱就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尽快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关键!

  • 阳明书童

    人生要立志,要立大志,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志向。

    辣手养花 回复 @阳明书童: 你这回答 我给你点赞(

  • 真上

    听完100节费老师讲的佛学课后受益良多,于是继续在喜马拉雅寻找费老师的课,结果真的有,而且是我一直想学的王阳明心学。

  • 根源gy

    大目标:利他。小目标:创业赚钱

  • 卡尔爱丽

    亲爱的老师,每次音乐声起,您的声音传来,心里就会溢满喜悦,感谢您!

    梅花_bkg 回复 @卡尔爱丽: Sswseeds

  • 子龙_om

    清晰的目标理想焦点集中于计划 已利他为原则

  • 1555587vilp

    😀😀😀😀😀😀😀

  • 金修篁

    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探索,别急着利他,只有从自己内心生发出来的,才是值得依靠和信赖的。我的“一”就是我的价值观和生命观

  • 小沫_mv

    再满足自己的同时要更多的考虑别人,最好是大家都好,如果不能那么宁可别人比我好一点,而在没有这个实力的时候做人也要有目标有良知和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生活

  • 成斌_42

    受益匪浅,感谢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