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小农资产保卫战:如何应对复杂环境

11 小农资产保卫战:如何应对复杂环境

00:00
11:27

在前面三次讨论里,我们说了不少小农经济的优点和值得现代企业借鉴的经验。但是今天,我们要着重讨论它面临的一个挑战,这就是当“大户”出现以后怎么办?


历代的小农经济,经过一个初始阶段的繁荣,到了朝代中期,都会出现一些“大户”,这些大户聚敛了大量生产资料,导致整个社会在财富与机会的分配上两极分化加剧,“大户”越来越“大”,一般老百姓家里却越来越穷。


如何维持社会稳定,平衡大户与一般农户的关系?如何防止官府被大户用利益绑架?这些问题,是历代朝廷都要面对的管理挑战。


大户问题本质上是垄断的问题。世界上没有政府是会完全放任垄断的,它们应对垄断的思路、手法也各不相同。


企业家、管理者想要正确判断市场的未来走势,比如说在哪些领域政府势必加强监管,而在哪些领域还会有更加宽松的机会,就需要对中国历史上的大户问题有所了解。


一、“治乱周期”的魔咒


我们看到,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王朝建立初期,小农经济和官僚帝国的配合往往还不错。这时朝廷通常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但好景不长,从朝代中期开始,就会出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苛捐杂税越来越重的现象。王朝命运也就自此无可挽回地走上了下坡路。


这样的周而复始,一些学者把它称为中国历史的“治乱周期”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周期性现象?


大户的蔓延,它们对经济资源的控制,以及随之出现的两极分化,是一个重要原因。每一次,在王朝重建秩序、恢复经济的时候,在众多农户发家致富的竞赛中,总会有一批人会脱颖而出,成为“大户”,形成对资源的新的垄断。


二、平衡“大户”与“小农”


这个时候,朝廷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既不得罪小农,维持社会稳定,又不得罪大户,叫他们继续为国家出钱出力呢?


古代官僚处理与大户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种办法,是采用行政手段,强行抑制大户。


秦始皇、汉武帝都使用过这种手段,把大户强制迁出到他们原本的势力范围,搬到很远的地方。


一个不成功的案例,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前5-57)的度田举措。


所谓度田,就是清查人口和所占土地。度田的目的,一是限制豪强大族兼并土地和蓄养家奴;二是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但东汉承袭了西汉的土地关系,长期未曾更改,再加上王莽内乱,一些大地主建立了私人武装,拥有大量隐藏土地和依附人口。



对于官府号令,大户先是造假谎报,然后竟公然武装反抗。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度田事件”。虽然朝廷一再发兵镇压反抗,但“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度田也并未取得预期结果。大户势力和豪门武装的存在也为汉朝的最终没落埋下了伏笔。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用行政手段强行抑制大户,实施起来需要两个条件:极端强势的皇权,以及相对较简单的大户关系网。秦始皇、汉武帝的强制迁徙之所以推行得下去,是因为他们都是各自朝代初期的人物。一旦到了一个朝代的中后期,情况就会复杂得多。


另一种办法,是按照某种理想模式重建财富分配制度。


最典型的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政。王莽看到了当时农民失去土地是由于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土地买卖。因此,王莽决定实行西周时代的土地国有,不准私人买卖土地,希望这样来解决农民土地被剥夺的现象。


但是,这种土地国有制早在战国以后就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经过秦和西汉二百多年的发展,到西汉末年,土地私有制已遍及海内。


因此这种复古改制,虽然名曰“新政”,但都没有立足于实际情况,更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不但无法操作,反而酿成大乱。新政刚一颁布,便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一部分地主甚至举兵反抗。


第三种办法是建立国营金融,用行政手段为所有农户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在尚未获得收成的季节,或者在粮食欠收的情况下维持生计。


这种办法在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实验,就是北宋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也失败了。但它的失败不是因为要开历史倒车,是因为太超前了;北宋时代,并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农业金融的条件。况且在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实现信用供给上的公平,也没人能够把握。

现代金融常识,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太遥远了,以至于除了皇帝之外,朝廷要员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王安石变法。于是变法又引发了官场派别倾轧,加剧了国家政治危机。


第四种办法,是对大户的间接制约。


让国家去做最大的大户,兴办国有经济,用国家直接控制的盈利生产来支持财政的需要,减少对农户和农业的依赖。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国家对食盐、对铁器的专营。


这种办法,从财政上说,固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从社会管理上看,它对防止大户兼并,缓和两级分化,却没有一点帮助。


由此可见,历代王朝在如何处理大户关系的问题上,从来没有找到一种根本性解决方案。


三、垄断与机遇


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会出大地主了,但垄断永远会有。


因此在管理经济的时候,国家也就永远要在大企业和小企业(包括个体经营者)之间,在垄断和非垄断之间,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因为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作为立志快速扩张的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垄断中寻求机会,获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给你提供几个思考问题的视角:


一个新的产业就像一片新发现的土地。国家为了推动在这个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在政策上提供很多机会,方便广大的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进入这个产业。在这个阶段,监管的特点是轻监管。


但在产业繁荣到来以后,相应的管理机制必将随之强化。尤其是在轻监管条件下,市场竞争持续了一段时间,出现了利益分化,形成了一批“大户”以后,轻监管必然向重监管过渡。


这方面,一个熟知的案例就是网上约车的服务。




网约车萌生初期,由于市场需求大,发展十分迅速,顺风车、专车等服务模式开始改变大众的出行方式。随着竞争愈演愈烈,网约车市场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部门也随之加强了监管。以后再进入这个行业,也就不再有以前那么多的便利条件。


因而凡是进入一个新产业的企业,不可能指望永远没有监管,或只有同样程度的监管。往往一个领域里大户膨胀越快,社会影响越大,监管力度就会越大,这就像房地产产业那样。当前些年炒房获利超过所有其他投资渠道,成为了整个经济的大户温床之后,大城市的房地产业就长期处在严密的行政控制之下。


对企业和个人来说,要想“发家致富”,一个好办法,就是去捕捉正在兴起的新产业里的新机会。尤其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的地方,比如说AI(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种应用。因为在这些领域的初始发展阶段,政府必然实行轻监管的策略。


当然,另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良性互动的领域去开辟自己的事业。凡是在市场成熟,法治也健全的领域,个体的发展机会也就会越多、越广泛。


在这方面,我们身边的一个案例,就是中国电商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商发展到现在,在监管、金融、平台各个层面,我们的监管环境和经营环境,都比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要好很多。这样的条件,使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把各种业务搬到网上。




上面所谈到的几点内容,如果你能领会,相信你以后会对政策监管的方向和重点看得更加明确,在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上也会更有方向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4538yqyp

    很受用,喜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