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成功,动机与目标》:什么样的目标配得上你的愿望

07.《成功,动机与目标》:什么样的目标配得上你的愿望

00:00
11:04

本小节文稿

书友,你好。


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


今天我为大家继续解读这本《成功,动机与目标》。


其实,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目标都应该被实现。想要真正取得成功,我们首先要确定哪里才是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前去的目的地。



本书的书名已经告诉我们,“动机”是我们首先应该仔细审视的。


几乎每个人都想变得更有钱、更有魅力、更有学识、更受人尊重。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想要这些?我想更有钱,是因为我喜欢赚钱的过程,或是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还是因为开奔驰特有面子?我想减肥,是因为我想要更健康的身体,还是因为财务部那个混蛋的嘲笑?


为什么要想这个问题呢?因为有些目标,你即便实现了,也只是感到转瞬即逝的快乐,比如你打赢了一局游戏;而另外一些目标,你实现了它,用作者的话说,会给你“从头到脚恒久的温暖与幸福感”。



那到底什么样的目标才能带来这种长久的幸福感呢?我们又该如何制定目标,才能获得尽量多的幸福呢?


著名学者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 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解答。它告诉我们,人类有三种天生的需求:自主权、胜任力和关联感。


所谓的自主权就是自己做自己主人的感觉;而胜任力呢,就是一种“我能搞定”的感觉;关联感则是关心别人,也被别人关心着的感觉。这是我们内心动机仅有的三种来源。

这里我们来重点说说和成功有最直接关系的自主权


通常来说,最强的动机和最大的满足感都来自于我们自己选择的目标。因为这种目标会带来一种特殊但又特别有用的动力——内在动力。



当你拥有自主权的时候,无论做的是什么事儿,你都会有一种做自己命运的舵手的感觉,而不是被强迫的或者随大流的。


比如,你想拍视频短片,是因为你真的喜欢,而不是因为抖音火了,你怕赶不上风口,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用心寻找选题;你想结婚,是因为你想要跟爱的人长相厮守,而不是被爸妈逼得招架不住,这样你就更有动力为婚姻付出。


实验和生活经验向我们显示,那些对于目标有“自主权”的人,总是马力十足,不仅更有可能实现目标,在过程中也更能享受努力的乐趣。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能坚持下来。相反,如果我们感觉目标是外界强加的,我们就缺少这样的动力和坚毅,即使达到了目标,也不会有那种深沉的满足感。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自己决定减肥的人,比起那些被亲人朋友要求减肥的人,减掉了更多的体重,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保持得也更好。


所以啊,在确立目标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格外注意,你的目标到底是外部强加的,还是自发选择的。


这里我们还要明白,除了硬性的强加目标,还有一种迷惑性很强的软性的强加目标。比如说,媒体不断对着我们的耳朵喊,要赚钱!要出人投地!父母耳提面命,要找个稳定工作!要早点结婚生子!



这种软性胁迫,因为隐蔽,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更要小心地甄别。每当我们打算给自己定目标的时候,都要问问自己,我追求这个目标,动机到底是什么?这是我真心想要的,还是被外界诱惑、胁迫的?

你也许会说,我身不由己啊,我知道我最主要的目标都是老板派的,可没得选啊!难道不工作了吗?别急,对这种情况,作者也给我们支了一招,那就是给强加的目标设置一些能自主的环节。


比如老板让你写个方案,你是不是可以跟老板提,你要离开办公室,选一家自己最喜欢的咖啡馆去写?或者你可以把这个方案里面的某个元素用你的方式命名?或者最起码,用你喜欢的方式和风格来写。另外,你还可以深入地挖掘这项任务的意义,你对它的价值了解得越深,就越认同它,就可能把它内化成自己的目标,也就更有动力去完成它。


好了,还记得前面那个问题吗,什么样的目标能够带来长久幸福?答案就是:你内心真正想要,你感觉经过一番努力自己能实现,而且通过它你还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让你得到人们的关心和支持的目标。


那么,找到这样的目标是不是就算大功告成了呢?还不算。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叫“愿望”,不叫“目标”。


这俩有啥区别呢?对此,作者有个很戳心的问题,她问“你把多少个愿望转化成真正的目标过?”要知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愿望。下个月5号,我要到拉萨,这才算是目标。所以,目标一定要具体。没有具体的目的地,你到哪里去看世界呢?这个道理好像简单到不言而喻,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没做到。

比如,很多人在制定目标时,喜欢用“一定要做到最好”表明决心。这话听起来很励志,但在作者看来,这是一句正确但没用的废话。最好是多好?你怎么知道你或者别人什么时候做到最好了?比如你要求一个练长跑的人跑出他能跑的最长距离,他跑多远你认为已经达到他的最远了呢?所以,作者认为,“做到最好”大概率会产生最平庸的结果。


那么好的目标长什么样呢?作者的答案是:具体,而且有难度。


著名的组织心理学家埃德温·洛克和加里·莱瑟姆在一项持续几十年的研究中发现,那些有着具体而且难度较高的目标的人,比起目标模糊或者容易实现的人,明显更有成就。因为具体,可以帮我们排除标准以下的表现;有难度则能让我们充满斗志,更加聚精会神地为目标下更多功夫。


当然,作者也说了,难度高,不是让你定一个不切实际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比如一创业就要干掉阿里腾讯。有难度的这个度,需要你认真权衡。



好,现在你定了一个具体而有难度的目标了。是不是就万事具备,只等成功了呢?不是的。作者说你还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这个目标,我是想要成为一个被人们喜欢或者羡慕的人,还是想提高能力让自己达到更好的状态呢?这个答案会影响你目标事实上达成的概率。


作者和学者劳拉·杰勒缇找来一些学生做实验,把他们分成两组,让他们玩一个游戏。告诉其中一组,实验的目的是看他们玩这个游戏时表现如何,但告诉另外一组,实验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习这种游戏怎么玩。结果发现,如果游戏比较简单,那么注重自己表现的那一组分数会高一些。但如果游戏难度比较高,抱着进步心态的那一组就会胜出。

这是不是有点儿像樊登老师在《终身成长》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呢?


是的。看重表现的心态,会让人在一般的任务中充满斗志,取得好成绩。可是,一旦失败,它就会让人感觉耻辱、挫败、自我怀疑,所以,一旦任务有挑战、有难度,注重表现的人就会退缩。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和自己觉得自己不行。


看重进步的人则不在乎这个,他们的注意力在问题本身,和自己能不能学到东西。在他们看来,重点不是一次的成败,而是长期的进步。所以,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会过于沮丧,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心理学家们更主张我们做“进步派”(也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这不光会让我们不断地成长,还能保护我们的自尊。因为“进步派”不会把自我评价和自己面对困难时候的表现挂钩,不会因为挫折就觉得自己无能。要知道,这种负面的自我对话是有毒的。



好了,本小节我们就讲到这儿了,总结一下:


成功,首先需要一个合适的目标。而一个合适的目标,是充满正面动机,能激发你内在动力的目标。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小心不要被外界的意见所胁迫。因为最强的动机和最大的满足感都来自于自主目标。


找到真正的愿望之后,你应该把它转化成一个具体但是有难度目标。因为这样才能激发你最好的表现,也会让你收获更多幸福。


然而,对于目标,你应该更看重自己的成长进步,而不是在别人眼中表现如何。这样你会更坚韧,也更能享受过程。


好,目标制定好了,接下来,你应该用怎样的姿势向着目标奔跑呢?


下一节继续为你讲解这本《成功,动机与目标》。


音频下方附有本小节的文稿,欢迎各位书友上拉屏幕,进行查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爱晴天_j3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