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详解“想蕴”“行蕴”“识蕴”

12.详解“想蕴”“行蕴”“识蕴”

00:00
10:15

一天中我们大多数的想法,不会引起我们的情绪,这就是“想空”,并非无想法、念头,才是“想空”;而能引起我们情绪的想法就是“想蕴”;因善恶的行为,使身体中气血改变而产生的贪、嗔,就是“行蕴”。在利害、得失、荣辱、高下、好坏之间的对待取舍,所引发对气血感受的挂碍,就是“识蕴”



原文:五蕴






想蕴,因追忆、幻想、期盼、思虑等等的心思,所引发情绪性的气血,而你对这个气血开始挂碍。情绪性的气血一挂碍,你的思绪又会开始追着那个情节跑,然后越想感觉越多,感觉越多越不能清净。你欲清净而不得清净。此刻,在这个情绪的当下,挂碍的当下,谓之想蕴。


        反过来说,如果对于因想而起的气血感受,无所攀缘挂碍,则那个时候是在想中而没有挂碍的。想可以没有挂碍吗?可以啊。早上起床,想一想,先刷牙还是先洗脸,你会很挂碍吗?不会,怎么先都行。或者说先到草坪上走两步,再回来刷牙洗脸,可以啊。这都是可以,这没有挂碍的。我们人生在世,大半的想其实是都没有挂碍的。如果我们大半的想都有挂碍,我们30岁就拜拜了,因为你的本性无法受到这么长的摧残。好,所以如果我们在想中能够没有挂碍,叫做想空,这个时候不叫做想蕴。


        所以想空,并非脑中百物不思,而是在想中没有挂碍,想中不被气血挂碍。在想中,不失我的智慧跟清明。好比色空,并不是要你离开世上一切形色才能够获得,这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以为色空是要离开所有一切形色才能获得,那你有没有可能一天清净?那就不可能的。因为你放眼所及都是什么?都是色,都是形状,都是表情,都是各种的喜欢或讨厌,你哪里有可能有清净的一天呢?所以我们就知道以不起一念为想空的人,是一个大错,此是被文字重障所致。


        然世之以此为功行者,不亦多矣。多不多啊?很多很多。以各种的体验让你去享受到忽然有一刹那头脑是不动的为功行,这种单位是很多很多的。可问题是你享受到一个头脑都不动的刹那,然后用来家庭的时候,用得上吗?没有啊,你随时都要动,对吧?你想说现在几点了,要载小孩上学了?你就开始想这些问题啦,头脑都在动,所以你不可能成功的。不止不可能成功,而且违反本性,也违反了先圣著书立说的本意。


        有一个和尚举卧轮禅师的话来告诉六祖,说,我碰到一个人,程度很高很高,比你六祖还要高。怎么个高法呢?他就举一首偈语:他说卧轮有伎俩,卧轮禅师有一个特殊的才干,能断百思想;他能够控制他的脑袋,脑波平平的,都不思想,对境心不起,无论什么境在他前面动,他当做没看到,菩提日日长,他的菩提性慢慢慢慢因此而得到长养。那么,卧轮的意思是说他菩提正在长养,靠的是哪一种卓艺才绝?这个不起一念。当然有这样的能耐,他的这个小徒弟当然也非常非常地欣赏他,因为没有人做得来,只有他能做得来。

        六祖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说这增加你的捆绑,这与本心本性的机趣毫无帮助。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说我惠能啊没有伎俩,他当六祖没什么伎俩的,不断百思想,不需要断的,因为本性给我了这个功能,它是会动的,我刻意让它不动,是违反本性的,对境心数起,啊,这个花这么美!哇,这个太阳是这么灿烂!没有起心吗?是有起心的。菩提作么长?他说菩提怎么长?菩提不必长,菩提是与生俱来,你只要把妄见全部通通给放下,菩提本来俱足,对吧?菩提不用长,他用这四句来对前面的那个所谓的禅师。


        我们就知道说,从古代的圣哲这些明师来说,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断我们的思想,一念不起的,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今日社会病得这样严重,到处都是充满这样为功行的禅修单位,我就不知道为何?这些书只要多读几本就可以了解。而不过也有个困难就是,无念这个字,可能是文字的关系,误导了很多人的想法。这个是没有挂碍,那个,就是清明的知见。在清明知见里面没有挂碍,就是所谓的无念。是没有挂碍的知见,不是叫你没有想法。是在很多经句里面,随时都可以举出一大堆来作证明的。


        现在我们来看行蕴。因正在从事的任何动作或行为或活动,进而带动身中气血,它会开始有起伏,而引发情绪性的气血,它产生一种贪或嗔的挂碍,这个时候,叫做行蕴。好比,我们用到好的地方,我们很多单位,我们可以透过舞蹈,有没有?透过团体的活动、运动啊,让这个感觉慢慢起来,身体里面热了,情绪就热了,大家彼此距离就拉近了,有没有?类似像这种的活动,当然也有很多设计的。当然也有走向比较不良方向的。例如说,我们去做一个义工的劳动服务,刚开始时候满腔赤诚,然后慢慢地做慢慢地做,里面的感受慢慢的多了,腿也酸,脚也酸了,有没有?然后嗔厌心就开始起来了。其实他刚开始今天来是要做什么的?他是想要做布施的。后来带什么心回家?嗔厌的心回家。他是被什么给转了呢?就是行蕴。身中的感受上来了,因为行而带出了感受了,而把知见给转移了,这就叫做行蕴


        可是呢,如果对因行而起的气血感受无所攀缘跟挂碍,时时观照它的清真,则是在行中而无碍,谓之行空,而不得谓之行蕴。这个时候就不叫行蕴了,这个时候叫做行空。


        识蕴,一样的。是什么呢?在这个利害之间、得失之间、荣辱之间或高下好坏之间不断地取舍,这种对待的知见的取舍,而引发情绪性的气血的挂碍,这个叫做识蕴。识就是分别,因分别而起挂碍。而很多分别是不起挂碍的,如果我们说,这是蓝色那是黑色,这是没有挂碍的,对不对?这种分别,是清明的。如果我们说,这是你们那一派,这是我们那一派。想起来的时候,我为我们派谋福利,还义气凛然呢,对吧。其实那个是什么?那个就是识蕴。在佛家来说,叫做妄见。在我们来讲叫做什么?(台语:很麻吉),我为他们谋福利,可是你等于剥削了谁的福利?对面的那一批人的福利嘛,然后你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其实是拿别人的血肉来沾沾自喜而已,有什么功德可言呢?没什么功德可言的,这就是所谓的。在的当下,分别的当下,而心情慢慢地开始盘踞你,开始攻占你,而你也被带走了,这叫做识蕴。


        可是呢反过来说,如果因而起的气血感受,开始观照,观照它的清真无所攀缘挂碍,这个是在中而无碍,你尽可分别,这个叫做识空,这个时候不叫做识蕴。尽可分别,但都叫识空。与蕴的差别,就是在挂碍。


        总之,因色而起的情绪挂碍叫色蕴;因受而起的情绪挂碍叫做受蕴;因想而起的情绪挂碍叫想蕴;因行而起的情绪挂碍叫做行蕴;因识而起的情绪挂碍叫做识蕴。总之都是情绪挂碍。所以,虽名为五蕴,其实是同指蕴于胸中一气之变化跟攀附,就是情绪。只是探讨勾引出情绪的方向的时候,我们可以透过色、受、想、行、识这五个方向来说明它。可是当情绪已经形成的时候,现在在哪里?就在你身中了。都是什么?感受,一种气血。


        所以,在哪里?在这个气血,认识它的清真;在哪里?也在这个气血的迷惑。气血一动,我们人就开始迷惑。中国人有句话说,来,我们来看一下八卦,八卦就是什么?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气啊,乾有乾的气,兑有兑的气,有没有?离有离的气,坎有坎的气。气,在哪里最为具足?就在你的胸膛。它转起来的时候像个迷魂阵。


        你看那个迷魂阵的迷怎么写?一个米对不对?这个米就是八卦,旁边四点,四隅卦,中间一个十字,是四正卦。一个辶字,就是在转。有没有发现你晕头转向的时候都是内在的气在转?对吧。气机一动荡起伏,你都忘了我是谁,是不是这样?所以要空、要蕴,都是在气血感受的知见上来分判的,要正、要邪,也是在这个时候来分判的。


        所以,不要认为五蕴是五个,五蕴是几个?一个。从来源来说,是五个。从已经在身中的心情来说呢?心情当然很多种,但是心情都是什么做的呢?气,感觉。气你听不懂,我们说感觉;感觉听不懂,我们说能量,这样东西方的应该都可以得到平衡。西方比较喜欢说能量,东方比较喜欢说气,是一样的道理。是一个,不是五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8279460

    张讲师,怎么理解清真?谢谢!

    黄庭心学 回复 @听友208279460: 您好!我是志工,清真是一种没有挂碍的感受。推荐收听专辑【安心有法】57.杂念纷飞时如何解脱烦恼?

  • ellen128

    色、受、想、行、识是勾引身中气(能量)感应的五个方向,发生情绪挂碍就是蕴,若气机清真,没有攀缘挂碍就是空。有无挂碍是蕴与空的界限。

  • 无我而为2017

    总结起来,一切都是当下这股气机的变化和流动,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任由这股气机去自由的流动和变化,就是不要在上面添加任何多余的挂碍,否则一切空都成蕴,一切自然都变成破坏和阻碍!

  • 阿伟_zh

    对修行人大有裨益,依次修习,明白无误

  • theabs

    说的太好了!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124再来一遍

  • 听友132770476

    遇到事情,眼耳鼻舌身接触五尘,自然会有气血涌动。如果内观发现只是气血涌动不掺杂任何情绪(就像跑步,气血涌动,呼吸急促,但是没有任何贪嗔痴慢疑),即没有任何攀附,就是空。如若内观发现,气血涌动时候,内心有贪嗔痴慢疑等情绪,便有了攀附,即为蕴

  • 1306113qntc

    感恩讲师的讲解,受益匪浅!

  • 般若如如

    色、受、想、行、识是勾引身中气(能量)感应的五个方向,发生情绪挂碍就是蕴,若气机清真,没有攀缘挂碍就是空。有无挂碍是蕴与空的界限。

  • 1569375orjm

    无念即,无杂念,无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