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搞定Ⅲ》:五个步骤平衡工作和生活

11.《搞定Ⅲ》:五个步骤平衡工作和生活

00:00
11:04

本小节文稿


书友,你好。


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


谈起“工作与生活失衡”这个话题,每个现代社会的职场人可能都有话要说。很多人都感觉活得很累,生活快被工作占满了,难以平衡家庭。经常是工作先乱了节奏,然后生活不得不让步,渐渐工作又继续大举进攻,24小时在线,不断攻城略地。大家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工作实在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照顾家里。


然而,我观察下来发现,只有那些技术型执行岗存在真正事情太多,根本做不完的情况。比如某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技术部门,如果项目过多,然后工程师人手又不够,那为了及时完成项目,大家真的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彻夜通宵赶进度。这有点像彻夜轰鸣的建筑工地上发生的事情,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工作效率基本固定,工作产出的多少取决于时间投入。所以,很多码农和技术工作人员经常把自己比作“搬砖”的。


除此之外,大多数所谓的“工作太忙”,都是因为自己的时间分配和做事条理性方面出现了问题,然后影响做事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提出的GTD三大理论之一的“掌控流程”模型,就是专门为攻克这种情况而存在的。所谓的“掌控流程”模型有以下这么几个步骤:首先是捕捉,就是信息收集;然后是明确意义,就是信息处理;接着是组织整理;再然后是深思,也就是反省;最后是参与和执行。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掌控流程”模型的第一个步骤“捕捉”。

书中对这个流程的定义是:“搞清楚眼前的实际状况,把可能和你关注的事情有关的所有信息收集起来”。注意,定义中有这样一个词:“所有”。作者建议我们在这个步骤中,先不急着进行预判和筛选。这一步你要做的就是把你所关注的事件的全部相关信息都记录下来。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建立庞大的信息库以便下一步分析使用;二是你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清空大脑,为自己减压。


作者在这里介绍了很多捕捉信息的原则和方法,我把它们归结成两大类:一是记录;二是更新。


“记录”就是用各种工具把所有信息记录下来,比如传统的纸笔、白板、有日程表功能的日历、记事本、录音笔,手机等等,形成各式各样的分类主题清单。这一步的直接目的是建立起各式各样的主题与项目清单,以便日后查找、跟踪与更新。


更新呢,就是维护这个主题分类清单的过程。要知道所谓的“信息捕捉”绝不是说你找个时间,坐那儿吭哧吭哧列出一张购物单一样的列表就一次性搞定了,它是一个需要持续回顾并更新的过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今天刚刚列好的清单里有这样一条信息:今天整理好信息,明天打电话给客户周某某沟通项目进度。然而实际上当天下午你的客户就打电话给你,并且和你在电话里把项目进度沟通完毕了。所以你需要及时地在清单中把这条划掉。这就是清单的动态更新。


“掌控流程”模型的第二个步骤是,明确意义。顾名思义,说的是对你在第一步骤里捕捉到的信息,根据它们各自的意义进行判断、分类,并思考下一步处理方案。在这个阶段你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是否采取行动;第二,如果采取行动,我所期待的结果是什么;以及第三,如果采取行动,那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个步骤相对比较简单。用另外一位美国时间管理大师史蒂芬·科维发明的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四象限法则就能很好地操作。



当你把清单里的信息都塞进这个四象限之后,哪些优先处理,哪些重点关注,哪些直接抛弃就一目了然了。通常而言,我们需要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比如危机事件、健康问题;但是我们要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上,比如亲密关系,锻炼,防止这些事务被拖延升级为紧急事件,让你应接不暇;对于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我们要尽量少去做。


接下来,“掌控流程”模型的是第三个步骤,组织整理。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呢,“组织整理”是第二个步骤“明确意义”的进一步延伸。具体怎么组织整理信息呢?


作者在《搞定》那本书里就提出了一个很好用的方法,叫3D原理。


这3个D的第一个D是英语单词Do,如果事务紧要并且可以短时间内处理掉的就亲自处理;第二个D是Delegate,这个单词是分配、委派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亲自做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或者亲自做在你的重要性排序中比较靠后,那么你就可以把它分配给其他人来做;第三个D是Defer,意思是临时搁置,如果暂时意义不大,但未来有可能变得意义很大的事情就可以归为此类。


另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个“两分钟原理”,这个“两分钟原理”是说,如果这个紧急事项可以在两分钟内搞定,那么自己做的效率是最高的,剩下部分你可以分配给别人去做,或者“搁置”。就是这个简简单单的“两分钟原理”拯救了无数的华尔街精英,让他们从忙到爆,变成有时间享受假期了。


第四步是深思。这个步骤说的是,我们要定期回顾,根据阶段性成果来总结,来反思自己这一路的判断和处理是不是准确,是不是足够高效,有没有忽略了什么重要信息。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来更新自己的信息库和行动方案。


那些被证明无用无效的信息和操作要删除,然后调整、增加新的有用有效的内容。这类似于写日报、周报,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意义重大。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写过日报、周报和月报,以及那些大大小小的总结会,这可能还让你感到非常不爽。

其实这是公司或者领导层,督促你把“深思”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来完成。它既可以让有关人员及时跟进项目进度,其实也可以在帮你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这对你个人工作能力的成长有助无害。


如果你把日报、周报当成讨厌的负担,那么我想要告诉你,你的工作可能出现问题了。



把日报、周报当成负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你因为感觉没事情可写,寥寥数语就说完了,回头一看,其他同事洋洋洒洒好几页,甚至做成一个华丽丽PPT,你会觉得难堪。


但是,反过来想想,无事可写的原因通常是因为项目进展缓慢甚至没有进展。而项目进展不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合作方不给力,可能是因为内部沟通不顺畅,甚至只是因为你自己做事被动,从不主动去推进项目进度。所以,如果你感觉无事可写,你要做的不是纠结能不能不写,或者自己的日报、周报内容好不好看,而是要找出真正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好明确下一步行动。


好,现在我们终于到了“掌控流程”模型的最后一个步骤:参与与执行。咱们传统上总是在无限赞美行动的重要性,这当然没有错,不过在你正式行动之前的行动规划同样十分重要。经过最前面的捕捉、明确意义、组织规划以及贯彻全程的“深思”这四个步骤的深思熟虑之后,你已经可以做到准确排除各种干扰信息,将自己有限的精力聚焦于高效的执行层面了。


所以在作者看来,在执行阶段你只需要关注一个问题就够了,这个问题就是你要不停地问自己: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我们前面提到过的3D处理模型和“两分钟原理”在这个阶段同样可以极大地提升你的办事效率。你只需要行动,解决,发现新问题,调整解决方案,解决新问题……循环反复使用这个流程,直至最后达成目标。


好的,关于“掌控流程”的5步骤模型我们就介绍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发现了,这5个步骤中只有最后一个和行动直接相关,前面四个从本质上都是在呼吁你“三思而后再三思”。GTD最早的出发点是时间管理,但到了《搞定III》中,GTD已经被完善成了可以指导你把事情处理得更科学、更高效的完整方法论,充分的思考与分析就是这套系统发挥最大作用的思想基础。


书里有一张从信息收集直到执行的GTD工作流程图,这张图可以让你一目了然地理解我前面所说的内容。



当然,无论你前期构思的时间再长,再细致入微,当事情进入执行阶段后,你遇到的问题还是会比构思过程中遇到的更多,更复杂多变。比如,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可能同时有10个不同的项目待解决,每个项目各有10种解决方案,每个解决方案又可以分10个步骤,那么在这总计1000种具体的行动步骤中,你要怎样给它们排序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下一部分即将展开解释的“视角问题”。


下一小节,继续为你讲述《搞定Ⅲ》一书。


音频下方附有本小节的文稿,欢迎各位书友上拉屏幕,进行查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洋洋龙井茶

    发错内容了吧?不是这部分吧?

    帆书_原樊登读书 回复 @喜洋洋龙井茶: 我们检查一下哈

  • 思睿观通1109

    正确的音频呢

  • 远方_007

    这一部分弄错了吧

  • nanybears

    内容不对啊

  • mns5hbliupr9w8nt2i82

    音频错了

  • 云上于天_sg

    努力的乐趣

  • 阳光下蓝色的鱼

    不对啊 放错了!

  • 1312678jrfj

  • 听友258870369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