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成功,动机与目标》:怎样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目标

08.《成功,动机与目标》:怎样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目标

00:00
22:30

本小节文稿

书友,你好。


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


今天我为大家解读这本《成功,动机与目标》。


在前面的第一部分,我们审视了自己的动机,找到了初心,也懂得了怎样制定目标。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困境是,知道正确的路是什么,但却会在执行的时候出现问题。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但结果往往是既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听过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绊住了我们的脚步?


作者告诉我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有这么几个大坑在等着我们:


第一个坑,错失行动的机会

比如,早上你起床、穿好衣服、吃好早饭,一看表,离上班还有20分钟。这20分钟怎么打发呢?打扫一下屋子?散散步?还是给某人回个电话?这种选择一下子冲进大脑,卡在一起动弹不得。想来想去,几分钟过去了,算了,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吧。其实一天中这样的碎片时间很多,如果事先没有计划,我们很难在当时迅速地决定接下来做什么,为了目标去行动的一个个机会就会这么错失掉了。


另外,如果一件事你认为你应该做,但你不喜欢做,你也容易错失掉行动的机会。一个人早就知道锻炼身体的好处,但饭后就是懒得动,对自己说,今天累了,还是明天吧。明天他真会开始锻炼吗?你懂的。


第二个坑,目标之间的矛盾。


你想要业余时间写公众号,又想跟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时不时地聚个餐,还想多看点你最喜欢的科幻电影。就像作者说的,“几乎一切目标都在相互竞争”,而你的时间和精力就那么多。所以,你就必须为你最重要的目标竖起一面盾牌。


第三个坑,搞不清进展如何。


就像跑马拉松,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已经跑了多少公里,那接下来要加快还是要放慢速度呢,在这样的迟疑中你很难坚持跑完。我们之所以喜欢打游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游戏有进度条。在朝着目标努力的路上,我们并没有一个显示进度条的屏幕。而正如书里所说,“缺少了反馈,动力机制迟早会停止运转。”


第四个坑,用错了方法。


也许你本该快速推出一个产品,却因为害怕出错而埋头打磨了三年;也许你为了瘦身而拼命压抑自己想吃东西的念头,结果却起了反作用;也许你想拿下一个客户而拼命给他打电话,却没去仔细研究他的需求。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躲过这些坑,走上实现目标的康庄大道呢?我把书里的内容整理成了下面五个要点。它们就像五个路标,能指引我们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直到目的地。



心态是一切的基础,我们先从心态开始说。


书店里有无数的励志书籍都在对我们说,相信自己、保持乐观才能成功。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对一个目标的乐观,往往有两种不同的体现,一种是“虽然可能有各种困难,但我有信心做好这个项目”,这是对成功概率的乐观。另一种是“毫不费力我也能做好这个项目”,这是对成功过程的乐观。这两种含义完全不同的乐观,励志书籍总是混为一谈,从而误导人们。

事实上,第一种乐观有利于目标达成,因为人努力的动力啊,有一大部分来自于自己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信念。你想啊,你愿意为明知道没戏的事费劲吗?但第二种乐观,则会降低我们采取行动的动力。这很好理解,如果你是一个快要期末考试的大学生,觉得自己轻轻松松就能考过,你自然就不会特别用心复习。


所以,有益的乐观是对目标成功概率的乐观,而不是过程。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当然,有更多的人两种乐观都不占,他们悲观地看待这个世界。那悲观是不是就一定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呢?答案是不确定,这要看目标的类型。


作者的儿子学走路的时候,她总是担心儿子摔疼了或者撞伤了。所以她把家里很多地方都铺上毛绒毯和防撞海绵,把所有尖锐的东西收起来,然后随时准备伸出手去扶儿子。但作者的丈夫就很放松,他鼓励孩子爬楼梯,还专门在地上放障碍物,看见儿子征服了新挑战就会特别高兴。


根据心理学家托里·希金斯的理论,在教孩子学走路这件事上,作者的目标是“防御型”的,是为了不失去;而她丈夫则是“进取型”的,是为了获得。


一般来说,乐观的人更喜欢“进取型”目标,悲观的人更偏好“防御型”目标。研究者发现,处于防御模式的人,对坏消息的接受能力更好。



作者自己就与几位同事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人都来玩拼字游戏。他们告诉其中一组人,只要参与这个游戏,就能获得4美金,成绩最好的30%的人会多奖励1美金,所以这一组人就进入了一种进取心态,想的是怎么得到更多奖金;同时,他们告诉另一组人,只要参与游戏就能获得5美金,但成绩最低的30%的人要减少1美金的奖励,这一组人就进入了一种防御心态,想的是怎么保住奖金。

游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们会告诉参加者,现在的成绩处于哪个区间。结果发现,那些进取模式的参与者,如果听到好消息,就更有动力,但如果听到坏消息,就泄气了;而那些防御模式的人,听到好消息的时候会松口气,动力就不那么高了,但如果听到坏消息,反而更加努力。同样的道理,人们也发现进取型思维的人,更容易被正面的榜样所打动;而防御型思维的人,在听到失败的案例后,会更有所触动。


所以作者说,最好的策略是,在攻克目标的时候,用进取型的策略,达到目标之后,用防御型的心态保持战果。


当你追求的是一个防御型的目标,比如给家人买保险或者投资理财的时候,抱有一种“防御型悲观”的心态是很有好处的。


巴菲特和他的合伙人查理 · 芒格都是防御型思维的大师。巴菲特说,投资的三条原则应该是:第一,不要亏钱,第二,不要亏钱,第三,牢记前两条。而芒格则特别注重避开一般人思维上的陷阱。他的名言是: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防御型思维是他们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乐观与悲观心态各自的优势和局限,现在你都知道了。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根据面对的目标类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研究发现,我们对目标的偏好,跟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追求“进取型”目标的人,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会给他们表扬和更多的亲昵,在他们做错事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惩罚,只是对表达爱意有所保留;偏好“防御型”目标的人呢,童年时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不会有特别的表示,但在他们做错事的时候则会惩罚他们。


如果你的童年总是被批评,长大也习惯性地悲观,该怎么办呢?


作者说,首先,你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归因再训练法”矫正心态,这个训练怎么做呢?如果你怀疑自己的能力,你仔细想想:对于这个目标,能力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勤奋或者策略才是关键?


其次,回想自己以前的成功经验,把它们写下来,你一看,哇,我还是挺厉害的,这样你的信心就上去了。

另外,你可以跟自己做个约定,一旦脑海中开始出现自我怀疑的想法,就让自我肯定的想法去赶跑它,告诉自己,自己为什么能行。


记住,对待习惯性悲观,我们有这三种武器。



那如果你童年经常被表扬,总是对目标很乐观呢?这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觉得乐观?是习惯,还是思考后的结果?别人是不是也有可能具备跟我一样的优势?其实,对待目标,最好的策略就是乐观看待目标,认真对待困难。心理学家把这种方法叫作“心理对照”。


我们可以这么做心理对照:


第一步,写下一个目标。比如你要开始跑步,一年之后参加半程马拉松。


第二步,想象目标实现后的情景。比如你的身体更健康了,身材更好了。


第三步,思考一个实现目标的障碍。比如早起会很痛苦。


第四步,再列出一个目标实现的好处,比如跑步让你精神也更好了,每天神采奕奕。


第五步,再列出一个障碍,比如你经常加班,已经很累,怕坚持不下来。


第六步,再列出一个好处。


第七步,再列出一个障碍。


经过这么几步,你会对目标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

好,心态的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心态要匹配不同类型的目标,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而目标除了分为“进取型”和“防御型”,还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这很好理解,比如你要用一年时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是长期目标;那短期目标呢,很显然,就是你这个礼拜要写完1万字。你有没有发现,在对待这两种目标的时候,你关注的重点是很不一样的。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阵子我觉得学好计算机C语言挺有用的,虽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我还是报了几个月后的C语言考试。报完之后就把这事儿放在一边了,等到几个月之后要考试了,我才发现自己一点都没学。报都报了,总得去啊。我大脑一片空白地上了考场,胡乱填了填就交卷出来了。从考场出来之后我就奇怪,为什么报名的时候信誓旦旦,考试的时候一点都没学呢?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心理学家雅各布·特罗普和尼拉·利伯曼发现,人们在思考一个长期目标的时候,会自动想到这件事的价值,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而忽略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具体要做哪些事,可行性如何。就像我报考C语言,最后一无所获。


而在思考眼前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更关注它“是什么”,也就是这个事情具体要做些什么,而会忽略它的“为什么”,也就是它的意义,常常因为麻烦而放弃眼下的机会。


比如,作者本人曾经得到过一次免费去印度旅行的机会,可她觉得几周之内要做好准备,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压力太大,就放弃了这个机会。事后想起来,肠子都悔青了。最后自费还是去了印度一趟。


怎么调和这种矛盾呢?那就是面对眼下的困难任务,多想想它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而在制订长期目标的时候,多想想要实现目标到底需要做哪些事,可行性到底怎么样。



好了,现在需要做的事我们已经想清楚了,下一步好像该制定具体的计划了。计划有多重要啊,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著名的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曾经做过一个校园实验,让一些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过圣诞节的短文。他要求其中一半的人现在就决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写,另外一半则没有这个要求。结果,那些事先就想好何时何地写的学生,有71%的人上交了这篇短文,而那些事先没有想这些细节的学生,只有32%的人交上来了,还不到前者的一半。可见事先把行动步骤确定好有多重要!


那怎么排除种种干扰,顺利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呢?书里给出了一个简单好用的公式:“如果……就……”。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这样定计划:如果今天是周一、周三或周五,就在上班前跑15分钟跑步机;如果已经吃了一千大卡的食物,就不能继续吃了;如果早晨准时起来,就先写100字的晨间日记等等。


你发现了吗,这个公式其实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套程序,把一些选择给自动化了,省去了很多纠结、犹豫,也不怕忘掉,设置手机日历提醒就行了。


事实证明,无论是关于工作、健身、做公益,还是养成习惯、开拓思维,这个简单的公式都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光有计划当然还不够,因为不管怎么做计划,想要实现目标,总是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去真正执行这些计划。


说到自制力,人们对这个概念有着层层叠叠的误解。很多人觉得,我戒不掉烟,减不了肥,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是因为我生来自制力差。真的是这样吗?你觉得能从草根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自制力是好还是差?如果他的自制力好,那他戒烟为什么失败呢?



其实,大部分人现在都已经知道,人的自制力就像肌肉,是可以锻炼的。关键是,怎么才能锻炼出来呢?有一个实验邀请一些人参与参加了两个月时间的健身行动,结果这些参加者汇报说,他们抽烟喝酒、吃垃圾食品都减少了,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冲动消费,更少拖延,学习习惯也更好了。你看,运动不光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人的自制力。除了运动,用平时不常用的手开门、刷牙、梳头,想说脏话的时候忍住,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挺直腰板,这些都能锻炼你的自制力肌肉。


但是呢,即使你的肱二头肌比施瓦辛格的还大,它疲惫了之后也需要休息和恢复。自制力也是一样,所以当你感觉自己对自己的控制快要耗尽(俗称“心累”)的时候,就要停止做消耗自制力的事情了。这时候,你可以看点轻松的喜剧节目、听听喜欢的音乐。任何让人愉悦的活动,都能帮助自制力的恢复。


另外,自制力还跟血糖有直接关系。血糖很低的时候,人的自制力也很低。所以如果你需要马上提高自制力,可以喝一杯含糖的饮料(代糖饮料不行哈)或者吃一颗糖。不过要强调的是,饮料和糖果带来的血糖消耗得也很快。如果你想保持的时间长一些,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自制力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所以,最好离那些天天在酒吧里放纵自己的人远一点,靠近那些天天早起运动的朋友。



记住,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如果你想控制自己少吃点薯片,最好一开始就不要打开薯片袋子。只吃两片比根本不吃要难。用书里的话说,“停止于开始之前,是降低对自制力需求的绝佳方式。”大多数人都高估自己的自制力了。


人们发现,那些已经戒烟一段时间的人里面,越是相信自己自制力的人,越容易戒烟失败。因为越是高估,就越不懂得主动躲开诱惑。他们往往会想,咳,抽一根没事,下回我肯定能忍住。另外,不要同时做两件需要强大自制力的事。


研究表明,那些一边戒烟一边减肥的人失败率很高,一次只挑战一个项目更容易成功。所有需要自制力的目标,都带有挑战性。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要是不用自制力也能完成目标就好了。


还真有这样的目标。不信,你可以回想一下,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你有没有告诉过自己说,我现在的目标是去公司上班,第一步,我要推开门,第二步,我要迈开左腿……正常人肯定不会这样对吧?


就像书里说的,“你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绝大多数目标都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制定的。”比如上班、下班、洗澡、上床睡觉这样的日常习惯,我们其实都交给潜意识去做了。那能不能利用这种潜意识帮我们实现更多目标呢?


还真有。关键就是用好“触发点”。



心理学家约翰·巴奇和彼得·戈尔维策曾经找来一些人让他们玩拼字游戏。其中一半的学生在开始之前,还被安排玩了另一个游戏,找出一些类似成功、奋斗、赢之类很励志的隐藏的单词。

在接下来的正式游戏里面,人们就发现这些被励志词语激发过的学生,要比其他学生更努力、更坚持。其实,这就是励志词语这个“触发点”激发了学生的斗志。所以,挂在公司墙上的那些加油、奋斗、团队精神之类的标语的确是有用的。


另外,跟目标有关的一些物品也能给我们动力。看到蔬菜水果,人们就想要吃得更健康一些,路过一家健身房,人们就想要多运动。人的力量也很重要,研究者发现,无论是想起妈妈的样子,还是读到别人的故事,都能改变我们的心态。


所以,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把健康的点心拿到你能看到的地方;把健身杂志放到厨房台面上;用大字列个每日工作清单放在醒目的地方”。


此外,我们应该仔细环顾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有哪些平时很少注意到的触发点在暗中影响着我们,比如电视机在客厅里的位置是不是太中心了?薯片是不是一直在你的电脑旁边放着?



好了,第二部分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现目标的方法,总结一下:


首先调整好态度:对于目标要有恰当的乐观,不要轻敌。同时,要乐观看待目标,认真对待困难。


然后根据目标的特点进行一番思考:对于长期目标,要想清楚需要做哪些事,评估可行性;对短期目标,要多想想它的价值。


接下来是做计划:可以用“如果……就……”这个公式,给自己写一套“执行程序”。


最后,在行动过程中:对待自制力,要像对待自己的肌肉一样常常锻炼它,在它疲劳的时候也要懂得让它休息和恢复。用好触发点,设计自己的环境,让环境帮你不知不觉地接近目标。


这部分我们聊的都是怎么帮你自己实现目标。那如果你是个管理者,或者是老师,或者有孩子,你不光要做好自己的事,还需要帮别人去实现目标。你该怎么帮呢?


下一节为你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2721enqu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