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到上一堂课,我已经把中国传统思维当中的三个大难点,一个是儒家,一个是佛家,一个道家我都讲完了。我尽量的讲的大家都能够听得懂,而且能够产生人生的感应,但是,因为本身它有每一个家的逻辑结构,这个逻辑结构是由于实践造成的,我们要慢慢地给大家剖析,它毫无疑问,有时间的深度和历史的难度。大家能够安静地听下来,而且反映很好,这一点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儒释道之后
我做过实验,我曾经给湖畔大学的那些非常繁忙的企业家们,慢慢地讲这三种大思维所产生的一些逻辑结构,我没有来结合他们的现在的生活实践,我也没有结合当代的我们要做的事情,成为一个今天的行为导师,我完全没有这么做。因为我想,第一不是我能不能做的问题,我们企业家们他们能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我们更多的是让企业家们没办法花很长的时间去梳理的非常艰深的那些哲学原本,我们进行化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脱口讲一些我们现在生活当中的小的哲理,我觉得对企业家来说,可能他们觉得你来替代我们的思维是不对的,最多可能这种替代要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更受不了了。
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按照原本来讲述的思维方式和讲述方式,大家都能够接受,反映也都很好。所以,我想还是按照这个方式继续把我们的课程完成。在讲儒家、佛家、道家这三大思维以后,很多听众一定会产生这么一个想法,你讲了那么多伟大宏伟的古代的思想经典,那对于我们今天的人,这些经典有什么宏观的帮助,不是微观的,不是由于一个思维,我要如何来矫正,我怎么来面对朋友,怎么来面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是这样来,对宏观的生态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不管是儒家、佛家和道家,他们在延伸过程当中,免不了有受到当时他们面对的环境的一些影响,也免不了要来回答当时面对的一些思想上的迷雾,他们所需要做出的解答。这一来,他们的好多的学问很可能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关系不大,或者说和我们走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已经有距离了。所以,我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任务,我要把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史上的几个最高峰归纳一下,来说一说我们今天往前走的时候到底有哪一些启发?这个好像和课程没关,其实是有关系的,我们把最艰难的思维变成今天的日常话,可能会有一点帮助。
我这个讲完以后,接下去就要讲讲中国文脉的那个排序了,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中国文脉在过程当中到底有哪一些作品,哪一些人物需要进入我们的记忆系统,这样才能来完成我们的课程。
现在我就进入到刚才所说的这么一个内容系列,在儒、佛、道之后,我们如果进行完整的思考,到底有哪一些思维对我们有帮助?这一点我过去是不重视的,我就觉得人生各种各样的道理,都是随意的。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也不一样,每个人面对的环境也不一样,随着自己的心意来面对,你只要善良快乐健康就可以了。
冒名文章
但是,后来发现有一件事情让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惑。大家知道,这些年,网上以我的名字出现的生活哲理的警句和短文非常非常多。有一座大城市,居然以冒充我文字的一篇短文作为高考的题目。上一次中央电视台撒贝宁先生问我,那是你的文章吗?我说不是。你看,出题目的教授也看错了,照理我应该生气吧,不生气,为什么呢?我认真的看了这些短文,也认真的看了这些短句以后,发现这些文章和这些短句都很好。
我到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要用我的名字来发表他们很美好的作品,我相信他们因为觉得自己影响力不大。他们在语文老师当中听到余秋雨的名声比较大,所以想借我的名声来提高他们的影响力和点击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不是在他们的知名度的追求上,我有过多的指责,我只是想一个更严肃的问题,他们的这些短文章,他们的这些短句子,全部都在谈人生哲理,这一点让我很惊讶。
我现在每一次回乡,乡下知道我回去了,他们对我非常的欢迎,欢迎的方式,就是好多家乡的年轻人在廊柱上贴满了网上所传的我的句子,他们以为都是我写的,都非常高兴。我仔细一看都不是我写的,但是用了我的名字。大家看到有的人还给我提问,你写了一千多首诗,你写诗的经验是什么?我来告诉他,我一首诗也没写过,一千多首,都是人家送给我的。我给撒贝宁先生讲,我的人生就像一座山的一个峡谷,黑云飘进来了,白云飘进来了,鸟雀飞进来了,很快他们又飞走了。这就是我的生命,我不仅不生气,而且觉得风景无限。
但是,这毕竟是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都在追求人生哲理?
我的一个好朋友,原来联合国的中文部的负责人何勇教授,他在纽约看到了有一个招牌说余秋雨诗文朗诵会,他因为是我的朋友,他就到纽约的余秋雨诗文朗诵会去参加了。参加完了以后告诉我,说一首诗也不是我的,但是名称是余秋雨诗文朗诵会,那一样,他们所有的诗文都在谈人生哲理。所以,我感觉到一个责任,我们讲了儒家、佛家、道家,到底有哪一些给我们今天的人生能够带来帮助的哲理?能不能形成一种思维?这一点很重要了。
我们年轻人迫切需要的东西,你能不能用概括的方式,能够来讲一讲,当然这些年轻人写的诗文和我有个最大的区别,他们的形容词太多,他们色彩太讲究,他们太像过去所说的文艺青年的那些毛病,用太多的油彩把自己的文字故意涂得非常艳丽,这是我反对的,我要求的是质朴、大气、平缓,我要求的是这样的散文。你们既然用我的名字,可见你们也喜欢我的散文,你们一定要知道,余秋雨的散文不是这样的。
我接下来需要来讲一讲,根据儒家、佛家和道家所产生的我对人生走向的一些想法。这里边确实遇到了一个悖论,大家知道吗?一个人一上了年纪,就不愿意再谈人生哲理了。人生哲理一定是年轻人在谈,你看下周围,一定是年轻人在谈,老头儿不会谈人生哲理,因为他们的经历使他们感觉到人生的极其复杂,极其诡异,极其多变,没理可讲,那还讲他什么呢?既然没理可讲,讲他什么?这是好多老人家的想法。所以,在谈的一定是非常年轻的人。
但这种颠倒让我心里边很难过,尽管人生到最后谈不出多少哲理了,但是您能不能把这个感受也告诉年轻人呢?我们不应该产生话语颠倒,什么叫话语颠倒?就是把最艰深的问题的话语权,交给了不具备这种话语权的年轻人;而真正具备这种话语权的人,却都在沉默。我想改变这个状态。如果岁月像一道厚厚的墙,这个墙都在堵住我的嘴,希望我不要讲人生,你如果换一个人,如果从年轻的时候向往人生哲理,后来吃了那么多苦,后来又不讲了,那不是很浪费吗?
我想要反对浪费,反对浪费的方法,我也要写一些句子出来,让大家能够有很好的感受。所以,就有了从今天开始的那些课程。谢谢大家!
(因余老师个人时间安排,本周暂不评选优秀学员)
今天的课程晚更新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里,坐卧不宁的我,除了担心还是担心,还好,秋雨老师来了。听老师说:“我的人生像一座山的峡谷,黑云飘进来了,白云飘进来了,鸟雀飞进来了,很快他们又飞走了。这就是我的生命,我不仅不生气,而且觉得风景无限。”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说:努力成为善良、健康、快乐的人,也让自己的生命成为他人汲取力量的峡谷。读过秋雨老师许多书,对我写作影响最大的就是两个字:质朴。孩子自上学以后,每次让我评说他的作文,每次我删除的,都是他的那些“艳丽”和“色彩”。我承认,年轻人看到的“艳丽”、“色彩”都是朝气蓬勃的见证,但我更相信,写文章如做人一般,最终要回归质朴,因为,这才真实。
纷飞小柳子 回复 @动动月亮: 说的真好啊
秋雨先生的课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每天听完都舍不得放下手机,反复听也爱不释手
生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幸运,能在喜马拉雅以这种方式聆听大师的教诲更是小确幸。毕竟像我这样生在穷乡僻壤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的人从来就觉得老师很远很远。
纷飞小柳子 回复 @十曰十三: 聆听大师无疑是时代所赐啊,感谢技术,感恩时代
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学儒释道,最后在生活当中怎么运用?朋友圈里发心灵鸡汤的非常多,从这一点看,其实很多人都在找心的归属。只是这些鸡汤,我个人认为高度不够,大多的内容,感觉是某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发表一下感慨而已,比较片面,支离破碎。这些鸡汤越喝得多,越不能自拔,心灵反而没有了最终的归属,反而对生活产生消极的一面。
步骤来着呢吧 回复 @小白兔的影子: 二十分钟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是因为这本书而续费会员的
随着老师每进到一家的时候,要么会对号入座 要么会好好思量该如何应对,有时觉得自己离的很远很远 有时觉得自己离的挺近 有时又觉得自己在门里。儒 佛 道接近尾声的时候开始找不到方向了,一家有一家的逻辑结构,对于小小的我该如何融汇贯通起来呢?今天听到老师的预讲的课程,心情激动的心跳加速了
余先生,大气量!
余老师说的特别准确,我喜欢余老师的散文的确是因为余老师散文没有绚丽的词语修饰,平实的语言包裹着深邃的思考和缓缓的感情,思考方向也不是家长里短之类.就是自带大气.
今天早上六点起来,发现余老师的课程没有更新,感觉有点失落;吃完早餐,发现余老师的课程更新了,感觉有点兴奋。
哲也_pr 回复 @明凡书苑: 同感
儒佛道对现今人生哲理的启示是什么?“话语权”留给“儒佛道”使人觉得过于艰深、冗繁,甚至怀疑是否过时;“话语权”让给年青人显然有些失重,他们渴求、他们仰望、他们不相信同辈人的判断;“话语权”理应归属现今的智者、哲人、大家、老者,秋雨老师受之无愧。
茉莉文儿 回复 @华Liu: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