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05 |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给中国的禅学带来了什么

坛经05 |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给中国的禅学带来了什么

00:00
18:29

111-坛经

05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给中国的禅学带来了什么


一、知识点


1.弘忍大师:


弘忍(公元602~公元675),俗周,唐代高僧,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人,又说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2.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亦称《文殊说般若经》。佛教经典。南朝梁僧伽提婆译。一卷。


卷首有泥金绘佛说法图,卷末有韦驮像,卷端书大题,款署“臣陈孝泳敬书恭进”,钤有“秘殿珠林”、“乾隆御览之宝”、“秘殿新编”、“珠林重定”、“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清宫鉴藏宝”诸玺。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文殊说摩诃般若经》、《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简称《文殊般若经》等,为佛教经典。它是《大般若经》第七回的异译。其内容叙述文殊师利、佛如来及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之不可思议,及一相庄严三摩地等说法。改经后被编入《大宝积经》,成为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另有异译,本南朝梁僧伽婆罗所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3.班禅:


藏传佛教格鲁派中最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班禅原是对佛学知识渊博的高僧的尊称。班禅额尔德尼是清政府所授予的封号。这个封号是梵、藏、蒙语的结合,班是梵语“班智达”,意为学者;禅是藏语“钦波”,意为大;“额尔德尼”是蒙古语,意为“珍宝”。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他的出生历来就有一种神话般的色彩。根据禅宗的重要典籍五登会员里边的说法,弘忍大师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叫栽松道人。


2、姓空故无姓,只不过是一个假名,本性就是空的,所以说性无,而它确实是被大家称为无性儿的。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谈经。在上一讲当中,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禅宗,因为潭经和禅宗的关系之密切,是不用多说的。当然由于各种限制,我介绍禅宗的时候用的只能是最简单明了的方法,难免挂衣露腕,希望听众朋友能够理解并且原谅。那么我也建议各位听众朋友自己去找一些有关禅宗的书来进行参考和阅读。在今天这一讲里,我要为各位听众朋友介绍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是禅宗的舞主,也是慧能和神秀的师傅,毫无疑问,他在禅宗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弘忍孰姓周,是唐代的高僧,他出生在公元的 602 年,公元的 675 年,元迹弘忍大师是湖北蕲州黄眉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黄眉人。他是东山法盟的开创者,被尊为禅宗无主,祖,堂级里称他幼儿聪明,事不再问,也就是他小时候就出众就聪明,所有的事情他问一遍就知道了,不会问两遍的。关于这样一位高僧,那么他的出生历来就有一种神话般的色彩。根据禅宗的重要典籍五登会员里边的说法,弘忍大师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叫栽松道人,这位载松道人曾经拜世祖道姓为师,道姓有一段时间就住在破头山里。宰松道人问世祖道姓说法,道可得文乎?您所弘扬的禅法,我能够学习吗?世主回答说,儒以老托,有文岂能广耶?倘若再来,无上可耻辱。世主道歉的回答是,你已经岁数大了,即便你能够听闻我的缠法,但是你能广为红娘吗?如果你趁愿再来,我还可以等你。




那么宰松道人听到了这个话以后,马上就辞别了世主,他来到一条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在那洗衣服,于是宰松道人就上前打了一个问讯,说,有地方可以寄宿吗?可以住一晚吗?这位少女回答道,我有父亲兄长的,你呀,还是去求他们,你直接求我一个女孩子不合适吗?载松道龙说好,只要你答应了,我才敢去请求与父兄的同意。




那么这位洗衣少女听了以后,当然就点头答应了,这位宰松道人,转身就离开了。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当时并没有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衣回家不久,这位少女就怀孕了,那么在那个时代,未婚怀孕当然是一件难以让人接受的事情了,因此他的父母就把这个女孩赶出家门,认为他有伤这个风化,败坏家门,那么这个少女顿时就没了依靠,只能流浪。




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网线织布,晚上就随便找一间房子的屋檐下面,能够这个避风睡一晚上。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位姓周的少女就生下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那这少女拿这孩子也没办法,就把这个孩子偷偷地扔到了一条水沟里,但是他终归是自己的孩子,心里不忍,所以第二天去一看,发现这个孩子正在往水沟的上游漂浮,这就很奇怪了,对吧?那你要漂流的话,一般往下游漂吗?但这个孩子逆流漂浮,而且孩子的身子看上去非常的美好,中气很足,生命力很强。




那么这位少女当然心生不忍,就把这孩子又抱起来,下定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不管世人是多么的不理解他,责难他,他也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孩子,她就带着这个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这种帮工,靠乞讨把这个孩子养大了,那谁也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是谁,所以大家就把这个孩子称为无幸,而就没有幸使的。当这个孩子长到 7 岁的时候,有一天这位姓周的女孩带着这个孩子在乞讨,就遇见了一位出家人,这个出家人就是禅宗世祖道姓大师,非常仔细地端详了这个孩子,就发现这个孩子相貌奇特,说这可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32 大丈夫相中只缺 7 种,我们在佛教十三经讲的过程当中,好几次讲到过 32 相,那这里也就是一个大人物,他相貌上具有非常奇特的与常人不同的相貌特征,有 32 种,叫 32 种大丈夫相,他 32 种相里头有 25 种,虽然它没有佛的相貌那么圆满,因为它毕竟缺了 7 种,但是如果出家 20 年后,他一定会弘扬佛法,道姓大师对这个孩子就下了这样一个判断,所以道姓大师,也就禅中的世主,就跟这位 7 岁的孩子进行了一场对话。




他就问那个孩子,你姓什么呀?小孩子回答,我就算有姓,也不是普通的姓。事主问道,那么是什么信?孩子回答道,是佛系。四处又问,你难道真的没有姓吗?小孩回答道,姓空故无姓,只不过是一个假名,本性就是空的,所以说性无,而它确实是被大家称为无性儿的。那事主一听这几乎就是残疾残疯,非常高兴,就认定这个孩子是发气。他就命令自己的弟子跟这个孩子的母亲就是这位姓周的姑娘商量,请求他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




那这个孩子的母亲,他自己明白这个孩子怎么来的,想起了这个孩子的很多非常奇特的事情,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因缘,所以答应了事主的请求,把孩子给事主做了弟子,事主就给他起了法号,叫弘忍。弘忍禅师出家以后非常内向,话不多,非常地宽厚,同学欺负他,他也不争辩,太难处置。这个在很多佛教的典籍当中都有记载,比如人前四识记里讲说弘忍大师祝渡洪敏,怀抱铮铮茧口,与是非之长荣,心于社空之境。那这个我们不用再解释了,就是反映了弘忍大师这种性格,而且他非常的精进,奏则混集驱使,业则作色之小,未尝谢倦,精致了一年,白天他和大家一样干各种各样的活,晚上打坐,一直到天明,长年累月,从不懈怠,所以在道姓禅师还在人间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慕名而来亲近弘忍大师。




佛经讲,每个月有超过千把人来亲近弘忍大师,那么当机缘成熟以后,世主道姓大师就把这个法传给了弘忍,弘忍禅师由此成了中土禅中的无主,那当然它非常重要,这个是鉴于五灯会员的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当时的民众都是信奉这个禅说的。那么回到真实的历史当中去看,吴主弘忍是在 13 岁的时候立发为生,败在道姓的门下。在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 651 年,道姓大师就传法给了弘忍,弘忍就接任了双峰山的法袭,率领身中修行。后来由于跟从他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弘忍大师就在双峰山东另外建立一个道场,取名东山寺,东山法门这个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公元的 672 年,弘忍为了能够找到法师,能够找到自己的这个接班人,他就问来命门人每人写一首句子,那这就是发生了禅宗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了。当时的上座就是大弟子神秀做了一个寄字,这个寄字叫,生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情妇是英时惹尘埃。而惠能当时是弟子当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也写了一首寄字,也就写了一个寄语。这首寄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比较之下,认为慧能的悟得比神兽要透,所以夜里悄悄地把慧能宣昭进房间,为他宣讲了金刚经的打印。当讲到因无所助而生其心的时候,惠能大悟,弘忍就把衣钵法医秘密地传给了惠能,并且叫他连夜男鬼。这样的一段故事我们在介绍神秀和慧能的时候,还会详细为您介绍。




唐高宗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的 67475 年,弘忍元记唐代宗给了他一个嗜好,叫大满禅师。弘忍得法与道姓之后,先后在双峰山和东山寺两地几十年不出山不下山的。唐高宗曾经两次遣使请他到京师,都被他婉言拒绝。那唐高中非常尊敬他,就供养了法医,供养了药物。




道三,供养。弘忍的禅学思想主要是继承了道姓的思想,主要有两点,一、人切经以心法为宗。二、文殊失利波惹经一行三美。弘忍的缠法对心十分重视,当然,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们通常的受到染物的心,而是真心,或者称为清静之心。心本来清净圆满,只不过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把它遮蔽了,把它纠缠了,不能显露而已。弘忍认为,修禅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体悟真心,也就是要明心见性。




中国的残血从来就是以人且来应心的。到了世祖道姓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行方法,弘忍继承了这一点,同时它又增加了以金刚经印信的新内容,对禅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这个事愿制度上面,弘忍也有重要的贡献。在以前,休残者都是零星散居的一搏,各自修行。到了道姓弘忍的时代,产者的生活就变成了集中生活,自行劳动,在生活当中忏残、班禅、打水都看作是佛事。同时主张修禅的人应该主要住在山里,远离程嚣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寺院制度的提出,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后来的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我们都提到过这两个人物了。创立丛林,设立清规,道场一般都选在深山老林,并且把道场就称为崇林。提倡农残并重,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个都是继承了道姓弘忍的残凤弘忍的门徒数以万计,但是真正能够弘扬他的缠法的人并不多,有的佛经当中讲只有 11 个人,有的佛经当中讲有 13 个人。那么在有很多研究者综合了各种说法,认为他门下的弟子最厉害的有 25 人,那么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慧能和生锈。好,今天这一讲我为您介绍了弘忍大师,那么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捶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坛经》。


在上一讲当中,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禅宗,因为《坛经》和禅宗的关系之密切是不用多说的嘛。当然,由于各种限制,我介绍禅宗的时候,用的只能是最最简单明了的方法,难免挂一漏万,希望听众朋友能够理解并且原谅。那么我也建议各位听众朋友,自己去找一些有关禅宗的书来进行参考和阅读。

在今天这一讲里,我要为各位听众朋友介绍弘忍大师。弘忍大师是禅宗的五祖,也是慧能和神秀的师父。毫无疑问,他在禅宗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弘忍俗姓周,是唐代的高僧,他出生在公元的602年,公元的675年圆寂。


弘忍大师是湖北蕲州黄梅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黄梅人,他是东山法门的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堂集》里称他:“幼儿聪明,事不再问”,也就是他小时候就出众,就聪明,所有的事情他问一遍就知道了,不会问两遍的。

关于这样一位高僧,那么他的出生,历来就有一种神话般的色彩。根据禅宗的重要典籍《五灯会元》里边的说法,弘忍大师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叫栽松道人。


这位栽松道人曾经拜四祖道信为师,道信有一段时间就住在破头山里,栽松道人问四祖道信,说:“法道可得闻乎?”您所弘扬的禅法,我能够学习吗?


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四祖道信的回答是,你已经岁数大了,即便你能够听闻我的禅法,但是你能广为弘扬吗?如果你乘愿再来,我还可以等你。

栽松道人听到了这个话以后,马上就辞别了四祖。他来到一条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在那洗衣服,于是栽松道人就上前打了一个问讯,说,有地方可以寄宿吗?


这位少女回答道,我有父亲兄长的,你还是去求他们,你直接求我一个女孩子不合适嘛。栽松道人说,好,只要你答应了,我才敢去请求你父兄的同意。那么这位洗衣少女听了以后,当然就点头答应了。这位栽松道人转身就离开了。

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当时并没有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一次洗衣回家不久,这位少女就怀孕。那么在那个时代,未婚怀孕当然是一件难以让人接受的事情了。因此她的父母就把这个女孩赶出家门,认为她有伤风化,败坏家门嘛。


这个少女顿时就没了依靠,只能流浪。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就随便找一间房子的屋檐下面,能够避避风睡一晚上。

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位姓周的少女就生下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这少女拿着孩子也没办法,就把这个孩子偷偷地扔到了一条水沟里,但是他总归是自己的孩子,心里不忍,所以第二天去一看,发现孩子正在往水沟的上游漂浮。


这就很奇怪了,对吧?你要漂流的话一般往下游漂吗?但孩子逆流漂浮,而且孩子的身子,看上去非常的美好,中气很足,生命力很强。那么这位少女当然心生各种各样的这种不忍,就把这孩子又抱起来,下定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不管世人是多么的不理解她、责难她,她也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孩子,她就带着这个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这种帮工、靠乞讨,把这个孩子养大了。谁也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所以大家就把这个孩子称为无姓儿,就没有姓氏的。


当这个孩子长到7岁的时候,有一天,这位姓周的女孩带着孩子在乞讨,就遇见了一位出家人。这个出家人就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道信大师非常仔细的端详着这个孩子,就发现这个孩子相貌奇特,说这可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

我们在佛教十三经讲的过程当中,好几次讲到过三十二相,这里,也就是一个大人物,他相貌上具有非常奇特的,与常人不同的相貌特征,有三十二种,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他三十二种相里头,有二十五种,虽然他没有佛的相貌那么圆满,因为他毕竟缺了七种,但是如果出家二十年后,他一定会弘扬佛法。道信大师对这个孩子就下了这样一个判断。

所以,道信大师也就禅宗的四祖,就跟这位7岁的孩子进行了一场对话,他就问孩子,你姓什么呀?小孩子回答,我就算有姓,也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问到,那么是什么姓呢?孩子回答道,是佛性。四祖又问,你难道真的没有姓吗?小孩回答道,性空,故无。姓只不过是一个假名,本性就是空的,所以说姓无,而他确实是被大家称为无姓儿的。


那四祖一听,这几乎就是禅机,机锋嘛,非常高兴,就认定这个孩子是法器,他就命令自己的弟子跟孩子的母亲,就是这位姓周的姑娘商量,请求她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


这个孩子的母亲她自己明白这个孩子怎么来的,想起了孩子的很多非常奇特的事情,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因缘,所以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给四祖做了弟子,四祖就给他起了法号叫弘忍。

弘忍禅师出家以后非常内向,话不多,非常的宽厚。同学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这个在很多佛教的典籍当中都有记载。


比如《楞伽师资记》中讲,说,弘忍大师:“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我们不用再解释了,就是反映了弘忍大师这种性格。


而且他非常的精进,“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他和大家一样干各种各样的活,晚上打坐,一直到天明,长年累月,从不懈怠。


所以呢,在道信禅师还在人间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慕名而来,亲近弘忍大师。佛经里讲,每个月有超过千把人来亲近弘忍大师。那么当机缘成熟以后,四祖道信大师就把这个法传给了弘忍,弘忍禅师由此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当然他非常重要的。


这个,是见于《五灯会元》的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当时的民众都是信奉这个传说的。

那么回到真实的历史当中去看,五祖弘忍是在13岁的时候剃发为僧,拜在道信的门下。在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道信大师就传法给了弘忍,弘忍就接任了双峰山的法席,率领僧众修行。后来由于跟从他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弘忍大师就在双峰山东另外建了一个道场,取名东山寺,东山法门,这个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公元的672年,弘忍为了能够找到法嗣,能够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他就问,来命门人,每人写一首偈子,那这就是发生了禅宗史上非常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了。


当时的上座,就是大弟子神秀,做了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叫:“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而慧能,当时是弟子当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也写了一首偈子,也就写了一个偈语,这首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比较之下,认为慧能的悟,悟得比神秀要透。所以夜里悄悄地把慧能宣召进房间,为他宣讲了《金刚经》的大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大悟。弘忍就把衣钵、法衣,秘密的传给了慧能,并且叫他连夜南归。这样的一段故事,我们在介绍神秀和慧能的时候,还会详细为您介绍。

唐高宗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74年,弘忍圆寂,唐代宗给了他一个谥号,叫大满禅师。弘仁德法于道信之后,先后在双峰山和东山寺两地几十年,不出山、不下山。唐高宗曾经两次遣使请他到京师,都被他婉言拒绝。唐高宗非常尊敬他,就供养了法衣、供养了药物,到山供养。

弘忍的禅学思想,主要是继承了道信的思想,主要有两点。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师利般若经》的一行三昧


弘忍的禅法,对心十分重视。当然,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们通常的受到染污的心,而是真心或者称为清净之心。心本来清净圆满,只不过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把它遮蔽了,把它纠缠了,不能显露而已。弘忍认为,修禅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体悟真心,也就是要明心见性。

中国的禅学,从来就是以《楞伽》来印心的,到了四祖道信,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行方法,弘忍继承了这一点。同时他又增加了以《金刚经》印心的新内容,对禅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寺院制度上面,弘忍也有重要的贡献。在以前修禅者都是零星散居的,一衣一钵,各自修行。


到了道信、弘忍的时代,禅者的生活就变成了集中生活、自行劳动。在生活当中参禅,把搬柴打水,都看做是佛事,同时主张,修禅的人应该主要住在山里,远离尘嚣。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寺院制度的提出,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


后来的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我们都提到过这两个人物了,创立丛林、设立清规,道场一般都选在深山老林,并且把道场就称为丛林,提倡农禅并重,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个都是继承了道信、弘忍的禅风。

弘忍的门徒,数以万计,但是真正能够弘扬他的禅法的人并不多。有的佛经当中讲只有十一个人,有的佛经当中讲有十三个人。那么在有很多研究者,综合了各种说法,认为他门下的弟子,最厉害的有二十五人,那么其中最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慧能和神秀。

好,今天这一讲,我为您介绍了弘忍大师,那么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明禹

    中国人喜欢把重要人物的出生神话,不是某某转世就是天有异像,这与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相违背

  • 水浒传鲁智深

    请问钱老师,对于“人人都需要自见本性”和“万法无自性”,还有此处小孩说自己“空无”。感觉迷惑,如何理解呢?请求您解答

  • 逍遙忘歸

    孫悟空首見須菩提時,祖師問他姓什麼,他說自己沒……這才是出處啊

  • 听友251276715

    这一讲后几段文稿能直接从网上搜出来,如果是引用了什么参考资料最好列明一下

  • 两仪式1

    既然都是空,为何这么重视衣钵?

    一砾沙_wz 回复 @两仪式1: 五祖传衣钵给入寺才三个来月的惠能法师,这件事是几乎没有可能服众的事。因此,传法之后,为了保护法脉传承,也只得让六祖远遁他乡。禅宗在民间的影响力那么大,信众的拥护、朝廷的意志、同门弟子的派系、修学的资历…(你不能指望其他每个人都如六祖一样证得自性本空)万一生出事端,被人害死人命,又该怎么办?因为衣钵传承这件事,实际上于宗派内部,是属于一个巨大的政治事件。

  • 北落师门苹果苹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 北京小河

    老师好🙏您的讲稿出版了吗?

  • 1395286jjmm

    感恩您的讲解。

  • 山雨洗清秋

    钱老师讲解严谨、详实,对我帮助很大,谢谢钱老师!冒昧请教一个问题:弘忍大师依《文殊师利大般若经》提倡一行三昧,“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这是不是禅净双修?

  • 18067946fsf

    金刚经和心经我听很多人讲过,在我心里根深蒂固。这次听坛经还是第一次听,感恩钱文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