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04 | “本来无一物”为何无一物

坛经04 | “本来无一物”为何无一物

00:00
14:45

110-坛经04  本来无一物为何无一物


一、知识点


1.达摩: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印度人,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梁武帝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


2.双峰寺:

双峰寺,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双峰晚钟”为揭阳八景之一。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马山巷,是揭阳佛教的中心,属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揭阳规模最大之古寺院。

双峰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旧址在磐溪都双山(今桂岭镇双山村),为法山禅师所创。明初,石山禅师移建於县治马山巷今址,乃粤东地区一大丛林。是时寺宇壮观,佛相庄严,茂林修篁。

双峰寺,每当夕阳西坠,钟鼓钹铎齐鸣,梵呗阵阵,木角笃笃,景色迷人,为礼佛和游览胜地。扩建后规模宏大,遂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汕三大名刹”。

双峰寺,历经两次扩建重修,全国佛协主席赵朴初为寺宇题匾。

3.永嘉证道歌:


《证道歌》是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后心得精华的文字记录。这首诗歌凝聚了佛教智慧和人生智慧的特有风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全诗二百四十七句,为长篇杂言形式,语言文字通俗,阐扬佛学禅理,唐宋时广为流传。


二、金句/精华笔记


1、禅宗强调无念的重要性,念在这里是只妄念,是要求你不要纠缠于各种各样的妄念,不要执着于这种网念,这个当然和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完全相同。


2、黄龙派后来由龙溪禅师传到了日本杨奇派后来陆陆续续又出现了很多蚕丝,发挥它的宗旨,成为禅宗的主流。


3、个体生命是非常有限的,而又和这种宇宙的无限非常不一致,这是具有根本性的冲突和矛盾。人生短暂,宇宙永恒,这种对立和矛盾就从根本上激发了人的不安和痛苦,佛教要了脱生死大事就是从这个对立的角度来说的。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咱们今天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谈经。接着上一讲,我已经为各位朋友介绍,禅宗强调,佛就在心中,涅槃就是生命的一个过程,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讲就是理想就在现实生活当中。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禅宗就把彼岸世界移位,移到了现实世界中,对外在的追求转化为反诛自身内心的一种自信。这样禅宗当然就反对舍弃现实生活,扭曲本性去追求某种外在的东西。他一定是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绝,佛法就在人世间,你不能离开了世间去讲觉悟的,这是谭经理的话,他一定会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异议去实现理想。




禅宗公案当中最著名的所谓四追年花加设微笑,这不就讲要通过心灵来沟通,要用心来体悟。禅宗要求饥者吃饭,困者打眠,寒者向火,热则乘凉。这个是密安语录里边的话就是你饿了你就吃饭,困了你就睡觉,冷你就烤火,热你就纳凉。乘凉就在这个日常的非常频繁的过程中,或者这种事情当中去体会禅道。祖唐集当中有八个字也很有名叫青翠竹、玉黄花,这个都不用解释,对吧?就要从这个青翠竹和玉黄花当中去发现,去体悟禅意,为了追求解脱,为了能够真成佛道禅宗他厉害在哪里?他就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消解人们内心深处的紧张、矛盾对立的这种方案。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人终究又是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实体。人最根本的、最强烈的一个内在愿望,就是希望将有限的、短暂的人生和自然的永恒无限能够同一化。当然,我们面临的一个残酷的一个现实,或者说我们面临的一种苦是什么呢?是生命的现实和美好的愿望往往不一致,而生命是短暂的,又与时间的永恒不一致。个体生命是非常有限的,而又和这种宇宙的无限非常不一致,这是具有根本性的冲突和矛盾。人生短暂,宇宙永恒,这种对立和矛盾就从根本上激发了人的不安和痛苦,佛教要了脱生死大事就是从这个对立的角度来说的,当然,禅宗也以此为目的。而禅宗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他提出一种无声这样的思想,希望能够消除掉生死的借革,能够超越生死。




永嘉证道歌是非常有名的,也是非常普及的一个禅宗的著作,它里边说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声与猪,荣辱何忧喜?生生死死是没有定制的,不会停止的。然而如果你一旦顿悟,你了了无声,其实生也是没用的,那么你对各种的荣辱怎么会有忧有喜呢?无生实际上讲的是一切事物,没有实体,是空的,这跟佛教的波惹思想是完全相通的,因此谈不上生灭变化,也就谈不上生死了。




这是禅中提出的一个方案,个体生命是非常有限的,那么你面对着外部事件的无限,你当然会困惑,当然会不安了。永嘉正道哥又说,心近民见无碍,酷然迎彻周沙界,万象升。罗引线中,一颗元光飞。内外。也讲,只要你人的心境能够做到明镜透彻,你就能够观察宇宙万物,你在内心就完全会抹去内外的差别,有限无限的差别,你都会抹掉。这种类似于有无是非、善恶争望苦乐等等这一系列的矛盾,是使人烦恼,使人痛苦的根本。禅宗就提出了本来无一物,这是谭经里边的话,本来无事这样的一种说法来消解掉这些对立。一个人如果能够了悟到万物如梦如幻,一切皆空,你就能忘却情欲,你就能超越自我,你就不会有一种对立的这样的一种感受。所以禅宗强调无念的重要性,念在这里是只妄念,是要求你不要纠缠于各种各样的妄念,不要执着于这种网念,这个当然和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完全相同。




禅宗从达摩到慧能,大概这中间有二百五十年,那么这里在这个 250 年里,一般我们把它看作是禅宗的成立的时期,独树一帜。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里,那么祖师的语录当中经常地引经据典来揭示整体的佛法,然而他们超越了各个宗派之间的对立,而从越南清源,这也是两大重要禅师一直到唐末五代,但中间也有二百五十年,在这个二百五十年以后,难中产就是惠能开创的难中产,一枝独秀。他们摒除语言文字的障碍,倡导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又建立了以升堂为中心的禅院的规制。在铲法的红船方面,又以灵活生动的姬法去接引学人,用这种棒壑这种方法来宣扬中锋。随着时间的流步,就慢慢形成了武家的锋利。在这个时期是禅宗的发达时期。北宋、南宋大概 320 年,从灵济中又衍生出了黄、龙、杨七两派,那么成立了我国禅宗的所谓五家七宗。在其中。黄龙派后来由龙溪禅师传到了日本杨奇派后来陆陆续续又出现了很多蚕丝,发挥它的宗旨,成为禅宗的主流,潮流中系统和零祭种系统也出现了很多蚕丝,倡导莫造禅、看画禅等等。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助教融合、三教合一成为主流教禅调和,禅进双修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禅宗进入了他的一个守成时期。




而从明朝到清朝乾隆年间,大概里边有 450 年,禅中慢慢它的活力没有过去那么强大了,这里边虽然也出现了很多高僧,但是当时中国宗教界的情况已经出现了鲁道士三教调和,叫禅融合这样的局势,所以禅中的性格特点慢慢的好像不大鲜明。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说明禅宗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虽然感觉不到它的颜色,但是它的味道还是在的,而且他所提供的养分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在这一讲临结束的时候,我想还要跟各位听众朋友略微介绍一下最具代表性的禅宗的寺庙。比如少林寺,那它是有天下第一名茶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庭。那少林寺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对不对?那有一些相对的大家不太熟悉的寺庙,其实对于禅宗来讲也特别重要,大家如果有机会不妨去参拜一下。




比如匡教师,他位于河北成安县,是禅宗二祖会可说法之处,相传达摩祖师曾经在这里为二祖说法。比如三祖师也叫乾元寺,在安徽黔山三组三里禅宗三主。前面我们讲到过的生产大师就在这里说法,寺庙里边还有生灿大师塔。黄梅四祖师在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下,也叫优居士,也叫正爵士,也叫双峰士,是禅宗第四代祖师道性大师的道长。道姓大师曾经长时间地在这里居住在这里。弘法吴祖寺原名东山寺,或者叫东禅寺,也在湖北黄梅,在吴主政这个政就叫吴主政,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非常重要的弘忍大师的道场,也是六祖惠能大师接受衣钵的圣地,历史上曾经有帝王御赐他为天下主庭。比如南华寺,这个是在广东韶关,原名保陵寺,它特别重要在于六祖慧能大师曾经在这里弘法,而寺庙里边一直保存着 6 组会能大师的肉身,这个我们在介绍惠能大师的时候,会进一步为各位听众朋友做详细的介绍。禅宗很早传到了日本,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的禅宗史和朝鲜半岛的禅宗史也是精彩纷呈的,那么限于篇幅,我就不在这里为各位朋友做详细的介绍。好的,今天我就先为您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崛听,滴滴。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咱们今天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坛经》。


接着上一讲,我已经为各位朋友介绍,禅宗强调佛就在心中,涅槃就是生命的一个过程。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讲,就是理想就在现实生活当中。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禅宗就把彼岸世界移位,移到了现实世界中,把对外在的追求,转化为返诸自身内心的一种自性。

这样,禅宗当然就反对舍弃现实生活,扭曲本性,去追求某种外在的东西。它一定是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就在人世间,你不能离开了世间去讲觉悟的,这是《坛经》里的话,它一定会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去实现理想。


禅宗公案当中,最最著名的所谓“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讲的是要通过心灵来沟通,要用心来体悟。


禅宗要求,饥则吃饭,困则打眠,寒则向火,热则乘凉。这个是《密庵语录》里边的话,就是你饿了你就吃饭,困了你就睡觉,冷你就烤火,热你就纳凉、乘凉。就在这个日常的非常频繁的这种过程中,或者这种事情当中去体会禅道。

《祖堂集》当中,有八个字也很有名,叫“青青翠竹,郁郁黄花”,这个都不用解释,对吧?就要从青青翠竹和郁郁黄花当中去发现、去体悟禅意。

为了追求解脱,为了能够证成佛道。禅宗,它厉害在哪里?它就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消解人们内心深处的紧张、矛盾、对立的这种方案。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是没有问题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人终究又是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实体,人最根本的、最强烈的一个内在愿望,就是希望将有限的、短暂的人生,和自然的永恒无限,能够同一化。

当然,我们面临的一个残酷的现实,或者说我们面临的一种苦是什么呢?是生命的现实和美好的愿望往往不一致,而生命是短暂的,又与时间的永恒不一致。

个体生命是非常有限的,而又和这种宇宙的无限非常不一致,这是具有根本性的冲突和矛盾。人生短暂,宇宙永恒,这种对立和矛盾,就从根本上激发了人的不安和痛苦。

佛教要了脱生死大事,就是从这个对立的角度来说的。当然禅宗也以此为目的,而禅宗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它提出一种无生这样的思想,希望能够消除掉生死的界隔,能够超越生死。

《永嘉证道歌》是非常有名的,也是非常普及的一个禅宗的著作,它里边说:“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生生死死啊,是没有定止的,不会停止的。

然而,如果你一旦顿悟,你了知了无生,其实生也是没有的。你对各种的荣辱,你就怎么会有忧有喜呢。无生,实际上讲的是一切事物没有实体,是空的,这个跟佛教的般若思想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谈不上生灭变化,也就谈不上生死。

这是禅宗提出的一个方案。个体生命是非常有限的,那么你面对着外部世界的无限,你当然会困惑,当然会不安了。

《永嘉证道歌》又说:“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也讲,只要你人的心境,能够做到明净透彻,你就能够观察宇宙万物,你在内心就完全会抹去内外的差别。有限、无限的差别,你都会抹掉。

这种类似于有无是非、善恶、真妄、苦乐等等,这一系列的矛盾,是使人烦恼、使人痛苦的根本。禅宗就提出了“本来无一物”,这是《坛经》里边的话,本来无事,这样的一种说法,来消解掉这些对立。

一个人如果能够了悟道万物如梦如幻,一切皆空,你就能忘却情欲,你就能超越自我,你就不会有一种对立的这样的一种感受。所以禅宗强调无念的重要性,念在这里是指妄念,是要求你不要纠缠于各种各样的妄念,不要执着于这种妄念。这个当然和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完全相同的。

禅宗,从达摩到慧能,大概这中间有二百五十年。在这个二百五十年里,一般我们把它看作是禅宗的成立的时期,独树一帜,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里。祖师的语录当中经常的引经据典,来揭示整体的佛法,然而,他们超越了各个宗派之间的对立。

而从南岳、青原,这也是两大重要禅师,一直到唐末五代,那中间也有二百五十年。在这个二百五十年以后,南宗禅,就是慧能开创的南宗禅,一枝独秀。


他们摒除语言文字的障碍,倡导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又建立了以僧堂为中心的禅院的规制。在禅法的弘传方面,又以灵活生动的机法去接引学人,用这种棒喝,这种方法来宣扬宗风。

随着时间的流布,就慢慢形成了五家的分立,在这个时期,是禅宗的发达时期。北宋、南宋大概三百二十年,从临济宗又衍生出了黄龙、杨岐两派,成立了我国禅宗的所谓五家七宗。


这其中黄龙派后来由荣西禅师传到了日本。杨岐派,后来陆陆续续又出现了很多禅师,发挥它的宗旨,成为禅宗的主流。

曹洞宗系统和临济宗系统也出现了很多禅师,倡导默照禅、看话禅等等等等。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诸教融合,三教合一成为主流,教禅调合,禅净双修,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禅宗进入了它的一个守成时期。

而从明朝到清朝乾隆年间,大概里边有四百五十年,禅宗的,慢慢慢慢的,它的活力没有过去那么强大了。这里边虽然也出现了很多高僧,但是,当时中国宗教界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儒道释三教调和,教禅融合这样的局势,所以禅宗的性格特点慢慢的好像不大鲜明。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说明,禅宗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虽然感觉不到它的颜色,但是它的味道还是在的,而且它所提供的养分,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在这一讲临结束的时候,我想,还要跟各位听众朋友略微介绍一下最具代表性的禅宗的寺庙。


比如,少林寺,它是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庭。少林寺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对不对?有一些相对的大家不太熟悉的寺庙,其实对于禅宗来讲也特别重要,大家如果有机会不妨去参拜一下。

比如匡教寺,它位于河北成安县,是禅宗二祖慧可说法之处,相传,达摩祖师曾经在这里为二祖说法。

比如,三祖寺也叫乾元寺,在安徽潜山三祖山里,禅宗三祖,前面我们讲到过的僧璨大师,就在这里说法,寺庙里边还有僧璨大师塔。

黄梅四祖寺,在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下,也叫幽居寺,也叫正觉寺,也叫双峰寺,是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的道场。道信大师曾经长时间的在这里居住,在这里弘法。

五祖寺,原名东山寺,或者叫东禅寺,也在湖北黄梅,在五祖镇,这个镇就叫五祖镇,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非常重要的,弘忍大师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接受衣钵的圣地。历史上,曾经有帝王御赐它为天下祖庭。

再比如南华寺,这个是在广东韶关,原名宝林寺,它特别重要在于,六祖慧能大师曾经在这里弘法,而寺庙里边一直保存着六祖慧能大师的肉身。这个我们在介绍慧能大师的时候,会进一步为各位听众朋友做详细的介绍。

禅宗很早传到了日本,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的禅宗史和朝鲜半岛的禅宗史也是精彩纷呈的。那么限于篇幅,我就不在这里为各位朋友做详细的介绍。
好的,今天我就先为您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牧牛拽将来

    200集不够讲 钱教授讲的好。

  • 1528936hdkk

    感谢您的讲解!您辛苦了!

  • 猫猪姑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感恩钱老师

  • 阿拉_布肖德

    盐🧂的比喻 很贴切

  • Clark_5u

    请教钱教授一个问题:悟道明心感觉更像是找到了个生命本来的意义,一个生命的起点,也就是说成佛了,成佛之后呢?难道说成佛即是终点么?终点是什么呢

    修心秋风吹叶白露凝珠 回复 @无念行止更弥动: 成佛以后有感觉吗?是无行有思想还是怎么回事,假如有所有人的感觉,那就是类似成仙,那如果这种修行为了成佛成仙是否目的性太强?这属于放弃人的所有换去成仙的可能,哪怕父母并不打心眼里同意,这真的属于孝顺吗?很多矛盾的地方,既然一切都不放在心上那为啥要非要成佛,如果修行只为了活的清醒,并不是为了死后成佛,不是更加好吗

  • 强力_Vm

    象是介绍性的讲述。佛教是教人脱离苦海的。钱老师只是从概念上说了“可以脱离”,至于坛经精髓,如何做,没有讲到。打个比方,只说到了指月亮的手,月亮没见到。可惜可惜。不修禅的人,只能模仿外表。没吃过盐的人,极尽所能描述咸,总是错的

  • 听友314674685

    钱文忠老师讲得太好了!我觉得胜过南怀谨老师!透彻!

  • 爱喝啤酒_r2

    多听听

  • 元亨泰时装店孟宪栋15

  • 修心秋风吹叶白露凝珠

    如果成佛以后会比地狱还要痛苦但是可以帮助百姓摆脱瘟疫,那还要不要成佛?还要不要修行?因为很多事根本不知道为何而做,如果不纠结,不较真,那为何非要告诉世人可以摆脱生老病死得永生,会不会因为这个说法才叫世人信仰佛教,如果只说苦度众生,自身苦不堪言,会不顾更加诚心,甚至不需要修行便可以筛选谁是最想苦度众生的人,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