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33 什么是五蕴?

【佛学课】33 什么是五蕴?

00:00
17:34

每周福利 

我们每周将根据评论的质量、点赞数综合选出一条评论制作一张专属的优秀评论卡片,并为您送上一本费老师的签名书!欢迎各位听友在每条声音的下方留下您对修心课的所想所悟。


本周优秀评论:




这位听友可以添加课代表微信 duxiangmemdber,领取您的小礼物。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三十三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什么是五蕴?


关于五蕴,大家一定记得心经的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通过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了五蕴皆空,然后就化解消除了一切的痛苦烦恼。心经的这句话很明白地指出了,五蕴是我们烦恼痛苦的根源,我们要想幸福平静,就一定要弄清楚五蕴是什么?


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古代汉语里有时也写作阴阳的阴。五蕴,有时也叫作五阴,五种集聚而成的东西,沉淀下来的东西。这个蕴字,跟现代心理学一个发明很有关联,现代心理学发现了压抑是我们心理问题的一个根源。但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用蕴这个概念,指出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当下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无限漫长的时空里集聚而成的。这个说法比压抑说更加开阔。


那么,到底是那五种集聚的东西呢?


2.

五蕴的第一种蕴叫“色蕴”。一说到色,我们就想到“好色”,但五蕴的“色”,原始佛教里只是指我们自己的身体。后来,渐渐有了更广的范围,指的是所有人的肉身,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内脏等等,都是“色”。色的基本含义,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五种基本的身体器官,加上与五种身体器官相对应的五尘,也就是五种外境:色、声、香、味、触。构成了“色蕴”的基本内涵。


《杂阿含经》里讲到佛陀解释“色蕴”,是“四大”互为因缘和合而成。四大就是水、风、火、地,水指的是湿度,风指的是动力,火指的是温度,地指的是硬度。人身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皮肤、毛发、指甲等,属于地大,呈现坚硬性。血液、体液,等等,属于水大,呈现湿润性。体温属于火大,呈现温热性。呼吸、血液循环等属于风大,呈现流动性。再后来,色的含义又扩大了,被引申为一切看得见的事物。


五蕴的第二种蕴叫“受蕴”。受就是感觉,身体对于外界的感觉。比如冷热,比如疼痛。佛陀更进一步把“受蕴”分成三种:苦的、乐的、不苦不乐。比如现在,我看到窗外的景色,一栋栋的高楼,还有珠江,我看到楼下的广场,感觉不到苦,也感觉不到乐,只是看到了那么一个广场。突然我看到窗台上有一盆花开出了花蕾,有一种愉悦的感觉,这是乐。又突然看到桌下有一小堆垃圾没有处理,感觉到不愉快,这是苦。


五蕴的第三种是“想蕴”。想,是对于感觉到的对象形成概念。看到一个美女,或接触到一个美女,感受到愉悦,这是受,接着下了一个判断:这是美女,形成一个概念,就变成了想。在阳光下感到很热,这是受,接着下了一个判断:夏天到了。由感受到热的天气而形成夏天的判断。这是想。


“想”有两个方向,一是我们感知到外界的事物,比如风,开始时只是感到有一种流动的东西吹在自己身上,慢慢地给它一个概念,叫做“风”。二是我们先有了个概念,然后在现实里印证,比如城市里的孩子先有羊的概念,再在某一天实地看到了羊,才知道这就是羊。


当我们有了一个身体(色),就时刻在受,时刻在想。我们理所当然认为那个感受的,那个在想的,就是“我”。那个感受到热,并产生了“夏天”这个概念的,就是“我”。


五蕴的第四种蕴是“行蕴”。行,不是行走的行,也不完全是行动的行。简单地说,所谓行蕴,指的是造业的心理活动。不一定产生行为,比如,有人不小心踩了了你一脚,你心里生起愤怒,就已经是“行”了。因为愤怒会带给你业力(恶业)。当然,你看到别人的不幸,内心生起悲悯,也是行,因为悲悯会带给你业力(善业)。


关于造业,我们前面有两节课都讲过,但我还是想复习一下,因为业力这个概念太重要了,值得我们反复学习。首先,业力意味着我们的心念和行为会对未来造成影响,哪些心念和行为呢?可以归纳为身业、口业、意业三类,身体的造业主要指:杀生、偷盗、淫邪。口的造业主要指:两舌、恶口、妄语、绮语。意的造业主要指贪、嗔、痴。如果想摆脱因果循环,摆脱不好的命运,就要做到身、口、意都很清净。


总之,如果我们的行为、说话、意念都干干净净的,不杀、不盗、不淫乱、不搬弄是非、不恶言恶语、不说假话、不花言巧语、不贪婪、不愤恨、不愚昧,那么,我们的命运也就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可以担心、惧怕的。


其次,业力有共业和不共业之分。也有人把不共业称作别业,共业就是大家的行为造成了大家共同的结果。整个地球上的生物有共同的业力,否者不可能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整个人类有人类共同的业力,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共同的业力,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共同的业力。共业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的人会生在美国,而有些人会生在中国;有些人会生在这个城市,而有些人会生在那个乡村。不共业就是个体独有的业力。为什么人的相貌各各不同,为什么人的命运千差万别?是因为各有各的业力。


业力,业的力量。严格地说,是“行蕴”的力量。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驱动着人们做什么,有时几乎是不由自主地做什么。所以,有些英文里把“行蕴”翻译成“冲动”,也有人把行蕴与叔本华的欲力相比,都意识到行蕴有驱动力的一面。


五蕴中的第五种蕴是“识蕴”。我们在修心法门里讲的,基本上都是识蕴。这里再复习一下。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识蕴分为“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未那识、阿赖耶识。八识分为三类:一者为心,它集起各种现象,并且产生认知、判断等。二者为意,它不断地在思量,即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即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我们把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蕴指的是我们能够知道外境,是能知的心,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眼睛只是看见东西,一旦作出分别,这是旧房子,那是新房子,就是眼识在起作用。耳朵只是听见声音,一旦作出分别,这是悲哀的音乐,那是快乐的旋律,就是耳识在起作用。鼻子只是闻到气味,一旦作出分别,这是香的,那是臭的,就是鼻识在起作用。身体只是接触外物,一旦作出分别,这是舒服的,那是难受的,就是身识在起作用。这五种识不论哪一种生起,意识就同时出现。意识的功能是认识抽象的概念。


未那识和阿赖耶识是佛教非常独特的两个概念,意蕴非常复杂。但简单地说,未那识就是以为有一个“我”的那种意识,是我执的根源,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有自我意识。


阿赖耶识又称“如来藏”,一切的意识种子都在里面,包含了宇宙最初形成那一刹那的意识。一切善恶的种子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超体》,假定了人脑的能量只开发了百分之十不到,还有百分之九十如果开发出来,人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障碍。


3.

五蕴是佛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缘起缘灭,空性,都是从五蕴里观照而来。佛陀指出了人类之所以有“自我”的意识,是因为有一个身体,以及有心理活动,又把心理活动分为受、想、行、识。我们感觉到的那个“我”,其实都来自于我们身体自身的活动,以及身体与外界接触之后产生的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归纳起来,就是五蕴。五种元素的积聚、相互作用,构成我们生命的全部。在行、识这两个概念里,包含了“业力”、宇宙最初形成的意识这样的理念,把个体生命的存在放到了宇宙的无限背景。今天心理学、量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科学,不断地透过科学的方法在证明五蕴中的某些理念。


佛陀指出了我们的“自我”离开五蕴是不存在的。在五蕴之外找不到我。确实,如果没有身体、没有意识,怎么会有我的存在呢?但佛陀的独特在于,他认为在五蕴之内也找不到“我”。为什么在“五蕴”之内也没有我呢?前面已经很简单地分析过,归纳起来,就是所谓我的存在,是五蕴的因缘组合而成,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主体在运作,而是各种因、各种缘在相互作用。


所以,在《五蕴譬喻经》里,佛陀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五蕴的虚幻:“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色”如河水冲击时形成的肮脏的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一下子容易破灭;“受”如水中浮上来的气泡,一下子就破灭了;“想”如春天或夏天阳光照在地上,水份蒸发成为水蒸气,有时会反射,形成各种影像,是一种幻象,虚幻不真;“行”如芭蕉,就是我们一念一念的心好像芭蕉,看起来很实很沉,剥开来却什么也没有;“识”法如幻,“识”就是我们能够知觉的心,好像魔术师,变化出一些东西,被它迷住了,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


佛陀指出了我们痛苦或烦恼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把“五蕴”当作了真实的东西,因为当作了真实的东西,就会执着于它们。我们把身体当作真实的,于是,就执着于这个身体。把意识当作是真实的,就执着于各种意识。于是,所谓的“自我”,屈服于不断衰败的身体,以及不断变幻的意识。这样的“自我”其实很虚幻。所以,佛陀提醒我们,不要追求关于“自我”的答案。


接受佛陀的五蕴学说,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五蕴说揭示了一个“无我”的真相。心理学、教育学都在寻找一个答案,寻找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答案。而佛陀“五蕴皆空”的觉知,认定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每一个人都完全不一样,并没有一条适合所有人的道路,每一个人只能靠自己找到自己的道路。


五蕴说也回答了一个疑惑。很多人会问,假如佛学轮回转世说是真实的,那为什么地球上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呢?转世的人为什么多出原来的人呢?这个疑惑包含了一个判断,那就是每一个轮回的主体是不变的,或者说,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并不断地轮回着。五蕴的分析,解决了这个疑惑。佛陀透过对于五蕴的分析,告诉我们,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主体,只有因缘的相续。因缘的相续,固然延续着原有的因素,但又不完全是原来的元素;又组合成了新的东西。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分享:什么是缘起缘灭?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oey_3t

    每天坚持听,还是有些听不懂。我的视力不太好,坚持听,希望能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

    纯熙微岚 回复 @zoey_3t: 会的,你很坚强,也很努力,一切都会好的。

  • 艾灸菜

    费老师,音频反反复复听了很多遍,并努力照做,发现很多神奇的变化,家庭关系的和谐了,让自己不快乐和纠结的事越来越少,感恩费老师,有时觉得费老师就犹如伟大的佛陀在给我力量,只因我方向

    费勇修心课 回复 @艾灸菜: 祝你每时每刻都能拥有平静喜乐~

  • 戍花

    费勇老师的修心课反复听第三遍,解惑清晰明了语气和善有魅力,本人因眼睛不太舒服不能多看纸质怕疲劳,所以选择听书已有十部有余,这部是我最喜欢而去多听不腻的唯一,感谢费老师!辛苦啦谢谢🙏

    费勇修心课 回复 @戍花:

  • 鱼多多关照

    已经是第四遍听老师的课,但是很多东西都不容易记住,每听完一遍就感觉心里很感动。感谢老师的讲解,收益匪浅!

  • 焱茹煜

    感恩老师 听老师的课,心里会有很多感动的情绪

  • 爱上迷雾

    谢谢老师的讲解,我觉得自己一直都在寻找,寻找什么我不知道,现在我明白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是我的本性。生命的本元。谢谢老师!

  • 喜欢听爱上听依赖听

    讲的真不错,都听完一遍后打算在听一遍,谢谢费勇老师。

  • 听友260454181

    老师讲的太好了,头一次听进去!我想买一本老师讲的全部内容的书,有些方法沒记住,!

  • 哦买嘎嘎_u3

    老师,感觉现在的人都被手机俘虏了,手机给我们给来方便的同时也占据了我们的内心,现在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喜欢手机。我通常想坐在书桌前看书学习,可是却总不自觉的就拿起了手机,然后就是没完没了刷朋友圈看淘宝。请问老师,该如何断掉对手机的依赖呢

  • 听友446764912

    老师,色蕴的五根跟识蕴如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