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第一单元的第4堂心学课,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你找到那个一以贯之的东西了吗?”
前面一节课我们讨论了种子法则的第三个原则:核桃原则。每天做事要有排序,要有减法,更重要的是要有正向的思维方式,跳出条条框框,从更高更远的视野看待一切事情,那么,不管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能像海绵一样吸收能量。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找到了正向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这颗大核桃,那么,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件事情,都不会是浪费,都是积累,都是在生长。
核桃原理本质上是要求我们确立一种正向的思维方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一般人往往习惯于一种封闭的思维方式,而正向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开放的积极的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今天上班的时候,遇到堵车,堵在一个路口,封闭性思维 方式的人很容易就埋怨,还有着急,但开放性思维的人会既来之则安之,觉得既然已经堵车了,着急也没用,会利用这段时间欣赏外面的景色,或者思考一个问题。这样一来,堵车的这一段时间也不会是浪费。你仍然在享受生活。仍然在积累经验。
开放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凭空的,而是需要一些很具体的原则去支撑。而这些原则,可以让开放的积极的思维方式落实到各个具体的事情从去,就像一条线,把各个零碎的东西串联起来。这就是种子法则的第四个原则:一以贯之的原则。
2
什么是一以贯之的原则呢?有一个学生问王阳明:“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功夫虽然真切,大概还不理解‘一以贯之’的功夫。”王阳明回答:“孔子看到曾子没有掌握用功的根本,才告诉他一以贯之的道理。学习的人如果真能在忠、恕上下功夫, 难道不就是做到一贯了吗? ‘一’ 如同树的根, ‘贯’如同树的枝叶。没有种根,哪有枝叶?本体和作用出自同一个源头,本体还没有确立,作用从哪来呢?”
在这里,王阳明非常明确地把“忠恕”作为一以贯之的东西。立志成圣,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正向的开放的思维方式,最后都可以用“忠恕”这样一个做人的原则去贯穿起来。关于忠恕的做人原则,来源于《论语》。论语里有一段讲孔子有一次问子贡: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因为博学而成了有见识的人吗?“子贡就说:”是啊,就因为您博学,才成了有见识的人。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因为坚持一个东西贯彻始终,所以,才变得有见识。”那么,这个贯彻始终的东西是什么呢?好想子贡听完孔子的话,就明白了,所以孔子就没有接着说这个东西是什么。留下了一个谜。总之,做人,做一个有见识的人,靠学习是不够的,更需要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孔子没有说。
但在论语的另一段文字里,曾参把这个谜底揭示了出来:
孔子说:“曾参啊,我是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道的。”
曾参说:“是的。”
孔子出去后,其他孔门弟子问曾参:“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曾参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而已。”
事实上,孔子自己并没有说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是曾参自己的解释,但千百年来,中国人接受了曾参的解释,王阳明也认同这种说法,认为忠恕之道,就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必须贯彻始终。“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想要达到的,我想要建立的,那就要帮助别人也能达到,帮助别人也能建立。“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我不想的,也不能够把它施加给别人。
关于忠恕之道,《大学》里有一段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大学》上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大概的意思是,你厌恶自己的上级,因为他很傲慢,不尊重你,那么,你就更应该警惕自己,不能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的下属,要尊重你的下属。你的下属偷懒磨洋工,你不喜欢,那么,你就不能这样对待你自己的上级。你对于前面的人的办事方法不满意,比如,和你对接什么工作的时候,留下不少首尾,那么,你对于后面的人,就不能这样留下首尾。你不希望后面的人怎么对你,你就不要这样对待你前面的人。比如说,有的领导一退休,很多人就忘恩负义,再也不去看他了,见面连个招呼也不打了。如果你不希望你的下属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的,那你对待你以前退休的领导,那些长辈,就应该恭敬。这些就是日常生活里的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实际上就是把个人放到了社会这个大环境里,如何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因为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的。所以,所谓做人,并非可以在封闭的环境里自己成长,而一定是在一个社会环境里成长。如何与人相处,就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能力。另外,忠恕之道确立了私欲和利他之间的平衡原则。就像胡雪岩:前半夜为自己想一想,后半夜要为别人想一想。这个原则会为我们确立一套自我约束的法则,相当于为自己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3
做人要有原则,这个在人类思想史上是相通的,做人要有原则,本质上是要让自己超越自己的私欲,约束自己的欲望,在利他的过程里成就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大的格局。这好像是美好人生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随手举个例子,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发明家富兰克林,20岁的时候,就给自己确立一套终生奉行的“做人原则”,彻底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富兰克林小时候的经历并不顺利,贫困、缺乏爱、没有机会上学、离家出走、生意失败,等等,但最后,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发明家。他在20岁的时候,总结自己过去很多的失败,源于错误的生活选择,因此,他决定为自己订了一系列的道德原则,力求自己道德完美,并可以一辈子恪守。这些原则包括:
正义/不得损人利己;
节俭/不得浪费,任何花费要么利他,要么利人;
秩序/生活物品要摆放有序,工作时间要按爱安排合理;
决心/要做的事一定下决心去做,决定做的事一定要完成;
沉默/避免无聊闲淡,言谈须对人有益;
真诚/不使用欺骗手段,考虑事情要公正,开口要言之有物;
中庸/避免极端倾向,尽量克制报复心理;
平静/不为俗事所扰,包括常见的琐事或者不可避免的事故;
贞节/若非为健康或繁育后代,绝不纵欲,保持健康、神采奕奕,不损害他人或自己的声誉或安宁。
谦逊/以耶稣和苏格拉底为榜样
富兰克林的这些原则,其实就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就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总的做人原则。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就是有一本小本子,里面是设计好的表格,对于自己哪些原则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都一一记录下来。每天都记。而且富兰克林喜欢抄写各种格言。这种记录的习惯,其实是对自己的生活每天在做一个整理。这个习惯很像中国明代袁了凡,就是写《了凡四训》的作者,每天记录自己做的事情。袁了凡的例子,也能说明正见的重要性,袁了凡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确立一个“因果报应”的世界观,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念力和行为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后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生活原则,每天坚持去做。我自己对于这一点体会也很深,我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就相信因果法则,这个可以说是我自己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它给我带来的影响非常深刻,无法用语言表述。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如果生命是一棵树,你的种子呢?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这个原则可以带着我们越过艰难的人世,看到永恒的光明。
老师,每记课都在讲找到那个一以贯之的,找到种子,找本源了一切就好了,关键是这个东西要怎么找?我们不是想要听找到这个东西后的好处,而是想要找到这个东西,我很多次立志了以后,过不来多久又忘记了,很多次设定目标以后,过不了多久也颓废了,请老师,解答一下,要怎么找?这个东西是什么?而不是问找到他后的效果
xbduehbehfu 回复 @小宇的人生: 这个很难有标准答案吧,我认为老师只是指明方向,自己的路需要自己探索。如果内心一直有问题,你能睡得踏实吗
我今年50岁了,学这些还有用吗?
我以为,一以贯之的东西,应该是现代人所说的道德行为与普世行为
听了半辈子别人推崇王阳明,知行合一,都不甚理解。到费老师这里才感受到,如何让精神强大
太喜欢费勇老师的声音啦,内容更精彩!
目标。核桃。思维。忠恕。
心灵鸡汤?用富兰克林的例子讲王阳明的心学?
小五子_zw 回复 @猪猪小萌: 是有种听着好像不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嚼的有点太碎,不给人思考的空间!中国文化的思维是抽象的!不是具象的!百个人有百中理解!国学是要去领悟的!不是给你答案的《这是我听了这么多国学经典自己的一些感觉啊》
👍👍👍👏👏👏💐💐💐🤗
费老师好,您什么时候讲论语课?
一以贯之原则就是“忠”、“恕”二字。 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的理解做人要有颗利他心和同理心,在私欲与利他之间找到平衡。 最终超越私欲,在利他的过程中成就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大的格局。与诸君共勉之!
无敌魔君 回复 @阳明书童: 非常好的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