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公里英雄聚 - 上》信仰 革命 爱情

《三万公里英雄聚 - 上》信仰 革命 爱情

00:00
14:13


CIMG6775 (640x478)

12月党人纪念馆

其实,我知道赤塔是在45年前。

正是文革期间,停课闹革命,没承想闹到自己头上。父母受冲击,和一些同命运的孩子躲在学校。没事干,到处淘换书,看得最多的是苏联小说。也因此学会唱“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知道了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肖洛霍夫。知道了12月党人起义和赤塔流放。

1968年11月我们一行130个北京孩子上山下乡,来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在那崇山密林中就着昏暗的油灯读书,很容易幻想起曾经的革命党人的流放。

尽管那时对什么是历史上的民主革命(贵族革命),共产革命(平民革命)完全搞不清,但却有着一种源自“万里流放”的悲怆。我还记得普希金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致西伯利亚囚徒》。

“在那深沉的西伯利亚坑矿,你们坚持着高傲的榜样。

你们的思想和崇高志向,绝不会无故的消亡。

灾难忠实的姐妹——希望,正在地底蕴藏。

他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黎明不久将会光降。

爱情和友谊将穿过牢门,来到你们身旁,

正像我自由的歌声,在你们苦役的洞窟荡漾。

沉重的枷锁终将掉下,阴暗的牢狱必会覆亡,

自由打开大门迎接你们,朋友会把利剑交到你们手上。”

读着普希金的诗歌,隐隐感觉到一种对抗命运的力量。12月党人和赤塔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上。

真来了,一大早沿着赤塔的街道寻找。寻寻问问,开开停停,很多人还真不知道。也算是天不负我,一个俄罗斯小伙,听说是找12月党人纪念馆,自愿驾车带路。

还真费了点劲,在一片居民区找到一座古旧的“木刻楞”教堂。

和这里大多教堂不同,全木结构,不仅很小,没有任何表面装饰,而且古旧,黑乎乎的木料,只有房顶涂了一层绿漆。一看就是百年以上的文物。我们的到来,为纪念馆添加了热闹,这里只有三个老太太,没有一个参观者,静悄悄。

CIMG6741 (640x461)

12月党人(油画)

这里收费,而且有区别。俄罗斯人80卢布,退休老人60卢布,外籍人130卢布,照相另收费60卢布。可他们没有退休外籍人的标准,我们十人,到有7个是退休老人,但基本都没带退休证。老太太们慈悲,不查证件,全凭自报家门,7人按60卢布收费。

这是上下二层的建筑,七、八间陈列室。文物大都是图片、油画、也有部分枪枝、军刀、服装、文件。

1825年12月14日,一批受启蒙思想影响的年轻贵族军官,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逝世,其弟尼古拉未继位之际,在彼得堡发动起义,意图推翻沙皇制度,废除农奴制,召开立宪会议,走民主共和的道路。

起义失败 ,沙皇对参加起义的革命者严酷镇压,比斯特尔、雷列耶夫等起义领导者被处以极刑,121个起义骨干连同家属被发配到这里服苦役,数千名起义参加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12月党人起义对沙皇制度是一次沉重的冲击。它不同于历史上俄罗斯的农奴起义,而是一批受近代西欧民主思想影响,不甘愿盲目为专制制度服务的年轻贵族,从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努力探寻俄国社会出路的革命。

12月党人是那个时代贵族革命家的统称,他们不仅传播了民主思想,而且更致力于革命实践。他们那种为了民主自由,英勇无畏,赴汤蹈火、从容就义的精神唤醒了一代人。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它的精神传承。

那批被流放到这里的青年贵族,不仅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拒绝认罪,蔑视沙皇的制裁,而且义无反顾的走向流放。把革命思想,近代文明带到西伯利亚,为西伯利亚的开发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其实历史上影响更大,更感人的不仅是这批革命者,更有他们的妻子,一批为爱情献身的贵妇。

CIMG6762 (640x369)

12月党人妻子

起义的骨干都是贵族青年,和罗曼诺夫王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为此,沙皇颁布了允许贵族离婚的敕令,动员那些贵族妇女离婚,拒绝批准她们流放。可他们不接受沙皇的“怜悯”,她们把爱情献给丈夫的同时,也把青春、富贵、幸福,无怨无悔的献给了丈夫的事业。

看看这里的陈列:

穆拉维约娃为了追随12月党人的丈夫。和沙皇的法官不屈不挠的斗争,争什么?去赤塔,流放。法官不可思议,说服。说服不了,钦佩,发自内心的人格尊重。

当她千里寻夫,走进监狱,见到自己的丈夫时,丈夫说:“我对不起你。你还是回莫斯科吧,我不愿你受苦。”她坚定地说:“为了爱情,我要永远伴随你。哪怕失去名誉、地位、富贵甚至生命!”

再看看法国姑娘唐棣。听说情人伊瓦谢夫流放西伯利亚,义无反顾赶到俄国,向沙皇申请和伊结婚,共同走进西伯利亚。沙皇尼古拉一世愤怒不已,但也为这姑娘的坚贞和勇气折服,破例批准了这门婚姻。虽然冰雪和疾病折磨着这对情侣,但他们持守着,直至双双倒在赤塔的密林。

还有一位特鲁别茨卡娅,她经过五个月风雪交集的磨难来到这里,省长奉沙皇旨意劝其回彼得堡,她却坚定地说:“纵然我会死去,也要死在我丈夫身边。”

年轻军官瓦西里·伊凡绍夫在西伯利亚濒临忧郁和绝望的时候,他的女教师米拉·列丹从优越的城市给他写了一封求婚信,并来到他身边。

例子太多,举不胜举。

爱情平凡吗?平凡!伟大吗?伟大!人生的高度谁说只能由理性筑就?情感,这平凡的情感筑就出的伟大,浸染到百年之后。

12月党人,丈夫们为了俄罗斯,不愧铁骨真男儿。妻子们为了丈夫,不愧巾帼大英雄。为什么可以?

因为信仰,因为爱,他们能直面人生 。

真正让人唏嘘的是,贵族革命的失败,民主的诉求被抛弃,最终导致平民起义。照耀改良的火种,点燃的竟是焚毁现代文明的大火。因爱而生的追求最终演变为仇恨和屠杀,历史在扭曲中又一次诉诸传统,“他们播下了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百年沧桑,天翻地覆,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人正在反思,12月党人的贵族民主精神正在恢复。俄罗斯又一次到了历史抉择的关头,面对先烈,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

后来者,你们到底要什么?

CIMG6772 (640x465)

展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