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把争胜心转化为动力

第9课 把争胜心转化为动力

00:00
13:57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你好,我是靳潍。欢迎来到我的课堂,一起分享《两个天才宝贝的养成日记》。

 

最近抓紧时间看了热门韩剧《天空之城》,心里被吓得不轻,这孩子们面临的学业竞争太可怕了,连家长、整个社会都进入白色恐怖。

 

别说韩国、在印度也有《起跑线》,讲得同样是中产或者轻量级土豪对孩子教育的焦虑。

 

在中国,竞争承压点不断提前,竞争从叶酸胎教开始,到母婴班、亲子班、学前班、幼儿园、小学、小升初、重点高中、211、985,再到将来成家立业。简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有朋友对我说:哎,你们就好了,在加拿大孩子没压力,上学玩、回家玩、放假玩。

 

此言差矣,在加拿大,在任何地方,竞争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有人就有竞争。关键在于家长心里积累的压力,该如何传递给孩子,压力太大孩子会退缩,压力适当孩子会被驱动。

 

所以今天我想说的话题就是:从小就教孩子正确看待竞争?

 

我发现身边一些家长,对竞争的态度略有分化,有的爸妈,只要凑到一起就会很急切地问,你孩子是上公校还是私校啊,学校排名多少啊?你小孩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上哪些补习班啊?

 

但有的家长就显得随意,说:“哎呀,别给孩子压力,让她们轻松点,只要她们高兴就行,未来难道还有人吃不上饭吗?”

 

我的看法介于两者之间。孩子的竞争意识,来源于天性,或多或少她们内心里都会争,父母的态度和引导将极大地影响孩子。

 

有的父母总是说:“别跟别人比,跟自己比就好,只要自己进步了就行”,这听上去似乎很智慧,但也很圆滑,我非常反对!只跟自己比,渐渐会消磨掉孩子的竞争意识,因为惰性总是会占上风,孩子对“努力”的要求会越来越低。她们会说,我努力了,好像也进步了,但他们看不到别人努力更多,进步更大?

 

这种“只跟自己比”的态度,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什么都无所谓”,“随大流、中不溜就行”。现在微信、网络也流传着很多“只跟自己比”的鸡汤文,试图给焦虑的父母减减压。我说啊,针对老年人,这是很好的生活哲学,但对于生龙活虎的孩子们,这种观点有问题。

 

 

 

当然,我也反对那种“只能得第一,不准得第二”的父母,输赢得失其实没有固定标尺能衡量,而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好的引导下,孩子的争抢心会转化为动力,动力会转换为成果,这个成果却不一定是第一,但一定会是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进一步刺激他们的竞争意识。

 

所以总结我的看法就是,一定要尽早培养孩子去争,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平衡看待竞争结果。

 

爸爸妈妈们,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很强的竞争意识,那你等同于发现了一个意外宝藏,要拼命去挖掘,去鼓励孩子。

 

我儿子“小麦粒”的争胜心就特别强,最初是我在他学游泳的时候发现的?

 

加拿大的水系丰富,到处都是湖泊河流,游泳是一项必需技能,我在“小麦粒”三岁时就把他带到游泳池,上游泳班。一开始扑腾、滑雪他学的很快,却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热情。有一次他跟小朋友比憋气,几个孩子都比他高一个头,憋了几次他都赢不了,最后一次,他的头一直在水下,其他孩子都出来了,他还没冒出来。我蹭一下跳起来,别是出事了! 又隔了几秒钟他冒出来了,脸通红,终于赢了。

 

后来他跟我说:“妈妈,在水里我觉得自己差点要死掉了,”我说:“太危险了,不能这么干。”他说:“I just want to win even though I am short of oxygen.”

 

就算没氧气,我也想赢。

 

听到这么小的孩子说这话,我吓一跳,也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孩子争胜心太强。妹妹“小咕哩”在一边说:“傻子,赢有什么重要的,氧气才是最重要的。”

 

看,两个孩子关于争和赢的态度已经显现出不同。

 

“小麦粒”是很怕死,很惜命的,我很清楚他不会牺牲氧气,只为了赢,而且本能也不会让他放弃氧气,但我更清楚,他为了赢的确hold到了最后,对抗吸氧的本能。

 

随着游泳水平越来越高,他对教练的动作和耐力训练开始欠缺热情,可只要有几个孩子能在泳道里一争高下,他就异常兴奋,不用说总是用尽全力,也经常是最快的那个。

 

教练让“麦粒”去参加市里的游泳比赛,开始集训后发现一个大问题。除了仰泳之外,他在用其他泳姿时,只要领先对手,就总习惯回头看,要看对手还落后多少?落后多也罢,要是紧追其后他就会突然全力加速。对这一点,教练非常严厉地纠正过他很多次,说正式比赛回头一瞬间都会影响速度,闷着头游到最后就这么难吗?

 

他回答说:“我一定要确认是最快的!” I just wanna make sure I am the fastest.

 

五年级,有一天数学课上,老师问学生们会不会玩魔方?老师指的是那种最普遍的3×3×3的魔方。

 

其实一年级的时候,我给孩子们买过一个,儿子玩玩停停,并没产生很大兴趣,估计还是因为觉得太难。

 

老师问了以后,当时班里有三四个孩子说会,其他都摇头,“小麦粒”不置可否,没有回答。当天一回家,他扔下书包冲进房间,在玩具柜最角落找到了魔方,开始尝试破解。自己解决不了就上网搜索教程,仔细研究。两个小时后他攻克了。

 

但“麦粒”知道,光攻克一次还不行哦,可能运气好,遇到了简单的情况。真正会解魔方要深刻理解原理,做到不管什么情况都能破解,而且还要快,少走冤枉路。

 

第二天早上,他5点钟就早早起床,又练习又研究,连早餐都没来得及吃,赶在校巴来之前带着魔方上学去了。那天在数学课堂上,他不仅表演怎么破解魔方,还详细讲解了魔方原理。甚至拿出小本子,给大家看自己总结的公式,那一张张纸,后来我看了简直就是鬼画桃符,根本看不懂。

 

家里买了魔方他不急着玩,当知道有其他孩子会而自己不会,他就着急了,“麦粒”的好胜心驱动他不仅会解了基本的三阶魔方,而且要玩的最快,突破速度极限。那段时间,他手上随时都在转魔方,吃饭上厕所都不放下。我说他就像公园里老头儿手上转着个健身球一样,更奇葩的是,连弹琴都不放过。左手弹琴,右手转魔方,右手弹琴,左手转魔方,我说:“麦粒,你也是玩出新花样了,这样怎么练琴?”他说:“我左手练音阶,右手练力量。妈妈我发现其实转魔方对手指力量很有帮助,尤其是无名指。”

 

也是醉了,我竟无言反驳。

 

十秒钟突破三阶魔方后,他对魔方的迷恋愈发不可收拾,在网上不断寻找、研究新魔方,然后要我掏钱包。

 

三角形,圆形,五边形,宝石形,齿轮的、转边的、转角的、限制的、捆绑的、4阶,5阶,6阶7阶还有更高。总之,各种各样,难以用正常语言描述的魔方,成为他最痴迷的兴趣。要不是他,我们都不知道魔方原来有这么多花样。

 

“麦粒”自然成为学校里鹤立鸡群的魔方高手,妹妹“小咕哩”呢,被他任命为专职洗牌手,专业帮哥哥打混魔方,在校园里也能狐假虎威。

 

现在“麦粒”收藏的魔方超过了100个,每个他都能熟练破解,自己还总结公式,并计划着开设一个魔方频道,在网上教别人玩魔方。

 

争胜心的驱动,除了建立兴趣,在弹钢琴上就更不用说了。不甘落后、或者是胜负欲成为“麦粒”练琴学琴的主要动力。一旦音乐学校有演出机会,他都会主动花更多时间反复练习,乐此不疲就是要为了确定表现出色,超过其他孩子。老师也善于利用他的争胜心,想跟他介绍一首新曲子,好好说不一定管用,但如果老师说,谁谁谁现在就在练习这首曲子,好吧,“麦粒”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听难不难,然后找到乐谱,几天下来别的不想弹,新曲子肯定是要学下来。

 

你肯定说,哎呀,你儿子胜负心强,那学习成绩肯定很好吧。在加拿大的小学,作业和考试没有分数,也不排名,老师只会给出ABCD的评级,而且男孩之间从来不打听别人是A还是D。

 

“麦粒”对学业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意识,不知道是不是跟没有具体排名有关系,他拿回来的东西,喜欢的科目都是A,一般的科目在B和A之间摇摆,比较弱的法语要是能得一次A也会很开心,但我观察到,他会有意识地对比较差的学科多花时间。

 

当然,讲到竞争肯定要说输的时候怎么办。“麦粒”不会总是第一,总是赢,输的时候也不少。记得有一个法语作业,他花了很多功夫只得到了C,心里愤愤地说:“谁谁谁,做的不如我,还得了A。”我就跟他说:“做的好不好,不是你来评判,而是老师评判。妈妈看到你这几天花了很多功夫,至少你努力了。”

 

没错,有些时候“努力了就行”这种鸡汤还是要灌一灌的。

 

我也会跟他说:“有的学生法语一贯好,老师会有惯性认为他的作业比较优质,你呢,法语一直比较差,老师也难免会有这种惯性。但是惯性是会改变的,你的法语慢慢变好,老师肯定会发现。”

 

“麦粒”一直对法语作业最紧张,其他可以糊弄或者拖到最后一刻,法语他一般不糊弄。看到这个我也没有给他太多压力,有时C也不错,B就很好,A是惊喜,总体来说,他的法语还是有进步。

 

参加省里的游泳比赛时,一下子看出差距了,优越感没有了。遇到强手他就知道,不是往回看,而是要往前追了。“麦粒”对游泳的傲气少了几分 ,以前要说的动作问题现在也开始主动纠正了,训练明显更卖力了。他6月份又要比赛了,我很想看到他用尽全力,要追上强手的样子。

 

好了,课堂里的朋友,今天就说到这里,如果你的孩子也有很强的胜负欲,那么要好好利用,这种心态会推进他取得一次又一次突破。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参加竞争,我会在之后的内容里分享,我是怎样鼓励女儿“小咕哩”,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