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庄到道教:对天体与身体的关注

从老庄到道教:对天体与身体的关注

00:00
10:43

一周优质评论 



恭喜 Leisy018 这位听众,你的留言被选为本周优质评论。同时你将获得一本余秋雨老师的亲笔签名书,请你联系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fm2018,愿你再接再厉!同时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在每一集后的评论区分享你们听课的观点和感悟,下一个优质评论可能就是你!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我上次专门讲了庄子,他提出的一个理想,叫真人的一个特征。大家还有印象吗?我把它翻译读了一遍以后,大家的印象一定有,他有一连串的不。你看,我翻译成是叫不欺弱,不欺负弱者,不自雄,不计谋,不懊悔,不自得,不颤抖,不沉溺,有火也不觉得热等等等等,他这里讲的叫做不逆、不雄、不谋、不惧、不伤、不梦、不扰、不嗜、不悦、不恶、不欣——欣欣向荣的欣,不拒、不损、不助……


仙人的形象 

他好多好多的“不”,指的是什么?就是我们不要故意的做什么,也不要贪图什么,更不要追求什么,更不要拒绝什么,这些都不要,结果,无数无数的“不”加在一起,最后就达到了无己,就没有自己。没有自己以后,这个人,就等于是庄子所说的仙人了,就是《大宗师》这篇文章里边所说的仙人了,就有点像《逍遥游》描述的山上的神人了,她的肌肤像冰雪一般,一直显得很年轻,吸着风露,乘着云气,在游乎四海之间,这个被道教称之为是“成仙”的标本。


庄子他作为一个哲学家,也作为一个文学家,他这里边并不是在宣扬迷信,关于仙人的迷信。这里边牵涉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哲学再高再深,它也一定会追求一个寓言化、拟人化的一个效果,这是中国的文化,习惯于摆脱抽象思维的一种传统。他提的这种真人或者仙人,其实是对他的哲学,对他的精神进行寓言化和拟人化的一种塑造,所以,大家不要把他看成是什么迷信的一个形象。


其实,如果说到是一个拟人化的形象的话,我说庄子本人,包括老子,他自己的一生就有这样的一个拟人化的效果,他本身就是塑造了一个这样的形象,他完全过着一种清静无为,又有天地的日子。他们认真的养气、养精、养神,感悟着各种各样天地间的大道。正是在这方面,他慢慢地就成了我们心目当中的一个仙人的形象,或者说接近于仙人的形象。


由于我们不很赞成后来道教的一部分人,把仙人说得过于的飘。所以,我们在哲学上,在学理上,我们保持庄子所说的真人这种说法,他的这种真人这样的一个说法,其实是有效果的。那么,这一点被道家接过去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吗?我把道家分成两拨,两条路线,一个叫做老庄路线,另外一个道教路线。我们一般所说的道家,分成两拨,一个是学术上的,叫做老庄路线,老子和庄子,那儿很安静,很高超;另外一个是道教路线,它是道家的一部分。道教路线,那就是我们大家都听到过的非常熟悉的那些,在看风水啦,在算命啦,在炼丹啦,在山上采中草药啦,在搞一个个的仪式和道场啦,这都是道教他们所做的事情。道教,平心而论,对于有现代思维的人说起来,这确实有一点点难以接受。


从老庄到道教 

我上次讲到,我们大学者胡适见到欧洲的大的文化人类学家荣格的时候,他就总觉得《周易》里边有好多巫术,荣格认为他搞错了,对中国的《周易》不应该如此鄙视。同样,道教的东西,有一些也来自于《周易》,有一些来自于老子,它变成了一种民间的仪式,让信徒都参加。这个里面确实带有很多夸张的、走偏的、走火入魔的成分,但总体上,我们自古以来流行在民间的鬼神信仰,巫觋崇拜,以及后来兴起的神仙方术,这些东西虽然保持着一些荒诞不经的成分,但是,我们不能过于轻视。


我自己,因为深受欧洲的现代思维的影响,我过去,我是研究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康德的美,受他们的思想影响。但是在三十几年前,我投身于对中国民间傩文化的考察,傩,就是竖人边,一个困难的难,这个字好多人都不熟悉,对傩文化考察的时候,我才明白,我们过去对他们的瞧不起的态度,应该被瞧不起。我们不应该如此对待那么辽阔的土地里边,民间产生的自然现象,何况,这里边出现了很多道教思想家和道教实践家。


请大家注意,我前面讲到的道教思想家,他的思想首先是来自于老子和庄子,他是老庄路线,那是这个山的另外一个坡。山的这个坡非常热闹,就是道教们,我们有的时候说的不太尊重,叫道士们,他们所做的事情了。他们把老子和庄子当作自己的精神资源,但他们在老子和庄子之前,其实还有更遥远的精神资源,那就是来自于古代的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的那种神仙信仰,和与此相关的巫觋、方仙之术。巫,就是我们讲的巫婆的巫、巫女的巫,觋,就是巫术的巫,这个旁边再加一个看见的见,这个读觋(xi),巫觋、方仙之术。


这种信仰在道教里边慢慢地提升为对气的关注,气功的气,认为生命和灵魂都本之于气,连天地也因气而有了生命。他们认为天地和气有关,生命也和气有关,一个气就把天和地拉在一起了。


这个我必须要讲一讲了,和我前面所讲的儒家和佛家不一样,道家,特别是道教,它特别关心两个体,身体的体,一个就是天体,一个就是身体,天体和身体。我们平常所说的,天干、地支,卧看星象,这个都是对天体的关注;然后对身体的关注,我们一般所说的他们的,在采草药,炼丹,还有气功,按脉,这都是对身体的关注。


中国的三大思想资源当中,只有道家对这个问题是真正花力气了。相比之间,儒家和佛家对天体和身体关注都不太多。孔子反对怪力乱神,他就是实际上把看风水、看天象这些东西,他都不放在眼里了,他认为要看的是我们社会的政治道德结构,更多的是关注这个,身体呢,他也不太在乎,他宁肯要固守道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我们儒家的一个基本思维。佛家,我们因为看空很多东西,他们把身体也看空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真正对天体和身体给予巨大关注的,是道家。


道家的思维,可以用四个大家都知道的四个字来概括,叫天人合一。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琴声依旧70

    儒家看重的是社会的政治道德结构,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的最高理想。而佛,因为看空很多东西,佛性便是缘起性空中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了,道家弥补了二者的缺漏,它真正关注天体和身体,提出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三教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在文化意识领域给我们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也是三教在中华大地能够长期并存互相影响的原因吧。谢谢老师!谢谢喜马拉雅!

    脚滑的狐狸_9r 回复 @琴声依旧70: 一言点透,受教了

  • 动动月亮

    老子、庄子的哲学理念,被后来跟上的道教思想家和实践家一步步完成,滤去那些夸张的、走偏的、走火入魔的成分,秋雨老师把真实的道家展现给我们。对道家一次次地惊叹来自于:邹衍、葛洪、陶弘景、孙思邈,不敢相信,战国末期的邹衍竟然提出过“大九洲”的概念!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救助过多少生命,无法统计。事实再次证明,护佑我中华文明的三大哲学就是——儒释道。

    美熙爱麻麻 回复 @动动月亮: 非常喜欢你的感言,复习记住,又生动有趣……

  • 华Liu

    天体,身体;大宇宙,小宇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体,天象,历法,气象,五行八卦;人体,身体,天命,中医,阴阳八字。研究先师诸如:皇帝、老子、庄子、列子、张道陵、吕洞宾、张衡、丘处机、葛洪、诸葛亮、孙思邈等不胜枚举。最可敬可喜的是:他们的思想成就不断被现代科技所证明。

    林圣野 回复 @华Liu: 是这样的,很多佛经道经圣经的东西过去人们只是信,现在人类思维变复杂了,不经过现代科学的实证,人不敢再相信。其实是人变愚昧了。

  • 张令均

    余老师好,最近我的女儿刚出生,听您的课程也刚好听到逍遥游这一集,再联系您以前的课程中讲的人应该愿儿女们善良,健康,快乐,就想着给自己女儿起名叫张德遥,不知道余老师能不能看到,看看这名字起的有没有什么不妥。

    1512939nvzm 回复 @张令均: 余老不上网......

  • 醉里挑灯泡面

    谁能建一个微信群,把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集中起来。

    1581777odvn 回复 @醉里挑灯泡面: 为什么一定要共鸣呢 世界这么大

  • 动动月亮

    给细致、聪明的小编点赞巫觋(xi)

  • 詹先_g4

    儒家要服从统制者,尊纪守法。佛家要空空空,要湼盘。只有道教关心天地宇宙,关心身体健康。尽管老庄云里雾里高处不胜寒,但也有接地气之处。如看风水、看相等等。看风水也是绿色环保嘛!看相也要身体好才会看出好相来嘛!若是那纸醉金迷的贪腐之人,定是三角斜眼、满脸横肉、挺着流油的特大肚皮的丑陋之相哈!所以,道教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滴。

  • 明凡书苑

    弱弱地问一句,我们微信课程小助手去哪里了呢?联系一直没有回音。

  • 断翅的青叶儿梦

    余先生不更新,我感觉自己又无知了……

  • 小倩_u0

    听余秋雨先生讲课,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不仅学到知识,还能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