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从老乡经济说起:“圈子”就是生产力

12 从老乡经济说起:“圈子”就是生产力

00:00
11:38

你好,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小农经济的一种延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乡关系”。


你回想一下在外地遇见老乡时的情景,是不是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只要他提出的要求不算过分,你是不是都会尽量满足?同乡会、老乡会这样的小团体是不是比比皆是?这些现象都是来源于乡土社会以“乡音”、“乡情”为纽带的网络关系。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大家工作、办事,更多时间是要与陌生人,而不是熟人,打交道。但千百年来形成的那种血浓于水的宗族关系,以及以宗族为圆心扩大开来的老乡关系网,还是为人们的行为打下了烙印。


比如投资圈里人们熟知的龚虹嘉、朱伟豪,也就是嘉豪集团的创始合伙人,公司名就是两个人的名字合起来的。他们的创业发家,一部分原因就是利用好了自己华中科技大学同学网。


龚虹嘉曾对媒体说:他“读书、工作、创业、做天使投资人,甚至包括娶妻,都是在校友圈子里面进行的。”

 

一、 强宗大族

宗族的体系,老乡的圈子,是中国小农社会的一个副产品。

这种地方势力的影响,自两汉时期就发展成型了。那时就出现“强宗大族”世代相聚而居,称雄一方的现象。


从汉魏之际到南北朝,国家解体,天下大乱,越来越多地方的村民,都在大姓、豪族带领下,营建起了带有防御功能的庄园。庄园的中心是住宅,周围是农田,四周还有堡垒。这种庄园,史书上称为“坞堡”。


坞堡的性质,大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就是一方乡党建立的堡垒型公社,“据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这是一种生产自救的组织,能够自治管理,并且维持一定规模的自卫武装。


乡土社会网络基础上的组织现象,几乎每个主要朝代都有记载,发展到顶峰,应该是近代太平天国和湘军的对决。两者都是通过乡土社会网络形成的力量,但一个演变成为了一个政权,也就是太平天国,而另一个演变成为了比正规军都更强大的军队,那就是湘军。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今年的热播电视剧《破冰行动》。电视剧里中国制毒第一村,塔寨村的原型,就是汕尾陆丰市的博社村。这个村庄有1万多人,多数人都是同一个姓氏的。曾经,这个村子的“支柱产业”就是制毒贩毒,整个村子就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曾经有公安干警进村调查,被数百辆摩托车追逐包围,村子里的制毒工厂几乎都配备了手枪、猎枪甚至土制手雷等武器,整个村庄就像是一座防御森严的堡垒。


博社村就是一个乡土社会网络发挥负面作用的案例。

 

二、乡土社会网络


中国的乡土社会网络一般都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乡土社会网络虽然是一种非正式的,自发的民间组织形式,但它对组织成员和组织范围却有非常明确定义,只对特定人群开放,比如说宗族、老乡,所以它也总是带有外人难以捉摸的神秘的一面。


很多地方的人都会说“自己人”更容易合作。在广东,不仅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圈子,说白话的人有说白话人的圈子,客家人也有客家人的圈子。在做生意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在合作关系,合同关系上,加一层宗亲关系。当随着生意扩大,需要“请人”的时候,他们一般也会首选自己的亲戚,或自己亲戚的亲戚。


第二,乡土社会网络也具有非常实际的诉求,比如说共同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网络通常都同时有集体动员、集体安全和集体利益的功能。比如说,不少农村为了脱贫致富,开展农家乐和生态旅游业务。这个时候往往整个村子的人都会被动员起来,参与修公路、造民宿,大家为了“致富”这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


第三,网络核心也是非正式的,但大多是人们心照不宣,一致公认的人。核心人物通常是当地具有相当道德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人。最理想的,就是那种能够带着全村人创造富裕生活的村委会领导人。


最后,网络虽然是非正式的,但在信用管理上却是十分严密的,因为所有成员相互之间“知根知底”。而且网络也具有共同利益的手段,使成员为失信行为付出十分沉重代价。我们还是拿电视剧《破冰行动》来说,里面就有人因为违反村里的规定,做私活,被驱逐出村,并从族谱中除名。按照传统观念,这已算是被判了“极刑”。

 

三、老乡经济


总之,乡土社会网络相当于一个小企业,它的命运,取决于它的核心成员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洞察和把握。这一点,做不好,就会沦为《破冰行动》里那个村子,但如果做好了,就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转型,并扮演健康、向上的角色。


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湖南人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经营的文印生意。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北京高校周边的复印店,65%都是由湖南人开设的。

更确切地说,这些复印店的经营者其实都是来自湖南的一个很偏僻的新化县。


新化的复印店生意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县里有两兄弟私下带头发展起来了修理打字机的服务。到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县政府把这群搞打字机修理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打字机修理厂。

从这时开始,新化人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风向已在发生转变,他们开始向周边业务扩张,顺理成章地做起了维修复印机、开设复印店的生意。现在全县已有超过20万人从事文印生意。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消费升级,服务业将占据GDP越来越大的份额。类似湖北沙县人做小吃、湖南新化人搞文印、重庆开县人扛起“成都小吃”的旗号、浙江桐庐人送快递那样的“老乡经济网”很有可能层出不穷,越来越多。

对于那些没当过学霸的青年来说,这种老乡经济是他们的福音,相比一个人在社会上孤身闯荡,在网络化的老乡经济里,他们应该能够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技能,获得更大的安全感。


那些在小学或初中就辍学了的农村孩子,会去亲戚或者同乡的厂里打工。村里的人看到别人发财,村民会“托关系”把自己儿女送出去,跟着“有钱人”学做事赚点小钱。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会出钱让他们也去做点同款的小本生意。

 

作为老乡经济的延伸,还出现了某些行业、产品的地方集群现象。


比如说几乎所有阿拉伯男人穿的大长袍,都是在河北加工的。


再比如说全球90%的人造钻石是中国制造的,而这90%中的80%以上都是由河南企业生产的。


让我们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一些,就会看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正在建造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社会网络,包括将近14亿居住在中国本土的人民,数以千万计的海外中国移民,以及千千万万大大小小中国企业构建的中国人的全球化商贸网络。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网络呢?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


而且,这个网络的规模之大,层次之深,超过了所有国际的和政府间的正式商业合作。现在,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网络。


如何利用好这个全球网络创造出比前人更精彩的业绩,是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必将面临的一个挑战: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网络的资源化和商业化提供了空前便利。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有了更加有效的手段强化自己的社会关系,分享集体的网络资源,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更大的效益。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也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对外发展环境。


好了,今天,我们简要追溯了中国人的乡土社会网络的“前世今生”。直到现在,它仍然是现代市场经济里的一种很重要的圈子,很有价值的资源,希望大家将来都能更有意识地去发掘它的效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4538yqyp

    老乡是现代市场环境里一种很重要的圈子,很重要的资源,希望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能够更有意识的去发倔它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