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西周 卫盉:它就是最早的官方“合同”?

063西周 卫盉:它就是最早的官方“合同”?

00:00
17:58


国宝100,件件精彩!

063西周 卫盉


开篇 

我们先讲一个字:裘,裘皮的“裘”。裘有两个基本解释,第一个解释是皮衣。古语中“集腋成裘”、“肥马轻裘”;第二个解释是姓,姓裘。比如裘盛荣——裘派花脸的创始人。关于裘姓的起源,一种说法是以官为姓,《周礼》中有载:“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季秋献功裘,救寒莫如重裘。”意思就是,天冷了,替天子大臣准备裘皮服装。司裘官就是负责宫廷皮衣制做管理的一个小官,后代据其官职,演变成姓氏。


裘卫四器的出现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一个裘官的故事。19752月,正值春耕之际,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白明科一早套牛去犁地。犁地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这种事在陕西太多了,但是你都碰不上。陕西处处有宝贝,我们讲过的好多宝贝都是农民下地干活挖出来的。


这个窖藏出土了从周穆王到周宣王时期的青铜器37件,其中大部分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对研究西周中晚期的政治、经济、法律、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其中一簋、一盉、两鼎,这四件铸有长篇铭文,记载了四件事儿,都跟一个叫卫的裘官有联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裘卫四器”。


裘卫是谁呢?他是干什么的?我们通过这四件跟他有关的东西告诉你他是谁。我们按年代讲,第一件是卫簋。簋是在祭祀中盛放粮食的食器,鼎与簋配合使用。《周礼》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二簋;下士,一鼎一簋。我们,没鼎没簋。


四器之一:廿七年卫簋


卫簋是在周穆王二十七年制作的,高23厘米,重5.7公斤,盖和器底共铸铭文773字。此簋现藏于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


铭文记述了卫在这一年受到穆王召见和封赏,卫觉得好日子来了,从此要发迹了,就制作了这件簋来纪念这件事。当时卫仅是得到召见,还没有启用“裘”姓,也还没有得到“司裘”这个官职。周穆王为什么要召见他呢?


铭文上并没有交代,但从其他几件青铜器的铭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卫是做裘皮生意的。动物毛皮是人类最古老的高级衣料,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会本能地利用动物毛皮。我们的地球经过了几个冰河期,动物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具备了皮毛厚,脂肪多的先天条件,而人类显然不具备这些特点,只好利用其他动物,“食其肉,寝其皮”,才得以生存,可见毛皮对人类的重要性。卫的裘皮生意做得风声水起,此人还非常善于钻营,懂得利用机会,此次周穆王召见对他就是个极好的机会。


据史料记载,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殷商末年,比干曾在大营一带做官。当时那里遍地荆棘,野兽肆虐,于是比干贴出告示,鼓励民众打猎食肉,并将兽皮收集起来,经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熟皮技术,使生硬的兽皮变得柔软起来,能缝制成裘服。他将这一技艺传授乡里,造福庶民,为人乐道,被奉为裘皮鼻祖。随着熟皮技艺一代代流传,皮行也流传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学徒都要先拜过祖师爷比干,然后才能学艺。这是一段插话。


四器之二:三年卫盉 

第二件,是卫在周共王三年制作的一件青铜盉。盉,也是一种祭祀礼器。此盉三足,带流,有盖,高29厘米,重7.1公斤,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古代的酒都是酿造酒,酒精度不可控,浓淡不一,所以需要调酒。盉里装水,用来调酒。此器盖内有铭文12132字。这时候,卫已在王室担任司裘之职了。铭文中出现“裘卫”的称呼,记载的是周共王三年三月,在丰京举行大阅庆典活动。

矩伯是周王室的贵族,他必须参加,可是他缺少必需的礼器,于是向裘卫买了一件玉璋,价值80朋。朋是贝币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80朋就是800个贝壳。但是矩伯穷,没钱,于是商定以“十田”抵账。


《周礼》中说:璋以皮。所以矩伯又向裘卫买了两件赤色虎皮、两件鹿皮、一件蔽膝。蔽膝类似围裙,你看孙悟空的皮裙子是啥样,它就啥样!蔽膝与佩玉在周代有严格的尊卑等级制度。这几件裘皮价值20朋,商定以“三田”土地抵账。因为交换涉及到土地转让,裘卫便把此事向几位执政大臣报告,由三司出席公证,在现场主持田地移交仪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田”指的是“一夫之田”,就是一个人耕种的田地面积。周代实行井田制,按一夫百亩的标准分配土地。所谓井田制,就是九宫格,每格100亩。这里共交换了“十三田”就是1300亩,当时的100亩比较小,相当于现在的30亩,1300亩就相当于现在的390亩,也就是26万多平米,相当于天安门广场那么大,由此可见,换的那几件东西有多贵!玉璋我们暂且不说,单看这裘皮,铭文中只记述了几个字,说不清楚,我们暂且看《红楼梦》里对裘皮的描写。

“黛玉穿的红香羊皮小靴”,红香羊皮是清代蒙古地区进贡的一种细揉皮。“外面罩的白狐狸里儿的鹤氅”,是说外罩的里子是白狐狸毛的;

“史湘云穿着贾母给她的一件大褂子,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里外发烧”的意思就是正反都有毛,两面穿;

“宝玉穿过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皮鹰膀褂”,海龙皮就是大海獭皮毛,只有俄罗斯有,不仅非常御寒,还非常贵重。穿海龙皮、带海龙皮帽子是最高等级的皮毛。


这几处是《红楼梦》里雪天的人物装扮。由此可以看出,直至清代,我们冬季御寒还主要靠动物皮毛。除御寒外,动物皮毛还显得华丽尊贵,象征身份。上个世纪,皮大衣、皮帽子、皮手套、皮褥子还都是富贵人家的必备物件。


卫盉上记载的这件事情年代久远,但仍为我们提供大量信息,说明土地、皮毛、玉璋在当时的价值。


四器之三:五祀卫鼎 

后来,裘卫在周共王五年的时候又做了一件铜鼎,我们将其称为“五祀卫鼎”。鼎高36.5厘米,重11.5公斤。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种,是用来盛放肉类的食器。商周以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象征权利。比如成语中有“一言九鼎”、“山河九鼎”、“定鼎中原”等等。此鼎原藏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后被征调陕西历史博物馆。


鼎的腹壁内有铭文19207字,记录了一桩土地补偿诉讼案。奴隶主邦君厉在昭王太室东北治理两条河流,侵占了裘卫五百亩田地。双方谈好,厉答应用自己的五百亩田地补偿给卫,谁知厉中途反悔,不愿意兑现。裘卫一怒之下将厉告到执政大臣那儿,经审理查证,此事属实。经过和议,执政大臣做出裁决,判裘卫嬴官司,但和了稀泥,打了个八折,付给裘卫田地四百亩。古人重信,又让厉对此事发誓,并交代官员勘定田地范围。虽然结果不甚满意,但以裘卫这样的小官,通过手段打败比他身份和地位都高很多的大官,他真是很得意!所以铸鼎记录此事。


四器之四:九年卫鼎 

裘卫在周共王九年又做了一件铜鼎,形制、纹饰和前鼎相同,有铭文19195字,通高37.2厘米,重12.25公斤,现藏于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


铭文记录了他和矩伯在另一次交易中获得的利益:


周共王九年正月,在驹宫举行盛大典礼,接见眉敖的使者肤,眉敖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矩伯为参加这次典礼,又向裘卫买了一驾豪华马车和整套马具,有虎皮、长毛兽皮做的车饰,有革制的马鞭等等,还给他的夫人买了三匹帛。


矩伯把自己的一片林地给裘卫作交换。林地里有一块是颜家林地,裘卫又只好送给颜家主人两匹大马,送给他的夫人青黑色服装一件,送给管家貉裘一件等。除此以外,裘卫还给其他参与此事的人员每人一份礼物。打发了这么多人,终于得到了这块林地。


西周青铜器之论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裘卫四器”:廿七年卫簋、三年卫盉、五祀卫鼎,九年卫鼎。一般来说,带铭文的青铜器命名的方式,直接用器主名加器型即可。由于此窖藏同时出土多件类似的青铜器,学者加以铭文时间来做区分。


我们通过这四件带铭文的青铜器,多了好多疑问。为什么把这些事件记录在饮食器具上呢?这些东西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锅、壶、盘子、碗之类,当时记录文字尚没有更好更易保存的媒介,所以铸铜记录。这种记录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就是金文,也叫钟鼎文,也叫大篆,也叫籀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们记录文字的载体也不断地发生改变,比如以前的甲骨,后来的木牍、竹简、帛、纸,到今天的电脑、云盘等等。人类的文明也是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青铜文明时代,青铜器代表了那个时期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当时的奢侈品,用以记录文字可见其郑重。

西周大盂鼎铭文局部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但土地名义上仍属天子所有,不得随意买卖。《礼记》载:“田里不鬻”,“鬻”就是卖的意思。


到了西周晚期,国力衰弱,一些贵族已是穷困不堪,此时,制度就开始松动。矩氏是殷商以来一直兴盛的大族,到了矩伯,家族没落,为了备礼物撑场面,只好去向地位远不相称的司裘小官作土地交换,以维持面子。


虽说土地已可以自由转让,但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履行相应手续。而裘卫利用自己掌握的制裘手艺,交易获得了大片土地,使整个家族很快发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囤积了大量财富。裘卫的后人,地位一代比一代高。到了周宣王、幽王之时,其地位显赫,富甲一方。


马爷说 

可惜呀,西周末年,犬戎入侵,战乱频繁。周王朝的大批贵族从都城匆忙出逃,形势紧迫。青铜器重啊,不便携帶,于是大量珍贵的青銅器被掩埋于地下。福祸相倚,恰是这等祸事,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让我们透过这些青铜器,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明。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ixingm

    希望马先生再录个国宝200

    老婆茶 回复 @cixingm: 国宝1000

  • 自由自在的游民

    今年1月国博在深圳办的《吉金铸史》展上,关于盉是这样写的:盉,注水器(归为水器),在行沃盥之礼时与盘组合使用,用盉注水于盘中。盉流行于商至西周时期,后被匜取代。看来时间让很多青铜器连用途都弄不清楚了。

  • u8g3s8v8xek0nep6aeyf

    马先生你好,观复博物馆是我非常向往的一个地方,我问过多个旅行社,他们都不知道,如果您那博物馆跟个旅行社该多好啊!

    小小pet 回复 @u8g3s8v8xek0nep6aeyf: 打车去的,顺便去了 798

  • 17向天歌

    真心觉得马老师讲的是关于我们国宝的故事应该是项惠民工程 作为所有听众来自56个民族对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国宝知识都是需要被普及的 喜马拉雅~你们不这么认为?这样的节目免费广普更为值得称赞

  • 朕甚是乏了

    皮货行认比干为祖师爷,是因比干联合姜子牙一举端了狐妖后妲己的老窝,将妲己的狐子狐孙都扒了皮做了皮货!

  • 1347736dolw

    唯一舍得花钱买会员的节目,马爷的声音很催眠。

  • 听友25645238

    想起了裘千仞,想起了小李的电影里躲在动物尸体里躲避了暴雪,想起了比干的落幕。

  • O_4sy

    一百集的节目陕西的宝贝就占了这么多。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都值得一去。

    雪里梅花耐霜寒 回复 @O_4sy: 陕西是个好地方,只去过西安

  • woodengrey

    好听,停不下来,

  • 半夜如同半生长

    岐山县博物馆有很多好东西,不少古董书上都介绍。18年3月专程去岐山,结果值班人员说,早就不开了,部分展品调去了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部分仅供文博考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