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清雍正 粉彩蝠桃纹橄榄瓷瓶:落灰的“台灯”是国宝

070清雍正 粉彩蝠桃纹橄榄瓷瓶:落灰的“台灯”是国宝

00:00
19:31



国宝100,件件精彩

070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瓷瓶

开篇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美国人,他叫奥格登·里德,曾经是美国外交大使理事会主席,身份非常高,也是《大使评论》杂志的总编辑。此前,他还曾担任过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董事长兼总编辑,出任过美国驻以色列的大使。


图右为奥格登先生


早些时候,奥格登打算把外祖父及父亲放在老家的一批古董卖了。奥格登的外祖父是美国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1905年到1912年在英国圣詹姆士朝廷任大使,一生从事新闻杂志出版及外交工作。他的外祖母是加利福尼亚一位富翁的女儿,参加过美国红十字会的组建。这样一个家族,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他的外祖父、外祖母都是外交官,去过很多国家,所以家里藏有各式各样、各个国家古老的艺术品。


外交官家中发现清朝古董 

故事就发生在苏富比拍卖期间。苏富比的专家们只要不在拍卖现场,就是在四处寻找拍卖品。这一天,苏富比的专家们应邀来到了奧格登·里德母亲家中与他确定最后将要上拍的古董名单,这名单很长。无意间,这专家瞥了一眼,看到茶几上有一个灯座。什么灯座呢?这台灯的灯罩都没了,就剩下这灯座。说是灯座,其实是一个花瓶,上面画有桃子和蝙蝠,还落了一层灰。苏富比的专家就问奥格登说:“能否让我们看看这个灯座?”当时奥格登还打趣着说:“您尽管看吧,难不成它也是个古董?”苏富比的专家拿起这只瓷瓶仔细端详,没想到这一看,竟改变了这个灯座此后的命运。


专家说:“这可是个好东西,这花瓶是打哪儿来的呢?”奥格登就开始回忆,他说:“我很小时候,这花瓶就在我们家的茶几上了。没有人关注过它,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来的。”外国人特别喜欢台灯,尤其是中国陶瓷制作的。中国陶瓷的各个品种,到了外国,常常会变成台灯的灯座。一般需要把瓷瓶或瓷罐的底部打个眼儿,为什么要打眼儿呢?因为它得穿过电线嘛。但是给瓷器打眼儿是个技术活,你如果不会钻,就很容易把瓷器钻碎了。俗话不是说嘛,没有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


奥格登的母亲在奥格登的外祖母家打算挑一个瓶子回家做灯座。在众多的花瓶中,她一眼就看上了这只瓶子,总觉得这橄榄瓶和其他市场上卖的那些花瓶不一样。她也说不出原因,只是觉得这瓶子特别漂亮,而且作台灯的灯座大小也非常合适,于是就把这只橄榄瓶抱回了家。


她说不出原因,我替她说。这瓶子是这样,你要做台灯,它就一定得稳,最好用一个坛子来做。但坛子特别粗,它不好看,和人一样,它得瘦身才好看。相比之下,瓶子是瘦的呀,但一瘦,它就不稳,如果台灯上面再放一个大灯罩,万一倒了,这个台灯就“卒瓦”了。可这只瓶子有意思,它是橄榄形的,两头细,中间大,它的口沿向外撇,底部也向外撇,所以它就相对稳定,同时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曲线。



把这瓶子拿回家后,奥格登的母亲和所有人一样,得琢磨电线从哪儿穿过去,所以就打算在瓶子的底部打个孔。结果找了好几个人,谁都不敢弄,都说这东西没法打孔,万一弄碎了没法交代。所以,这个台灯的状态不是很好,它的电线不是从底下穿过去的,而是在外面耷拉着。在外面耷拉着呢,台灯就不稳,所以她就想着往瓶里灌些沙子。灌沙子之前,她先随手拿起一张报纸垫在瓶内,然后就把沙子灌了进去。所以等这一次把沙子倒出来,才发现这报纸叫《格林威治时报》,是哪天的呢?是1969年9月3日的。也就是说,从那天起,这只橄榄瓶就一直被放在大屋角落的小茶几上。


奥格登的母亲是巴纳德大学董事会主席、20世纪30年代纽约著名的妇女参政的倡导者,也是蒋介石及夫人宋氏家族的挚友,同时她还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理事,因此,她父母的大部分极具价值的收藏品都进了大都会博物馆。然而,这只作为灯座的花瓶从来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为什么没引起他们的注意呢?是因为他们都不懂啊。我就揣摩,可能是因为这上面画了蝙蝠,外国人对蝙蝠丝毫没有感情,不像中国人觉得蝙蝠是吉祥物,但外国人觉得它是厄运、是魔鬼。你看外国电影,只要有蝙蝠一飞出来,就预示着坏事要发生。你就算把它画成红色的,外国人也不会觉得它好。所以这瓶子就没受到重视。


一座“台灯”居然是祖传的宝贝 

发现这花瓶是个好东西之后,苏富比的专家就想要启动拍卖。拍卖就要先弄清楚这东西是打哪儿来的。


家里人就使劲地回忆,这东西到底哪来的呢?因为家里的老人都过世了嘛,所以大家就猜测非常有可能是奥格登的外祖父1905年至1912年在英国圣詹姆士朝廷任大使时得到的,那时候其实就是美国驻英国大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圣詹姆士宫至今仍是英国君主的正式王宫,虽然英国君主已经有近两个世纪的时间没在这里居住,但仍在英国各王宫中居于首位。也因为这个原因,英国朝廷(Royal Court)即以圣詹姆士宫为名,正式名称为“圣詹姆士朝廷”(Court of St James's)。所以这件宝贝,是在英国被奥格登的外祖父带回美国家中的。在近100年的时间内,这只花瓶一直在奥格登·里德的家族中流传。


英国圣詹姆士宫


这东西有多大呢?高有39.5公分,瓶底直径12公分。在2002年拍卖的时候,说这件东西是传世的孤品,全世界只此一件。这事呢,已经过去17年了,雍正粉彩八桃纹橄榄瓶在全世界只此一件,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共有三件青花的,这件是粉彩的,再也没有发现和它一模一样的。


雍正青花八桃纹橄榄瓶,上海博物馆藏


关于雍正橄榄瓶 

这件瓶子的全名听着比较复杂,它叫“清雍正粉彩福寿双全八桃纹橄榄瓶”,这“福寿双全”指的是什么纹样呢?就是在这个瓶上画着两只蝙蝠、八个桃子。


这种雍正乾隆时期的八桃、九桃瓷器,一般都画五个蝙蝠,寓意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一是寿命长,什么也不敌这事儿;二是不但身体好,穷困潦倒也不行,得有钱;三是双重意思,一要健康,还要心里干净;四是攸好德,就是要修好德行;考纹命呢,是指善终、不夭折。善始善终是中国人最追求的一种境地。但这个瓶上只画了两只蝙蝠,我们可以理解为福寿双全就是五福的缩小版。


相似的图案,还有五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的,叫“五福捧寿”;还有以万字和蝙蝠组成的图案叫“福寿万代”;如果蝙蝠和桂花搁在一起呢,桂花的桂与“贵”同音,喻意“贵子”。这都是中国的吉祥图案。



那么,这种八桃或九桃的画法,就代表了寿,在雍正乾隆时期非常流行。雍正时期一般画八个桃,到了乾隆时期,就画九个桃,加了一个,所谓的“雍八乾九”就这么来的。这类福寿双全的纹样常常画在盘子或碗上,比如雍正时期会在盘子正面画五个桃,背面画三个桃;乾隆时期在正面绘六个桃,背面画三个。所以看这类花纹的瓷器,可以先数数桃子,大概你就知道是那个时期的了。


全世界仅存一件的珍宝 

这东西什么时候烧的呢?我们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雍正十二年(1734年), 皇帝钦点唐英烧造一批新颖的粉彩瓷器。到了开春,筹备把瓷器的样品送进宫,督陶官唐英在旁边亲自检查。唐英看着这些样品,一圈圈地走,边走边琢磨,说我怎么看都觉得拿这些进贡给皇上都差点意思。最后,他把粉彩橄榄式花瓶从给皇帝的样品中拿掉了。在呈给皇帝的奏折中,他写道,臣想为粉彩花瓶重新设计图案,重新烧制。雍正回复说,我再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但你要烧制出更新奇的橄榄瓶。虽然只是一个“新"字,但哪有那么容易啊!
接到了圣旨,唐英就整日琢磨,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新”呢?


唐英(1682-1756)


这一天,唐英一不留神撞倒了画案画案上的一个笔简,笔筒应声倒下,在桌上滚动起来。就在这时候,唐英猛然发现笔筒滚动的时候看花纹的体验和竖着的时看到的感觉完全不同。唐英心想,如果把以往绘在盘子这类平面瓷器上的图案,绘制在瓶子上,一定别具一番风格,于是他开始亲自绘制福寿双全蝠桃纹橄榄瓶的画样。


你听着这个故事挺好听吧?但我告诉你,这个故事是编的,有的导游一般爱这么给你讲。虽然唐英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督陶官,但在雍正时期,他还只是景德镇窑务监理。当年的督陶官是谁呢?是年希尧,就是年羹尧的哥哥,也就是著名的年妃的哥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唐英才正式担任督陶官,他的主要成就大多都是在乾隆时期。


年希尧(1671-1739)


但是,我们仍猜测这个粉彩橄榄瓶是“深得皇帝喜欢的”。在乾隆时期,也多有类似的图案出现在碗、盘和天球瓶上。故事虽然是编的,但这故事里有个常识是真的:同样的花纹画在盘子上和画在瓶子上是不同的。


瓷器绘画和书画类的绘画不同,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画在平面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瓷板,这种瓷板的出现本身就很晚。但瓷器大部分是实用类的器皿,最接近瓷板的就是盘子了,所以瓷器中一类大号的盘子叫“赏盘”,就是让你看的。另一种绘画呢,就是需要画在曲面上,比如画在碗上。但把纹样画在碗里是很满的,所以就出现了一种“过枝”的画法,所绘制的花卉由碗的内里越过器口画到外沿上。在瓷瓶上画画,还涉及到你如何构图,比如像橄榄瓶这种,中间大,两头细的曲面上,原封不动地照搬平面上的画,肯定是不行的,得根据器形的变化来变化纹样,让视觉舒服。


清乾隆胭脂红彩缠枝螭龙纹瓶,上海博物馆藏


这只粉彩八桃纹橄榄瓶代表了雍正时期粉彩工艺的最高水平。粉彩强调一个“粉”字,颜色都比较有层次,看上去更逼真。摸上去,有凸起感。虽然粉彩在康熙晚期就创烧了,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尤其是雍正中期以后,粉彩才真正达到巅峰,那种粉嫩的感觉在这一朝体现得最充分。到了乾隆时期,无论再怎么画,也达不到这种粉嫩细腻的感觉了。这只雍正福寿双全八桃纹橄榄瓶目前在全世界有案可查的就这么一件,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的彩瓷在明代以前主要是以红绿两色来表现的,而且都是平涂,称为五彩。到了康熙时期,引入珐琅彩以后,色泽就变得非常丰富,中国人一下子茅塞顿开,逐渐把珐琅彩国产化。这期间出现的名字比较混乱,有五彩、洋彩,到晚清又叫粉彩,还有斗彩,我们姑且还是用粉彩这个称呼。粉彩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在颜料中加入了“玻璃白”,使眼色有了浓淡、有了过度,看起丰富立体。比如我们在红颜色中加入玻璃白,它就没那么红了,加多了就变成了粉红色,颜色有了丰富的变化,特别适合花果纹样的表达,所以八桃瓶应运而生。


2002年,这只橄榄瓶出现在拍卖会上,一步登天,由茶几上落灰的台灯座,成为拍卖场上的重器,成为这场拍卖会的明星!大家都知道它很贵,但也没想到这么贵。多贵呢?当年900万港元起拍,多次竞价,最终被一个女中豪杰,名叫张永珍的人以4150万港币拍得,创造了当时清代瓷器的世界纪录。有人说,哎呦,买贵了!有人说,不贵,将来类似的瓷器若再出来还得贵!结果呢,5年以后,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对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以5072万港元成交。由此可见,艺术无价!


这件雍正粉彩橄榄瓶在2003年就被张永珍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很巧的是,上海博物馆还有一件青花福寿双全橄榄瓶。到今天,只有上海博物馆一家同时拥有这两件东西——一件粉彩,一件青花,福寿双全又双全!因为这两件瓷器代表了清代两个最广泛的瓷器品种。我们曾经说过,青花从元代面世以后,一枝独大700年,没有任何瓷器的品种能和它抗衡,直到清朝粉彩的出现,在晚清时,青花、粉彩各占中国陶瓷的半壁江山。


马爷说 

这件雍正粉彩八桃纹橄榄瓶的前世,就是它怎么流出中国的,我们不清楚。它在国外很长时间没人重视,导致它长时间处于危险之中。幸运的是,它在海外漂泊多年之后,最终入藏上海博物馆,与雍正青花八桃纹橄榄瓶凑成难得的一对,成为上海博物馆的耀眼双星!


国宝情未了,下集听分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坚_js

    张永珍出身于古董世家。祖父张楫如以擅刻扇骨名闻一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气的古董商,在外滩开设“聚珍斋”,专门经营古玩,像仇焱之这样的陶瓷收藏大家当年也经常光顾他的“聚珍斋”

  • 琳音汇

    听了马老师的节目专程去上海博物馆,看到了此件宝物,真是三生有幸!

  • 慕士塔格郎

    听节目之前拍的,两只蝙蝠栩栩如生,身轻如燕

    余生你来过 回复 @慕士塔格郎: 是真的漂亮

  • 自由自在的米虫

    谢谢这些无私的捐赠者,不然很多国宝我们都不可能有幸得见!

  • 十里芳菲

    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了!感谢张永珍

  • 婉约江南_

    除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是真豪阿,有幸去过十几次,国宝100好多文物都是上博的。

  • 微风_5ny

    清理老房子时发现几个老碗头,感觉很有年代感,大家看看象古懂吗?

    PolHol 回复 @微风_5ny: 都写着中国制造,还简体的,Made in China在写着了,大概是出口创汇时期的,看下面字不清估计不合格留下的

  • 曾经沧洋

    好听还长知识,马爷威武

  • 文君的君

    文物背后的故事,真的很让人动容。

  • SAI13

    太漂亮了

    复路娃FULUWA 回复 @SAI13: 欢迎来上博,一见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