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秦人崛起:善用组织边缘力量

5 秦人崛起:善用组织边缘力量

00:00
11:07

你好。从前面讲过的几节内容,我们看到,中国的历代朝廷,都包含一个庞大的行政体系,并且都是在高度集中管理下运行的。


行政命令和管束手段最大的用处,就是维持一个组织的常规化、制度化的发展。


但这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一个行政管理体制通常是用来保障一个组织的常规化运行的,那么,如果一个组织遇到了非常规问题,行政管理体制应该如何应对呢?


这实际上是一个组织体制应变、图变的问题。

 

一.变局在先,应变在后

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非常丰富的。历朝历代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危机。不会自我调整应变的,很快就被淘汰了;能面对变局有所作为的,就能平稳发展一段时间。


在讨论具体的历史案例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对于所有的组织体制来说,应该都是变局在先,应变在后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局,如果让一个已经具有内部完备制度的大组织,以胸有成竹,甚至先发制人的姿态去应变,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十分困难的。比如说BAT中的百度,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占领风口时,百度坚守自己PC端的搜索业务和广告业务,错失了发展移动端新业务的良机,不仅被腾讯反超,还让今日头条这样的新锐公司占了上风。


所以说,一个组织如何创新这种事,严格地说都不是预先准备好了的,在本质上都是后发制人。


这也是为什么从管理上说应变是一种很难的事情。


从操作层面上来说,这种困难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应变步骤难。尤其是对于一家大企业,一整套多年形成的行政管理制度都要调整,一下子全改并不容易。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一个组织会划出一、两个局部分支去搞创新实验,特事特办。比如,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经济特区、制定优惠政策就属于这样的案例。


第二个困难,就是应变策划难。当一个变化发生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信息和数据都不充分,企业因而也就无法制定一个全面的应对战略。这个时候该怎么办?组织通常采取的办法,一方面是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吸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坚持以一种虚心、谨慎的态度搞实验,“摸着石头过河”。比如说,人工智能是现在一个大热的趋势,国外的谷歌、苹果,国内的BAT公司都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来研究它的实际应用。


第三个困难,是应变操作难。当我们解决了认知问题,知道了确实有需要做出改变;但从操作上该从何着手呢?该派谁去主管这个改革项目呢?这时候我们很可能找不着可用的人。


有些人觉得创新业务应该由“一把手”主抓,但这种建议不切实际,风险也不可控。


企业家、CEO不可能在部署全局的同时,把自己的关注点再降低到某个项目的层面。所以说,在创新过程中,企业家、CEO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亲自上阵,而是处理好体制层面的平衡——既不让既有体制阻碍创新;又不能让创新使现有制度陷入混乱。


还有些企业的做法,是从既有体制中找一个部门主管做横向调动,由这个人去带领创新业务。但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也不好。

 

二.秦人崛起:从边缘到核心

那么,究竟到哪里才能找到主持创新业务的人?


这些管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访谈,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企业家、CEO最应该去找,也最容易找到创新项目主持人的一个地方,就是体制的边缘。


请注意,体制边缘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圈子。一般来说,一个组织越大,历史越长,处于中心地带的人和处于边缘地带的人,处境差别也会越大。


由于这两种人的认知和视角不同,边缘地带的人通常对组织的缺陷,包括需要革除、需要改进的东西,都看得更加真切。


这些所谓的“边缘人”、“边缘部门”对组织核心抱有向往,所以渴望改变自己圈子现状。如果想从行政管理体制内部发起创新,他们是可以利用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回顾一下在周朝内乱,深陷困局的时候,周王是怎样通过启用处在华夏文明圈边缘的秦人部族,完成体制调整的。


秦人原先居住在甘肃东部。他们既不属于黄淮流域的农业文明,也与统治西周的姬姓没有血缘关系。从地理上和政治关系上看,他们都是“边缘人”。


当周朝大大小小的联盟伙伴都被立为诸侯,秦人只是一支远方附庸。直到西周建立200多年后,秦人才因战功卓著被封为“西陲大夫”,但仍没能获得像齐国、晋国那样的诸侯地位。


后来内乱爆发,西周覆灭;外族入侵,王朝东迁。由于秦人屡屡救驾,并护送周平王,也就是东周的第一位君主移居洛阳,他们才终于在公元前771年赢得了诸侯地位。


与此同时,周王承诺赐予他们渭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并让他们接管原属西周首都的关中地区。


然而,周王的承诺只是一纸“空头支票”。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那些承诺赐予的土地当时并不在周朝控制之下,已被西戎势力占领,沦为了“敌占区”。


如果是计较得失的人,恐怕会对周王说,您“封赏”我们的土地,每一寸都需要我们拼死厮杀才能获得啊!


但秦人却不这么看。他们大肆庆祝,而且庆祝规模据说还“严重超标”,超过了一个诸侯按照礼制应该举办的庆典规模。


为什么秦人对无法兑现的封赏欣喜若狂?


秦人之所以欣喜若狂,是因为他们从周王那里获得了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让他们从一个原来处于边缘地位的“远方附庸”,变成了华夏文明核心圈子的新成员。对于他们来说,封地是不是“空头支票”不要紧,要紧的是加入了华夏文明圈,他们才算有了一个诸侯的身份,才能够登上了未来发展的舞台。


在这之后,秦人经过四代国君的努力,90多年里男女国民边拼打、边耕耘;边牺牲、边发展,才赢得了周王承诺的全部土地。


于是我们看到,当周朝深陷困局,周王仅仅凭着给处在圈子边缘的秦人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就获得了管理上的极大成就:不仅为新都洛阳阻挡了西部游牧部族进犯,还为整个华夏文明圈打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对于秦国来说,倘若没有这个机会,它也不可能成为与中原老贵族平起平坐的诸侯,参与到华夏文明核心圈里来,更不可能在500多年后成为华夏大地的主宰。


凭着周王那张备受后人嘲讽的“空头支票”,东周和秦国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长期身处一个大圈子边缘的人,极有可能创造与众不同的大事业。他们通常有这样一些特点:


· 这些人对圈内、圈外都有观察和选择,往往具有比其他圈内人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的学习能力。


· 他们把圈子当作自己未来发展的平台,而反观不少其他圈内人只是把圈子当作自己的福利。


· 他们为了实现梦想而埋头工作,有时会给别人留下吃了亏自己还不知道的印象。


·   这些人其实是做好了思想准备,一定要凭业绩走进圈内、跻身核心的人。

 

如果企业能够借着打开体制缺口,发展创新业务的机会,从自己的边缘不断发现和培养出新的人才加入它的核心圈子,也不失为使整个组织永葆活力的一个办法。


比如说腾讯内部一直在鼓励工作室制度。腾讯的每个工作室都有用人权、考核权、财务权、激励权,跟工作室的成果和盈利状态成正比。每个工作室就像一个小小的公司,不仅让员工时刻保持创业激情,也能很快发现和聚集边缘的人才,让每个员工都能找到自己擅长所在。


正如支付宝曾是阿里巴巴的边缘,终端设备(手机)曾是华为的边缘,微信也曾是腾讯的边缘那样,“边缘”的成长,会为核心的壮大做出难以估量的贡献。


下一讲,我们要说的是决策班底的组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4538yqyp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圈子。一般来说,一个组织越大,历史越长,处于中心地带的人和处于边缘地带的人,处境差别也会越大

  • 1354538yq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