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045.凤鸟*******

00:00
13:21

因为孔子有这种受命于天的感受,他才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感到绝望。上天既然拣选了我,但为什么我都已经老了,但心中的德政理想仍然没有实现。天下眼看要进入大乱,要生灵涂炭,为什么凤鸟还不飞来?为什么河图还不出现?


《论语》45课|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大家好,我是杨鹏,今天讲第45课,内容是《论语》“子罕”篇第9章。

 

我先念一遍: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论语》的篇章,愈短愈不好解释。本章我先简单翻译一下。

 

孔子老师说:“凤鸟不飞来了,黄河也不出图了,我这一生已经完了!”

 

“凤鸟”是什么?《说文解字》中解释,“凤鸟”,“神鸟也”。凤鸟是一种神鸟、一种灵鸟。

 

孔子思想中,有些我们后人很难理解的远古的神秘文化。孔子对凤鸟和麒麟的看法,就属于这种神秘文化因素。


按古代文献记载,商朝和周朝的开国,都与神鸟有关。《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讲商朝的兴起:“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上天命令神秘的鸟降下来,诞生了商国。


商朝因神鸟降临而兴起,周朝也是如此。周朝出现,与神鸟凤凰有关。《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凤凰鸣叫啊,就是高岗之上。讲的是凤鸣岐山的故事。

 

《国语》上说: “周人兴起的时候,凤凰鸣叫于岐山。”


原文:“周之兴也,鹜鹜[wù]鸣于岐山。”韦昭注:“鹜鹜,凤之别名也。”

 

屈原“惜誓”诗中,讲凤凰高翔于天,环顾四周,唯有当见到有盛德之人,才会降下来,“见盛德而后下”。

 

凤鸟是祥瑞。凤鸟出现,是上天让有德的圣王出现的征兆。预示新世界建立,天下太平,众生灵得以保全。如果“凤鸟不至”,意味着天下无圣人,天下无德,天下不会太平,而是战乱不已,生灵涂炭。

 

 “河不出图”。学术界对“凤鸟不至”的理解没有多大异议,但对“河不出图”的理解则有很多差异。

 

河南洛阳有一个龙马负图寺。传说中华始祖伏羲时候,有白龙马在黄河兴风作浪,见到伏羲后爬上岸来,伏在伏羲前面。白龙马身上带着图案,伏羲看出是神秘图案,这就是后来的伏羲八卦。原来是上天派白龙马给伏羲传知识启蒙人类。


孔子说的“河不出图”,指的是这个传说吗?我们今天不能确认。

 

《周易》“系辞”中也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黄河中出图,洛河中出书,圣人以之为准则。

 

凤鸟降临,圣人出世。河里出图,圣人就有了法则。圣人之德和神圣之法,源于天命。

 

总之,凤凰是神鸟,河图是神图,都是源于上天,是祥瑞、圣人出现以及天下太平的象征。

 

不只是中国人这样想问题。《圣经》中也有类似表达。刻有十诫律法的石板,源于上帝。圣灵降临时,就如同鸟一样降临。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讲的就是上天没让凤凰降临,也没让黄河出图,说明没有圣王出世,天下无德,难以太平。孔子感到绝望和悲哀。

 

下一句是:“吾已矣夫!”我已经完了。

 

为什么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孔子就觉得自己完了呢?就觉得自己一生的雄心虚化,一生的使命实现不了呢?凤鸟与河图,与孔子是什么关系?

 

学界围绕这些问题,有不少争论。主要争论是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认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说明天下无圣君,所以没有圣君用孔子,孔子的理想实现不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指的就是孔子自己。

 

孔子内心一直认为“天生德于予”,认为自己肩负上天使命,能建立“为政以德”的社会,给天下苍生带来太平与爱。

 

本章中的凤鸟与河图,是指向孔子自己还是另外的圣君呢?我认为虽然信息有点模糊,但应当是指孔子自己。我的理由有四个:

 

第一个理由:孔子认为麒麟预示自己。《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有麒麟出现,但被猎杀了。孔子发现是麒麟被杀,就悲伤地说:“吾道穷矣。”我的道到头了。麒麟和凤凰一样,都预示圣人出世。麒麟是出现了,但却被猎杀了,孔子就认为自己到头了。显然孔子是把麒麟当成预示自己了。


第二个理由:《论语》中已经以凤鸟称孔子。《论语》“微子”篇记载,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凤鸟啊凤鸟!天下之德已衰败了!”

 

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第三个理由:孔子不认为在自己和上天之间,还需要通过第三者,孔子与上天是直接沟通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明确表示上天是直接降德于自己的。

 

《尚书》上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上天不偏爱谁,只是辅助有德之人。显然,孔子坚信自己是有德之人,是上天辅助之人。

 

《论语》“子罕”篇记载,孔子被匡人围困的时候,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文王去世后,这个行德政的文化不就在我这儿吗?孔子是直接把自己和周文王对接的。

 

《论语》“宪问”篇中,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能了解我的,就是上天了。孔子直接依靠的对象,就是上天,不是别人。

 

第四个理由:本句从句法上看,“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的表达是与“吾已矣夫!”直接关联的,中间并没有“圣王不出”这个圣人中介存在。

 

基于这四个理由,我认为本章“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的说法,是针对孔子自己讲的。那种认为孔子此句中的凤凰、河图都不是指自己的观点,是认为这违背了孔子从来倡导的礼教的“忠”原则,认为孔子没有这么大的雄心把自己当圣王。

 

其实,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以及认为自己是周文王的直接继承人的说法,就已严重违反了礼制的等级。孔子这样想问题,并非不忠的表现。

 

这涉及对孔子的“忠”的不同理解。对孔子自己来说,他是忠于上天,他忠于源于上天的礼的秩序,不是忠于某个具体的圣王。

 

孔子有强烈的使命感,也极其自信,他认为上天赋予自己实现德政的历史使命。至于这种使命,是通过辅助别人来实现还是自己来实现,孔子心中是不加分别的。本章的“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我认为是直接针对孔子自己来说的。

 

正因为孔子有这种受命于天的感受,他才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感到绝望。上天既然拣选了我,但为什么我都已经老了,但心中的德政理想仍然没有实现。天下眼看要进入大乱,要生灵涂炭,为什么凤鸟还不飞来?为什么河图还不出现?

 

孔子悲伤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运,更是社会的命运。孔子希望实现德治仁爱的政治,保护生命的政治,但中国正走向恶的政治,正走向残暴杀戮的战国政治。


没有上天托起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会沉沦。孔子知道靠自己是抵制不了这个世界的沉沦的,他需要上天的支持,但上天的征兆一直没有出现,孔子内心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凉。孔子并不抱怨上天,他只是伤感上天没给自己机会,没给这个世界机会。

 

最后,我们小结一下:“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说的是孔子自己。不进入孔子的天命信仰,我们就难以理解本章。孔子敬畏天命。本章中,孔子悲叹自己心愿的落空和社会的黑暗走向,他并没有抱怨上天。

 

本课就讲到这里。我再念一遍: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