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康乾盛世背后真实的饥饿盛世

36 康乾盛世背后真实的饥饿盛世

00:00
18:10

知识点卡片 


重点内容 

“中国热”之所以在欧洲兴起,其实是启蒙运动中的欧洲知识分子借助中国文化中的世俗精神,来批判中世纪欧洲的神权迷信。这里面既有对中国文明的独特解读,也掺杂着一些“美丽的误会”。然而,英国人对中国的造访,迅速打破了传教士们在欧洲建造起来的美丽中国神话。



上一集我们讲到,英国在工业革命快完成的时候,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使团,在大英帝国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的时候,大清帝国正处于乾隆时代,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大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顶峰时代。


今天学术界一提起对明清两代GDP的研究,经常会响起一片质疑声,特别是对麦迪森所谓1820年也就是道光年间中国GDP占世界33%的说法,普遍认为过于夸张,但是乾隆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当时世界居于第一位,这个毫无疑问。


当时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是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美国后来才刚刚建国,不知比美国要多多少倍。虽然大清王朝不重视对外贸易,但仅凭其庞大的经济体量,它仍然是世界贸易非常的重要的一支力量。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各个盛世中,康乾盛世也是体量最大的一个,最直观的一个指标是,以前那些著名的盛世人口不过几千万,但在乾隆时期,人口将近三个亿。


所以戴逸先生说:“传统观点认为汉、唐是真正的盛世,但实际上,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最繁荣的盛世。”从物质财富角度看,确实是这样的。



康乾盛世


所以就在中国的康乾盛世当中,1792年,英国国王派出一支庞大的使臣队伍,由马戛尔尼勋爵带领前往中国。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在1792年访问中国呢?


因为在这个时候,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迅速强大,英国需要把自己的商品卖到全世界,可是,他们的商品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广受欢迎,就是打不开中国的大门。


因为当时的中国外贸体制很特殊,当时中国实行一口通商,只在广州这一个地方对外贸易。广州海关严重腐败,每条到广州的船首先都要交上1950两白银的贿赂才能进港口。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还不允许自由贸易,外商必须经过一个中国官方指定的机构,叫十三行,才能进行贸易。


外国商人到达中国后,船上所有的货物都只能卖给十三行,不管他们给的价格高低。你采购什么东西,也必须经过十三行,不管他们提供的质量怎么样。


英国人认为,中国的贸易体制有问题,导致他们与中国的贸易出现巨额的逆差。


十三行


因为英国那个时候需要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可是中国人只买点钟表,别的什么都不买,所以英国人只能用大量的现金来和中国进行贸易,没过多长时间,英国人手里的白银就花完了,所以英国人很着急。


那么这个时候,英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他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虽然当时英国人人口不到一千万,中国人口将近三个亿。英国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但是英国人认为,他们有底气来和中国这个东方巨人握握手,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谈判,来打开中国的大门,让中国搞一个“改革开放”。


所以马戛尔尼就来到了中国,这件事很重要,因为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是通过这件事第一次深入接触。我们学历史的时候,一般都是以1840年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我个人认为起点应该划在这次英国使臣访华。



大英帝国


来到中国之后,英国人非常震惊,因为中国在很多方面和他们的想象不一样。在来到中国之前,英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人人都绫罗绸缎。然而到了中国之后,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那样,他们的第一个印象,中国人非常穷。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那么穷?


戴逸先生主编过一套书《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其中有一章介绍到,十八世纪,普通英国农户一年的收入是137镑,除去各种花费,每年能有11镑的剩余。换成中国的白银,大约40两白银左右。而同时期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全年支出平均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那么,为什么康乾盛世它是一个贫困盛世呢?


主要是因为人口的原因。本来,乾隆朝的全国粮食产量比前代有大幅增加。乾隆皇帝提供了长期的政治稳定,他又主动推广红薯、玉米的种植。所以乾隆朝的粮食产量是历代最高。


秦朝汉朝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400亿斤,唐代为600亿斤,宋代为800亿斤,明代为1400亿斤。而到清乾隆晚期,粮食总产量达到了2000亿斤。


但与此同时乾隆朝还有另外一个纪录,也就是人口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在清代以前,中国人口多数时间在几千万左右,只有少数几个历史时段突破过一亿。然而在乾隆六十年的统治生涯中,中国的人口增长了一倍,乾隆晚年人口接近三个亿。


所以粮食总产量虽然创了历史最高,但人均下来,又是历史最低。历代粮食人均占有量,秦汉和隋唐都是将近1000斤,宋代为1450斤,明代为1200斤,而乾隆年间,仅为780斤。这是秦朝以来最低水平。



康乾盛世下饥饿的灾民


所以我们看汉书记载,汉代文景之治的时候,中国老百姓也都富裕得十分了得,聚会的时候,家家户户都骑马,而且全骑公马,谁要是骑母马或者小马都会遭到众人嘲笑。但是乾隆盛世中却绝没有类似的记载。


所以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也是一个贫困的盛世。这种贫困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政治上。


到了中国之后,英国人发现,大清王朝虽然不那么富裕,但有一点非常厉害,那就是国家非常有秩序。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从政治统治上确实是井井有条。“自进入中国境内以来,在这样广大的地面上,一切事物这样整齐划一,这在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


英国人说:“这样多的人口,这样广袤的地面上,遵守着一个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俯首帖耳于君主一人的绝对统治之下。”这与欧洲完全不同。


英国人认为,中国社会治安的良好和政治效率之高胜于欧洲:北京人口虽然这样多,但秩序良好,犯法的事很少,他们在中国感觉非常安全。


中国官府的行政组织能力非常高。英国人到中国来,为了讨乾隆的好,给乾隆带了好多礼物,打包后一共是六百多个包裹,那么这些包裹形状大小不一,从船上卸下来后,又辗转多次才送到目的地,所以英国人认为肯定有一些东西会损坏。


但是在中国官府的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之下,这些东西由中国劳工,迅速地从船上搬运下来,几经辗转运到承德,组装完毕,没有一件破损,英国人说这种政治效率是全世界第一的。“的确,在中国这儿一切似乎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什么都能办成,最费力的事也能随时得到执行。”


但是这种政治效率达成的方式是英国人想象不到的。



马戛尔尼使团航海到中国


英国人长途航行的目的地是天津,但是因为他们不熟悉中国的航路,所以误打误撞跑到了浙江的定海。到了定海之后,他们需要当地官员找两个领航员,沿着海路给他们领到天津。


 那么英国人到来之前,通过两广总督给乾隆打了个报告,乾隆已经知道他们要来,乾隆说:外交无小事,沿海的官员如果遇到英国的贡使,乾隆认为他们是来进贡的,遇到英国的贡使一定要好好招待,所以定海总兵当时满口答应,发下命令去找领航员。


但是定海总兵寻找领航员的方式跟英国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按英国人的逻辑,中国官员应该高价悬赏。一百两白银没人去,那就二百两,二百两没人去,就一千两,总有人会给英国人服务的。


但是定海总兵并不这样办,总兵派出他手底下的士兵到城里挨家挨户搜寻,调查谁航过海,让英国人在大堂上坐等,一会儿工夫,士兵就带来了好几十个中国老百姓,黑压压地跪在地上,士兵说他们都航过海。


然后总兵一一询问谁到过天津,最后找出两个人去领航,但是给多少钱呢?但是一文钱报酬也不给,因为这是国家的任务,而且总兵衙门也没有这笔经费。


这俩人说我们已经十多年不航海了,现在改行了,在城里做买卖,如果我们去领航,买卖没有照看,家人没法养活。总兵说你们如果不去,唯一的结果就是挨板子。最后这两个人只能跟着走了。


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一幕让英国人感觉不寒而栗,这在欧洲这是不可想象的。英国人说:“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除非是在一个专制的,其子民不知有法而只知有暴君的国度,这是不能容忍的。”


英国人认为,欧洲和中国的政治文明有巨大落差。马戛尔尼认为“中国政治制度上没有代议性质的机构来帮助,限制或监督皇权”,“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和历史的文献中找不到任何目由色彩的理论,他们认为这种理论最后一定导致犯上作乱。”



英国画家笔下的乾隆社会

                  

当时的欧洲,正流行着一股中国热。像今天的西化大潮一样,当时很多欧洲学者读过了传教士翻译过来很多中国经典,认为中国史当时世界上治理的非常好的国家,纷纷号召向中国取经。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他家的小礼堂中,毕恭毕敬地供奉上了孔子的画像,他称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被称为“狂热的中国崇拜者”,他认为中国拥有“人类最高度的文化”。


今天的中国努力的向世界靠拢,与西方接轨。那时欧洲学者们却说,要向中国学习,要与中国接轨。伏尔泰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这种对遥远文明的“狂热”,其实是人类文明史上常见的现象,所谓“外国的月亮比本国的圆”。正如同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的“崇洋”得热潮一样,其本质都是“借他人杯酒浇本国的块磊”,目的是以他处之长攻本地之短。


这种“中国热”之所以在欧洲兴起,其实是启蒙运动中的欧洲知识分子借助中国文化中的世俗精神,来批判中世纪欧洲的神权迷信。这里面既有对中国文明的独特解读,也掺杂着一些“美丽的误会”。


然而,英国人对中国的造访,迅速打破了传教士们在欧洲建造起来的美丽中国神话。


使团到达天津后,全体成员乘坐中国官方提供的平底船,沿着运河由天津前往北京。以前中国人没有见过金发碧眼的洋人,所以纷纷挤到运河边上的小船上去看热闹。官方的大船行进的过程中,边上的小船大家都往前面挤,就把船给挤翻了,许多人掉进河中。


马戛尔尼使团的人发现,“周围有这么多船,没有任何一个人跳下去救人,那么掉到河里的人显然是不会水的,所以英国人叫中国的官船的水手停下来,跳下去救人。


官船的水手说不能停,因为官船开到哪是有定制,如果停下来就影响了我们的计划,所以继续往前行驶。所以英国人说:这几个可怜的家伙,肯定有几个淹死了。


所以乾隆时代到中国的这些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印象非常深。英国人注意到,在没有官员的场合,中国人的表情也十分正常。只不过一旦有官员出现,中国人的神情立刻变了:“中国普通老百姓外表非常拘谨,这是他们长期处在铁的政权统治之下自然产生出来的结果。在他们私下生活中,他们也是非常活泼愉快的。但一见了官,就马上变成的另一个人。”



英国画家笔下的康乾盛世


这些英国人当中的好几个回国后写回忆录分析说,中国这种国民性格,是中国统治者精心塑造的结果。因为他们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接触过大量的华人,这些海外华人看起来都很正常。


在菲律宾群岛、巴达维亚、槟榔屿,“和其他我们东印度公司属地”,见到的中国移民的既诚实又勤劳而且还有很强的发明创造能力。然而,生活在自己国家中的中国人,却远没有海外中国人那样活泼自然,也缺乏创造力。他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胆小,同时也更冷漠和残酷。


英国人在世界上第一次详细描述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及其起因。使团成员巴罗说,“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统治者用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英国使团回国之后,他们的回忆录纷纷出版,第一次向全世界撩开了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面纱,导致西方人的中国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中国从天上掉到地下,从文明变成野蛮。


欧洲人发现,“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


在英国使团到达中国之前,欧洲人从来没有想象过武力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国如此强大,谁敢挑衅中国。然而,马戛尔尼使团一回国,以武力教训中国的声音就开始在欧洲响起。而且这种声音还披上了文明的伪装。


马戛尔尼宣称:“如果中国现政府由一个会保证其居民财产安会的政府所取代,那么中国人的进取心和亚洲商人的商业敏感就会激励起来。从随之而来的财富增长中,欧洲贸易将会获益,全世界将会在互惠的商业中联合起来。”


这就为后来的鸦片战争进行了思想铺垫。


一提到鸦片战争,提到后来中国被侵略的历史,我们一般都会都认为,这是在晚清那几个懦弱无能的道光、咸丰这样的皇帝的统治下才会发生的,但很多人想不到,鸦片战争和乾隆皇帝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这个我们下一期再讲。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2001



 郭成康等:《康乾盛世历史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6



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山竹小丸子

    康乾盛世=贫穷盛世

    西行本向 回复 @山竹小丸子:

  • 13818630vod

    听张老师的课,觉得历史的惯性太强了

    牛扬同学_风吹牛扬 回复 @13818630vod: 只有真正学习历史,才能让我们路走的更好!

  • 陌语凝烟

    有些人就是说不得,中国之前的历史就是这样的,就算例子你觉得说的不好,大致的意思和方向就是这样的。当时中国就是高压政策,就是落后。炸出这么多玻璃心,也真是服了

    听友82244352 回复 @陌语凝烟:

  • 1395305foay

    黑压压的跪了一地

  • 百万向荣

    打通历史,张宏杰做到了

  • 1805971tgxz

    张老师确实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我觉得关于中国史还是不够客观,有很多茅盾的地方。

    陌语凝烟 回复 @1805971tgxz: 你好懂啊,那你告诉我哪里矛盾了?

  • 流徽榭

    张老师的作品中,相比于《大明七张面孔》一面到的口诛笔伐,为了描述人性,参入了太多了野史和张老师自己的私心杂念。《国民性演变》演变方式很好,但是例举事例不是那么令人信服。我还是比较喜欢《饥饿的盛世》《坐天下很难》这两部作品,曾国藩在读,但是找不到完整版的,有点烦躁

  • 叶落寒溪

    利玛窦对明朝中国是高度赞誉的,反观清朝时马嘎尔尼看到的情况,呵呵

  • 好好呀2012

    是清代由满人的原始部落思维统治,奴役了整个国家,比如大臣自称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