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邪定和正定的区别何在

38. 邪定和正定的区别何在

00:00
16:26

祖祖以来代代所授的心性的法门,能够帮助我们体内的造化开始返本还原,慢慢从后天八卦慢慢转入到先天八卦里面?修行的境界就是什么都不想,静坐的时候一个念头都没有吗?什么才是真正的佛境界呢?正定和邪定的区别又在哪里呢?敬请期待本期张讲师的精彩解答。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我们再看下面的本文: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我们看这段,但净本心就是观照你的心才知道净不净。观照心头平静的时候你就很平静,这是但净本心的静态的一种面貌;观照你的心头能量正在隐隐作祟、正在里面暗暗扰动的时候,还是任其自来自去,了无取舍的攀附,叫做动态的本心。观照才知道结果,不是用想的。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眼所看的在内心分别叫做眼识;耳所听的不叫耳识,那叫做声音,耳所听的在你内心产生分别叫做耳识;鼻所闻的不叫鼻识,叫做味道,鼻所闻的在你内心产生好恶叫做鼻识。同理可推,眼耳鼻舌身意在你内心开始去分别、去认识它的时候才叫做识。所以六识在内心感受,源于六门在外面跟物的感应,相互感应而产生的内在的心。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你的心在六尘中不论怎么应对、怎么混乱,一直看着内在、看着内心的那一份清真,永远不分别取舍。来去自由,气的来去、身的来去讲的是外面。


外面来来去去是自由的,业务人员最能了解,还没去,先要按门铃,叮咚叮咚,很不自在。是不是很多业务员按门铃按不下去?按不下去,表示内心有没有挂碍?有挂碍,有情绪正在挂碍着,有个能量把他拖住了。没有人拉他的手,谁让他按不下去?能量从哪里发?在里面发、在里面作祟。正在里面发生的那一股能量,你以为有意义,按不下去门铃。当按了门铃,别人把你轰走的时候,你有了很深的失落,对不对?你回去的时候要自己疗伤。这种工作怎么能混?我还要受他嘲弄,明天不来上班了!有没有?来去一点都不自由。


叫你上台,上去不上去,自由吗?不自由。不让你上去,叫你下来,说:“为什么不让我上来?我讲的正高兴,凭什么你叫他上去,为什么我不能再多待几分钟?”上去也不自在,下来也不自在。叫你表现的时候得意洋洋,有自在可言吗?没有;不叫你表现的时候,落寞得很。来去都不自在。

身外的来去产生不自在是因为哪里不自在?内心。


所以说,来去不自由不是讲身的问题。被关在监狱里面的人可以很自由,可不可以?可以。内心一自由他就自由了。在外面的亲友不一定比里面的人还逍遥,看门的警卫也不一定比他还快乐。如果里面的人懂得从内心解脱的话,没有来去照样自由。所以说来去自由指的是心,通用无滞指的是心中的那一股气。不是说修行之后,高官大人的门铃你都可以按、都可以来去。通关的时候你都走上宾接待的那个出口,叫做通用无滞。经典里所讲的是内还是外?通通在内,没有一个字是讲外面的。所以来去自由是心,心在奔忙的时候是自由的,在喜怒哀乐的时候是自由的。心宁静的时候本来就应该自由,这一招大家都会。可是在动乱中怎么自由?大家做不来,就是这一点。通用无滞,心在思考的时候对本性没有阻碍,对里面的清真没有挂碍,通用无滞。


即是般若三昧,这才叫正定。正定,定于静中,也定于动乱之中,才叫做正定。只能够定于静中叫做邪定,叫做八邪道。


自在解脱,名无念行。没有一点阻滞,没有一点挂碍牵绊,没有对待取舍的知见卡在你的心坎里,叫做无念行。无念可不可以行?可以行,可以行于凡尘里面的任何地方、任何情况,才叫做无念行。所以无念是在六度万行之中,在运筹帷幄之中,在思考计算之中,只反观你的心头到底有没有一点点分别知见挂碍。我讲的不是脑袋。


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如果你以为无念的境界就是什么都不想,当令念绝就是一个念头都不能发,叫做什么?法缚、捆绑,被无念这两个字的文字障碍所捆绑,叫做法缚。即名边见,这叫做边见,不是正见,跟智慧是冲突的,落于左道旁门的见解。


所以我常常说,发明用来检验头脑不能发念头的机器可以丢掉,当然可能经销商听了很不高兴,但我所说的是实话,因为无念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不过我们一般的人一看到无念两个字,都会先想到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发念头。所以你静坐的时候都在做什么事?想办法没念头。当你忽然发现现在真的没念头的时候,请问这个知见是不是念头?这就是念头,所以你永远都没成功,对不对?放任你的念头随它去。当然,它能引起你的挂碍,挂碍必定在胸膛,注意你的胸膛对你挂碍的元素原来是一股气。开始观照实相对它不取不舍,你就可以了解在动乱中、在思索中可以有一个真静,那才是叫做无念行。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了悟无念法的人,悟者吾心,从你的心头里了悟无念法,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自在的,叫万法尽通。你解万法尽通,可能会解释成移山填海、呼风唤雨,是所谓修成者的万法尽通。不过经典是写给谁看的?修成者是不用看的,是写给我们这些凡夫看的。所以万法尽通要解在凡夫的身上,解在你修心的上面,而不要解在法术上。法在哪里?法在心中。“法本无法,法即是心”,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法在哪里?在心,就是心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它的起起伏伏就是法的运用。


万法尽通就是在任何思虑与境遇之中、方寸中若有任何能量在流动、在消长的时候,只是一任天真,静观气的动态,让它流动,也观察它的静谧。它不一定流动,对不对?同学有的时候会跟我说:讲师,你说让我看它的流动,但是我沉沉闷闷的气怎么一整天都不流动?卡在我的胸膛。仔细地观察,这就是我所说的流动,观察沉沉的气里面还有一个非常畅然、盎然的生机。仔细地观察,那就是流动。一任其天真,不论它任何形态,或动或静都随便它。不被任何一种感受、形态所颠倒叫做悟无念法者,有这样知见的人在任何境遇下,都非常自在,叫做万法尽通。


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诸佛是什么境界?胸中无物,胸中了然、开阔、磊落,也叫做明心。


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他可以造化,透过造化而慢慢接近佛究竟涅槃的果位,而悟无念法者至佛的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什么叫同见同行?这段是承续前文而来。前文是讲念经的问题、空的问题。可悟无念法的是什么法?就是观照心性本来面貌的法,观照都在自己的身中。顿教法门,就是修行的最直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于同见同行,他叫我们观照心性,我们就开始闭上眼睛观照我们的心性,他叫我们于一切处无着,我们就开始观照一切处,到底我对于我内在的一丁点发生有着还是无着?这个叫做同见同行。而不是嘴巴在念着经文,而心里跟经文所讲的意境完全不相应。


发愿受持,如事佛故。侍奉我们内在的清真实相,好像我们正在侍奉着大佛宝殿的佛一样一丝不苟、郑重其事,叫做如事佛故。我们进入大雄宝殿的时候、侍佛的时候,那样谦卑跟恭敬,能不能也把这个态度完全用在自己的身上,把自己的本心本性当佛一样侍奉?可能很少人这样做,因为你觉得你非常卑微,根本不配如此,只有那一颗木雕的佛才配如此,对不对?这是一个很大的颠倒,因为佛陀写的经就是要来唤醒我们内在的本性,不是吗?最为尊贵的就是我们内在的那一尊金佛。所以说:发愿受持,受持什么?观照心性的办法,观照心性的功课,让它在身中发生。


侍奉你的心性就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终身不退心性的实相,一定可以得到圣位,为什么?因为心的清净就代表我们性的造化的圆满。性的造化的圆满,全速去进行它的造化的时候,在我们气数未尽之前,就可以练出身外法身。为什么讲到终身而不退,意思是返本还源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刹那,在你的生命里面忽然悟到了明心的自在跟逍遥,那一刹那能做佛吗?没用的,因为下一刹那就把你给淹没掉。所以说一悟即是佛地,是鼓励性的说法,重点是要让那个造化在你身中终生不退,在你身中慢慢拨阴取阳、返本还源。从洛书慢慢、慢慢转回河图的气数里面,从后天八卦慢慢、慢慢转回先天八卦里面,这才是修行的法则。


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要把从祖祖传授以来的观照心性的法门,按照观照的办法去传述、去度化众生。默传分付的意思是要以心印心,不是用嘴巴讲的、不是用写纸条的、不是用经典的那些文字可以解决的。按照经典上的意思,开始往内去寻宝,开始往内去体察、去感受,我们所有禅修的活动设计就是引导你开始去观照、去感受这个默传分付。


不得匿其正法,不应该把有益众生究竟解脱的法门给隐藏起来。为什么我们古代像华佗,传了很多很好的医病妙方,到最后都不见了?因为得到这个法的人就想:只有我知道的话,人家一定很尊敬我,或者只有我知道,我就可以赚很多钱,对不对?然后这边藏一手、那边藏一手,如果有人要,不得已要给他,减去一个药方子,二三十个药方子减去一个药方还是有用,但没有我的这么好用。这样一直传、一直传,是不是法就开始乱了。今天很多圣贤的无量无价的法门,变成断简残篇,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不得匿其正法,不要把这个当作生意行为。像我们在办黄庭禅,没有拿一毛钱薪水,讲课我们不拿一毛钱的薪水,所有的收入都作公家用途,因为一跟金钱有关,你就会把它看成自己的资产,度化众生的心意也就不同,就会匿其正法。


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若不同见同行,用观照心性实相本然的妙法,而选择在别的法里面,没有办法去照见心性本来的清真。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沉溺在术流动静之中,而耽误正法,让人误以为你的前人所教给你的尽是不堪入目的东西,叫损彼前人,损害前人的威望,这对于自己、对于别人都没有好处。这一段是在告诉我们了解了正法,应该尽力地弘扬,毫无隐瞒地、绝对不留任何一个招式在自己身上的、完全坦然、没有秘密地去公开、去传授。


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若是一直传,越来越偏差,后代的愚人不了解,就开始毁谤这法门,毁谤内观。不必内观不必外观,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甚至我自己的师兄弟也这样讲。不要毁谤,这样的法门没办法毁谤,因为心性在内,心性的清净与否,不是透过算数来的,不是猜的,不是靠运气的,而是靠观照、靠练习。愚人不了解,因为正法不得完全地传付而产生的毁谤。


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历经千百劫也不能弥补这样的过错。这是讲了解这个法门就全心全意地去传述,不能够有私心掩盖的意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冬至

  • 1803605imij

    一个心念,百班变化,千般烦恼,难舍难分。

    1817828hfjp 回复 @1803605imij: 原来六祖好牛啊

  • 禅的行者灬

    感受了几个月了,心真的就是一团气,动荡越大对人的捆绑越大

  • 潇凡666

    通过例子比喻对正邪清楚多了呢

  • 18610747ncj

    不离心意识参,不是真活。都是思维里的伙计。即便是加个气就能解释通透吗?无非头上安头罢了。

  • 当下观

    原来大悟的人好多!只是我们没有到那个心的状态发现不了!或者没有接触到而已!

  • 鱼莲_4c

    🙏🙏🙏🌹🌹🌹

  • 听友373208313

    感恩老师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吉平2010

    学习经典,理清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