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缅甸对外来入侵的反应为何与中国出奇相似?

43 缅甸对外来入侵的反应为何与中国出奇相似?

00:00
13:10

知识点卡片 

重点内容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不明世界大势,不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遭遇惨败,而第一次英缅战争前的缅甸,其盲目自信,比中国还要厉害。缅甸长期以来实行“军国体制”,重视武力,轻视商业,轻视西方侵略者,沉睡在旧梦中,被迫吞下了沦为“半殖民地”的苦果。融入全球化,给中国、缅甸这样的传统天朝上国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


文稿 

上一章我们讲了晚清的面子外交多么耽误事儿,如果放眼世界,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中国一家独有的现象,有些国家,比如缅甸,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对外反应与中国一模一样。

 

1840年,中国与英国打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沦为“半殖民地”。在1840年前十六年,缅甸和英国也打了第一次英缅战争,缅甸在那个时候沦为“半殖民地”。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不明世界大势,不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遭遇惨败。而第一次英缅战争前的缅甸,其盲目自信,比中国还要厉害。

 

1817年,缅甸兰里岛总督致信英属孟加拉总督,奉缅王旨意,要求英国人向缅甸臣服,并且献上英属孟加拉,交纳赋税。


英国人自然并没有如缅王希望的那样前来叩头,缅王大怒,决意与英国开战,计划先征服英属印度,后吞并整个英帝国,并派自己的儿子去统治。旨意原文如下:

 

英国人竟敢不来朝贡……王军可直捣加尔各答,继而进兵英国,以王儿为英国全境之总督。


1822年,缅甸名将班都拉主动出击,进攻内夫河口刷浦黎岛英守军。不久,英军决定全面反击,第一次英缅战争正式爆发。

第一次英缅战争


战前的缅甸本来沉醉在一片盲目自大的情绪里,认为打败小小蛮夷不成问题。没想到,战争进行不久,缅甸就一溃千里,不得不与英方进行和谈,签订了著名的《扬达坡条约》,割地赔款,并规定英国方面可以派出使臣驻缅甸首都。


缅甸国王之所以敢于要求英国臣服于他,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明世界大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缅甸人的世界观与中国非常相似。


中国的皇帝自认为是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一切国家都应该向自己臣服进贡。

 

而相比中国皇帝,缅甸国王更为自大,历代缅甸国王几乎都宣称自己是宇宙最高神毗湿奴、湿婆或是佛陀的化身。因此缅甸国王被认为是宇宙的主宰,自称为“水和土地的主人”,也就是大地上一切的主人,总自称为“王中之王”、“最高之王”、“宇宙之王”。


在东南亚,缅甸是少数长期不向中国朝贡的国家之一,直到乾隆年间,因为泰国通过向中国进贡获得了外交资本,缅甸为了制衡泰国,才偶尔向中国朝贡一次。

 

缅甸之所以如此自信,还有实力上的原因,在今天中国人的心目中,缅甸是一个贫弱落后的小国。在历史上,它却一直是东南亚的大国,战斗力极强,甚至一度威镇八方。

缅甸风光


向东,它长期与泰国争雄,长期占有上风,甚至导致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大城王朝的灭亡。向北,缅甸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先后展开大规模战争,而且都是缅甸占了上风。


明代后期,缅甸主动进攻中国,并从中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今天缅北的大部分地区,在明代前期是在中国版图之内的。即使是在清朝全盛的乾隆中期,缅甸和中国为争夺中缅之间的土司,展开了四次大战,前三次中国战败,最后一次双方战平,打得乾隆皇帝也没脾气。

 

这个面积并不大的国家之所以打仗如此武勇,是因为它长期实行“军国体制”,叫“阿赫木旦”制度。他们是世袭的军人阶层,平时他们不用纳税,战时又可以掠夺战利品,在缅甸社会地位很高。


每个阿赫木旦都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出征。面对这样的虎狼之师,很多国家都要退避三舍。因此在东南亚,缅甸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国,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缅甸和清朝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迷信武力,鄙视商业。缅甸统治者一直坐享战争红利,历来不重视经济建设。缅甸海岸线长,海上贸易条件很好,但是缅甸统治者为了海上安全,维持国内稳定,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和中国的广州海关一样,缅甸海关也非常腐败,官员经常敲诈勒索外国商人。

 

缅甸与中国高度相似,也正是因此,它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和中国一模一样。

影视作品中的缅甸阿赫木旦


第一次英缅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对缅、中两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造成了空前的打击。然而战争之后,两国的统治者都表现出惊人相似的颟顸和迟钝。

 

在缅甸历史上,从来还没有哪一次战争,像第一次英缅战争那样,如此沉重地打击了缅甸人。国王孟既被一再复发的忧郁症所折磨,最后变成了癫狂。然而,如此惨烈的结局并没有动摇缅甸人的自大心理,对于外部世界照旧茫然无知,又不愿意向别人学习。

 

第一次英缅战争至第二次英缅战争相距二十六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间隔十六年,这两个国家本来都有充分的时间总结教训,大力改革。然而两国的统治者却没有进行任何反省,而是固守旧制度,继续沉睡在旧梦里。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除了加固了几个炮台外,没有进行任何内政改革,同样从1826年到1852年,缅甸上层统治集团没有采取任何改革措施。


相反,缅甸国王仍然热衷于做功德,广建寺院宝塔。孟坑王1841年南下仰光朝拜大金塔,一次就布施了3200缅斤(将近5000公斤)的黄金。

 

因此很自然,中国和缅甸不久就遭遇了第二次打击,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英缅战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仰光朝拜大金塔


上一集我们讲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源,除了英法国等国要扩大侵略权益这一根本原因之外,还有“面子”因素,一个是广州“反入城”斗争,另一个是所谓“公使驻京”问题。如前所述,咸丰皇帝宁可放弃全部海关税收让给外国,也不想接受公使驻京。

 

而第二次英缅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同样是有关英国公使进驻缅甸的争执。《杨达坡条约》中明确规定英国向缅甸首都派驻公使,同时缅甸也向英属印度派住使节。缅甸国王对这一条极为抵触,因为互派使节就等于承认英国国王与自己地位平等,这是缅王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因此第一次英缅战争之后,缅甸一方面竭尽全力砸锅卖铁向英国人赔款,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拒绝让英国公使进驻缅甸首都。

 

为了能让缅甸接受英国驻缅甸的使节,1826年英国派出了约翰·克劳福德前往缅甸首都阿瓦谈判这一问题。缅甸国王纡尊降贵地“破格”接见了他,不过却特意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日子,那就是“悔过日”(也称“卡多”即“Kadaw”日)。


这一天是缅甸国王接受地方上的头人进贡,头人请求国王宽恕的日子。缅王在这一天接见克劳福德,可以被缅甸自欺欺人地理解成英国人是在向缅王进贡,并承认以前的错误。


这一安排与中国晚清的外交手段非常相似,咸丰皇帝死了以后,同治皇帝不得不接受外国公使进京并考虑公使觐见事宜时,故意把接见地点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阁。因为这是中国皇帝传统上接见“贡使”和“外藩”的地方,这样一样,外国使臣仍然是被当成了“贡使”,满足了面子。

 

经过重重波折,缅王终于同意英国人在首都设立大使官邸,然而建设大使馆官邸的位置不合常理,设在一片很容易被水淹没的沙滩上。在雨季中,伊洛瓦底江泛滥,英国大使馆就淹在水里了,英国大使得趟着水进出,一个个非常狼狈。

千年菩提路,伊洛瓦底江


缅甸人洋洋自得,认为这样一来自己就扬眉吐气了。英国人很生气,第二年初,英国政府撤消驻缅使馆,断绝了和阿瓦朝廷的外交关系,这成了第二次英缅战争的一个导火索。

 

与面子上的争执相比,英国人更难以忍受的是缅甸人试图推翻《杨达坡条约》。

 

东方民族对条约的尊重往往并不坚定,咸丰君臣在与英法签定《天津条约》时,曾明确宣称签属条约不过是为了退兵而采取的权宜之际。


负责谈判的大臣桂良也对皇帝说,如今我们和洋人谈的这个条约,皇帝您别当真,这只不过是咱们哄他们退兵的招数,所以外国人走了之后,随时可以推翻:“此时英、佛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实凭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倘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等他们走了,您就假装治我们的罪,说我们谈判时没听从您的指示擅自签约,这样条约不是一下子不变废纸了吗?

 

缅甸人也一样认为,已经签定的条约是随时可以翻脸不承认的。


1837年初,孟既国王被他的弟弟孟坑发动政变推翻,孟坑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杨达坡条约无效。理由呢?很简单,新官不理旧账,这个条约不是他签的。

咸丰皇帝


这种态度当然是英国人难以接受的,第二次英缅战争终于爆发,战争结果是缅甸半年之内就丧失了一半国土。1852年底,英国单方面宣布吞并下缅甸,将缅甸的一半国土丢失。

 

所以晚清中国的对外反应并不是独有的,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上,也能找到很多例子,比如朝鲜、越南也有相似的反应。融入全球化,虽然给中国、缅甸这样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好处,我们下集继续。

扩展阅读 

G.E.Harvey著,姚枬译:《缅甸史》;

宋立道:《神圣与世俗——南传佛教国家的宗教与政治》;

贺圣达:《贺圣达学术文选:东南亚研究论集》;

(新西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贺圣达等译:《剑桥东南亚史》;

(英)D·G·E·霍尔:《东南亚史》;

黄祖文:《缅王孟既与第一次英缅战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拉布拉多_zk

    缅甸太可乐了

  • 大自在懒蛋子儿

    哇哇哇,签订的条约可以马上废去~有趣有趣

  • 李南平6440351512

    太短了,就45集,没听够啊

  • 到来世界

    缅甸疯了

  • 岑镇辛

    中国从古代到近代,领先了世界数千年,这是值得自豪的,但因此也造成了骄傲自大的心理,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周边国家为落后的蛮夷。沉迷梦境太久了,即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50多年屡战屡败,也依然没有彻底打醒,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被身边一向看不起的小日本打败 ,才真正触到了痛处,开始睡狮猛醒

  • dh4z28mnzevsp92to28h

    幸亏听了张老师的课

  • 霍雨浩与天梦冰蚕0015

    买书看呢

  • 清然小镇_s3

    还有没有当代史?

  • 叮当猫_t8

    好听

  • 国产零零柒

    我们是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