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拒绝当众表演机会,有得有失

第13课 拒绝当众表演机会,有得有失

00:00
12:24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你好,我是靳潍。欢迎来到我的课堂,一起分享《两个天才宝贝的养成日记》。

 

孩子不断给我们带来巨大惊喜,能力进步当然会让爸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而品德培养的进步,带给我们的除了瞬间惊喜,还有长久的感动。

 

让我从“小麦粒”经历的一件事说起,在那次经历中孩子表现出善良的品质,让我真心为他感动并骄傲。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在感动之后,我们居然又有了“怀疑”、甚至“后悔”的想法,怎么会这样呢?好吧,不卖关子了,让我从头说起。

 

一次堪称意外的表演机会,让“小麦粒”作为校园内的“钢琴高手”脱颖而出,发展出好几个“小迷弟”。当然,也许会有些“小迷妹”,但通过平常跟儿子聊天,我知道他身边的玩伴基本都是男孩子。在他这个“天才班”里,男生多于女生,而且男孩们学钢琴的比例非常高。“麦粒”跟几个好朋友组成了“钢琴天团”,经常谈论我在弹什么?你在学什么?最喜欢谁的作品等等……

 

这个学期,学校买了一台崭新的三角钢琴,放在音乐教室里,一般音乐老师不允许学生去碰,但对天才班的“钢琴天团”成员,会网开一面。多半是在课间休息或者上音乐课前几分钟,天团成员们有机会去钢琴上试试手,交流曲目,展示指法。但只要其他学生进来,他们就不敢弹了。

 

那天音乐老师心情特别好,上课的内容结束后,还有几分钟才下课。老师就对“小麦粒”发出邀请,请他给所有学生演奏一曲。

 

“麦粒”讲到这儿的时候,我全身的兴奋感都被调动起来,因为这明显是老师给孩子一个露脸的机会,让他在所有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

 

按照我的观念,这简直是求之不得嘛。小时候,在学校里这种露脸的机会我历来是不会错过。因为成绩好,我特别在意老师的宠爱,老师的特殊对待就像一盏隐形聚光灯,不用你自己去出风头,也能吸引所有同学的注意力、成为焦点、赢得羡慕。

 

所以我就超级的兴奋地说:“哇,太好了,是不是所有人都说你谈的好棒!你弹的是哪首曲子啊?”

 

“麦粒”回答说:“我拒绝了,没有弹……”

 

What?我的喉咙就像被鱼刺给卡住了,突然一句话说不出来,全身的兴奋感一下子被抽空了——这么好的机会,你居然给拒绝了,难道,难道老师不生气吗?

 

我立刻追问他:“为什么不弹啊?”

 

儿子没有正面回答,脸上一副不在乎的表情,说:“what’s wrong with not playing?”意思就是“不弹怎么啦”,然后他明显想转移话题。看来我的兴奋给他太大压力,所以,就算再遗憾、再纠结,我也没有继续话题。

 

但这个事情一直在我心头萦绕,甚至担心儿子是不是心理出了什么问题?我猜他拒绝的理由,难道是害羞,还是那天身体不舒服,或者没有自信?

 

最终我还是忍不住要刨根问底。有一天晚上临睡前,我陪他躺着谈心,看他情绪不错就问:“麦粒,那次老师让你弹琴,你到底为什么不弹?妈妈不是说你做的不对,但就特别好奇,想知道你心里怎么想。”

 

儿子想了一会儿说:“我不想让我的好朋友伤心。”  I don’t wanna make my friend sad.

这个回答很令人意外啊,我又问:“为什么,谁会伤心啊?”

 

“麦粒”说:“Richard也弹的很好,我觉得如果我弹了,他会伤心。 ”

 

Richard是“麦粒”的好朋友,也是天团成员,两个孩子水平不相上下。

 

我又问:“那你拒绝了老师,老师有生气吗?”

 

儿子说:“没有,她就让Richard弹了。”

 

不想让自己的好朋友失落,想让别人也获得表演的机会。我心里打碎了一个五味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尤其是被孩子的善良感动,他能充分考虑好朋友的感受,在我看来,这一点比能在所有同学面前独奏更重要。

 

但事情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发酵。

 

两个月后的一天,儿子放学回家情绪不高,跟我说:“Richard今天又在音乐课上弹琴了。老师再也不要我弹了。”

 

原来最近,在音乐课快结束前邀请孩子们演奏,已经成了课上的保留项目,不少孩子都有过表演机会,而Richard显然机会最多,而且弹的最好。

“麦粒”说:“My piano reputation is badly hurt, now everyone thinks Richard is the best, but I could play better than him.” 他的意思是,在钢琴方面,大家现在只崇拜Richard, 快忘记他了。

 

他还说老师再也不邀请他,哪怕是他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老师,他是那么想把勤学苦练的《革命进行曲》弹给老师和所有同学听,但又不愿意主动让老师知道。而其他小朋友都踊跃举手,Richard更是最积极的那个,他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朋友会齐声喊,Richard , Richard,play something。

 

“麦粒”说:“I hate that!”

 

面对儿子的沮丧,该如何安慰他呢?原本是为朋友着想,现在会不会反而伤害了友谊呢?

原本出于善意,现在变成了hate,这个hate其实是复杂的情绪的极端表达,里面有失望、怀疑和后悔。

 

我最先跟“麦粒”确定的是,老师不会不喜欢你,老师也没有生你的气,老师只是充分尊重你。第一次拒绝当众表演,那时老师就默认了 “小麦粒”这个学生不喜欢在很多人面前演奏,老师会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

 

通过这件事我也想教给儿子,如何去理解善良。释放善意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当你释放善意以后,又因为自己的善良感到后悔时,该如何看待呢?

 

我告诉“小麦粒”,老师邀请你弹琴的时候,如果你弹了,并不是说就对不起Richard, 或者是对他不够nice。虽然你说自己是出于善意,可是Richard不会这么想啊,他怎么能揣摩你的心思呢?也就是说,你的善良恐怕只有自己知道,老师、朋友、其他同学都不会知道。这或许也是“小麦粒”后来特别伤心的原因,因为自己的确没有被appreciate。

 

那么是不是因为没有被感激这种善意就不需要呢?不是的,我告诉他,很多善意并不需要别人知道,更不需要别人去感谢,因为善良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口碑。我们对别人好,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的,而不是为了得到感谢和赞扬。

 

我对“小麦粒”说:“儿子,因为你当时的善良,我为你感到非常骄傲,而你之后的难过,妈妈也完全能理解。你生气的不是因为Richard弹琴,而是自己没有抓住那次机会,如果第一次你弹了,然后Richard 也能有机会弹,那你一定会为他高兴,而不是生气,对不对?”

 

儿子点点头。

 

但我也告诉“麦粒”,要学会控制破坏性的情绪,随着自己越来越意识到,失去的机会不会回来,心理的抱怨,甚至对Richard略有嫉妒,这些都属于破坏性情绪,不仅破坏自己的心情,也会破坏跟Richard的友谊。我跟他约定,以后如果再有这种破坏性情绪,一定要尽早跟妈妈说,“妈妈总会有办法的”,这是我最经常说的、用来安慰孩子的话。

 

此外,我也想让孩子明白,善良跟抓住机会并没有冲突,尤其是你抓住的机会,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应得的,这不会伤害任何人,或者说跟善良不善良没有直接关系。其实“麦粒”已经充分学到,机会就是这样,来的时候要双手去抓,放弃了,或者错过了往往要等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永远等不来了。

 

问题是,现在该怎么争取到表演机会呢?

 

我鼓励“麦粒”主动去跟老师表达意愿,我说:“只要你举手,或者直接跟老师说,那老师一定会非常高兴听到你的琴声。”

 

对此“麦粒”显得有点为难。

 

妹妹“小咕哩”建议让哥哥悄悄发展一个下线,下回老师提议表演的时候,让那个下线大喊“麦粒”的名字,这样哥哥就顺水推舟站起来。

 

对此“麦粒”显得更为难。

 

后来几天,“小麦粒”还在犹豫中,看来他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而妹妹“小咕哩”对这件事前前后后都清楚,她学到了教训。一天她们四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同样是提前结束了,同样是这位音乐老师,问孩子们,谁想为大家弹琴?

 

“小咕哩”火速举手、大方表演、技巧惊人。我有一种感觉,她很可能已经估计到老师也会让其他班级的孩子表演钢琴,恐怕早就在心里预演该怎么争取,要弹什么曲子。最后下课了,她还不忘偷偷跟老师介绍说,自己其实是“小麦粒”的妹妹。

 

“小咕哩”这一招管用了,下次老师看到“麦粒”的时候,主动跟他说:“你妹妹弹琴很棒,你也应该弹给大家听。”

 

那天回家,小麦粒一路跳着回来,他的《革命进行曲》终于出山了。

 

好了朋友们,事情就是这样,又要说再见了,希望孩子们的真实经历给大家带来启发,最后我想感谢女儿“小咕哩”,她对哥哥也是充满了善意和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