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第一生态原理

人类的第一生态原理

00:00
10:18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


我上次许诺我要根据前些日子讲的儒家、佛家、道家的东西,讲一讲我的人生感受和人生的方向,是讲哲理,但是这个哲理不用美丽的句子来装饰。这个对现在冒充我的名字,天天在写好多人生哲理文章的人,可能是一种呼应。


终极拷问 


大家一定知道,冒充我的名字发表的美丽的句子当中最有名的是这两句,叫做: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好多人觉得,这就是余秋雨的名言,其实这是非常口语化的情诗,很质朴的情诗,流传很广,因为它很质朴。


因为它这里边讲到奉陪到底,由这个底字,我想告诉你,这个底字,在我看来具有终极意义。什么是底?底就像严冬的雪原,不见了花,不见了树,不见了水,不见了鸟,不见了路人和足迹。也就是说,一切安慰性、误导性、干扰性的因素都删除了,天地间只剩下了终极生存的最后理由,就是人类活在地球上的最后的支撑点是什么?这个我需要讲一讲。你们还年轻,我在路边等着你们,用奉陪到底的文字在等候。


我首先讲的第一点是生存基点,这是根据我刚刚讲完的道家的思维来的。道家讲了大宇宙,讲了小宇宙,但是它的背景是大宇宙,他们是天体物理学家,始终在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的结果,我们要吸取过来。让我们好好地想一想,天地如此之大,宇宙如此之辽阔,生命如此之渺小,他们只能不断的祭祀,不断地用仪式来朝拜,来表示出对天地宇宙的忠诚。那我们用更大的理性来思考一点,我们的生存基点到底在哪里?


所以,我想要告诉大家的第一个生存基点,我们的生存底线,不会照顾我们的期盼;我们的生存期限,不会安慰我们的祈愿。这是我们投入宏观思考的起点。我们大批的古生物家、古地质学家,都支持我的这个思考方位。当然,远处还站着大量的宗教人士,他们很早就研究末日、大劫、灭绝、洪水等等话题,证明人类的生存基点很脆弱。那么,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希望地球上留下人类生存过的痕迹,即使人类不存在了,也能留下人类生存过的痕迹。但是,一切告诉我们,地球的寿命也岌岌可危。


当然也可以在太空当中找到一些印记,不要仅仅在地球上找到印记,因为地球就岌岌可危了。如果在太空当中要留下人类的印记,和太空一比,我们也实在是太琐碎、太渺小了。我们最有幻想能力的人已经把目光投向了火星、木星、天王星,但是,那只是太阳星系里边的行星,而在银河系里边,太阳这样的恒星就多到多少?一千亿颗,那还是一个粗疏的统计。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在宇宙当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有多少?也是要以千亿来计算。


所以,已经去世的科学家霍金说,我们现在把宇宙,宇宙这个字,我们的第一个英文字母U,过去是大写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宇宙有很多很多个,而不是大写的确定的宇宙,很多不同的宇宙还会平行、交叉、互融。我们平时发现的很多不可解的奇迹,很可能是另一个潜在的宇宙在起作用,我们就投入了宏观思考的背景。


第一生态原理 

我们后边,站着很多天体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家,我们慢慢地认识了很多我们过去不太熟悉的词汇,这些词汇很生动,比如黑洞、虫洞、穿越、纠缠、倒逆等等,这个都指向着人类不可解的宇宙的奥秘。如果解的话,人类很可能失去最后一点生活的勇气。


人类非常渺小,也非常可怜,所以只能用虚假来掩饰,用宏大来掩饰渺小,用幻想来掩盖真实,用永恒来掩盖速朽,用教条来掩盖无语,用输赢来掩盖共亡。


其实,我们越是自大的地方,越是死穴。譬如,天文学家接收到几亿光年的信号,我们已经讲得很顺了,我们接收到了,那应该自大一点,我们天文学家是人类。但是,大家想想看什么叫光年?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当中走一年的距离,这已经难以想象了,如果再扩大几亿倍,那是什么概念?当我们丈量了这么一个距离,地球并没有扩大,它在这么个距离当中,我们过去讲的叫微如草芥也极度夸大了,但把一粒草芥分割成几千万亿份,地球也还是比不上。


地球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人呢?我们所说的大、小、远、近,都是地球上的概念,其实这一切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摘下一片草叶,很可能抖入了一大堆的太阳系,而我们所认知的银河系,极有可能是另外一个空间里边小鸟羽毛中的一粒尘埃。说草叶,说尘埃,这已经是按照我们的习惯在做基准性的比喻了,其实不存在这种基准。只有万古旋流的无形无态,无边无际。瞬息之间,让一切都归于洪荒。


过去我们说地球的毁灭,人类的消失,总是觉得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科幻小说的畅想的现在。一切具有科学理性的人都不能不在心底承认,这不仅是可能发生,而且是必然发生的结局。 


完全没有逻辑的那种太空灾难当中,太空灾难没有逻辑,这我们知道的。在这样的太空灾难当中,人类的功劳和罪孽都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在地球上,人类自毁或通过人工智能自毁的可能,也远远地大于自保和自救。人类已经习惯于追究责任,这件事情,责任在哪里?但是,当最后的灾难终于来到的时候,很可能是一种集体责任,更可能是谁也没有责任,而谁也没有责任的灾难,是最可怕的,甚至连怕的理由和时间也找不到。


瞬息之间,归于洪荒,或者连洪荒也看不到,这就产生了人类的第一个生态原理。 


记住,我所说的第一生态原理,就是,人类不管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永远生存。这是人类的第一生态原理,也是道教对我们的启发,其实也是佛教对我们的启发。


今天讲到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动动月亮

    人类第一生态原理是不能永存?震惊、沉默、思考……“死亡”一词,第一次从书中跳出来时,他的残酷令我恐惧。听着、看着、陪着的亲人消失了,从那时,我开始思考。继续回避?继续哭?看看身后也瑟瑟发抖的孩子,好像不行!装吧,对,装坚强!出于母亲的本能,我用“坚强”把孩子护在怀里。于是,我在伪装中寻找,寻找克服恐惧的法宝。找来许多书,看着、学着,突然发现,自己没被吓跑,反而豁达开朗起来,再看看身后的孩子,嗯,不错,快乐地模仿着我,噢,生活还可以这样嘛!那就继续找,继续学吧!谢谢秋雨老师!您的书让我走出迷茫和恐惧,感恩

    美熙爱麻麻 回复 @动动月亮: 又见炊烟升起~诗情🈶️画意……

  • 浪漫92001

    您是真正的灵魂摆渡人早安敬爱的余老师

    美熙爱麻麻 回复 @浪漫92001: 灵魂摆渡人~同感

  • 靖仝

    泪流满面,愧对生命,感恩秋雨先生,把我的思维拉开拉高拉远,知高知低,知彼知己,落在当下,观心,明白,精进,珍惜!

    1775578fyjc 回复 @靖仝: 和我的感觉一样

  • 琴声依旧70

    人类不管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永远生存;而人本身,无论怎么追求,也躲不过肉体的腐朽和衰亡。那么,我们何不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个善良、健康、快乐的人?有了这样一个生活的基点,那么我们快乐之中的生命也会熠熠生辉。谢谢老师!谢谢喜马拉雅!

    月下狸花 回复 @琴声依旧70: 是的,同意这个看法,个体生命是多么渺小,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美好,善待自己和别人,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的大门,感谢余秋雨老师,启迪了我的心灵。

  • 华Liu

    人类的生存底线不会照顾人类的期盼;人类的生存期限不会安慰人类的心愿。人类的已知,人类的习惯,人类的创造,人类的想像能作基准吗?!像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阿凡达》…,也都是以自认为正确的基点基准,说得好听点在幻想,说得直白点是在胡编乱造。因为它们都脱不开人类现有认知的轨迹。秋雨老师点出了要害,“基点”“基准”都值得斟酌。人类实在太可笑了。

  • 车车_1u

    多年不追电视剧,很少追体坛比赛,很少追电影,但是每天都要追秋雨书院

  • 就是可伊

    先生,我要哭了,您懂的,不是因为人类最终的结局,而是因您的这番讲述和文字,因您深沉而博大的情怀,思想,心智,以及您带给我们的一切。。。我知道,我的困惑一定会在不远的前方慢慢消解,无影无踪。。。拜谢先生。安~🙏🏻🌹

  • 麦田守望者湖南师大

    每天都听十遍以上。。。

  • A0张梅

    余爸爸,是我遇到数一数二的好导师

  • 天命之曰性

    苏轼曾写过,“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人类在宇宙之中是如此渺小。“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由此想来,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自然的崇敬,是远古人类生存的基点。而观现在的社会,在许多领域似乎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核竞争、基因技术、气候变暖、人类的冲突内耗……许多曾经的敬畏,现在仿佛有时只是在被游戏化的看待。人类要发展,而发展的终极结果却是灭亡,这几乎构成了一个永恒的悖论。人类可期的未来何在?我还年轻,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