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福德和功德有什么不同

40. 福德和功德有什么不同

00:00
18:01

修行人最大的志向就是超脱气数的控制,超脱因果轮回的枷锁。不论跑到哪,大家都在劝做功德,都在说做多少功德就有多少功,然后享受多少好处。为什么梁武帝造寺渡生、布施设斋、造桥铺路却实无功德呢?福德和功德究竟有何区别?修行到底靠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请讲师为我们来解惑吧!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现在翻开《六祖坛经》的第三品,这个《六祖坛经》在某一些章节很有意思,比较能够引人入胜,譬如第一品谈到他的一些故事;像是这一品谈到我们所关心的一些功德的问题。因为一般人认为修行就是做功德。累积到多少功德成什么仙什么仙,我们的看法是这样。但实际上究竟是不是这样,到底会不会这样?会这样当然我们就这样做,不会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只这样做,那可能我们会丧失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本文: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为六祖办了一个禅会。斋讫,吃完了,剌史请师升座,这个韦刺史他是做官的,刺史是官名。做了六祖的坐下弟子,请六祖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官僚就是同僚,同样都是当官的,还有很多老百姓,也有一些当官的,非常恭敬地向六祖行礼,就开始了第三品的一些问答。


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说,师父您所说的法,实在过去听所未听、闻所未闻,过去的一些疑问没听过人家是这样子这么合理的解释。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不过现在还有一点点小疑问,愿六祖慈悲来为弟子们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六祖说有问题可以问,我来为你们解释。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和尚就是师父的意思。师父您所说的跟达摩大师所说的宗旨一致吗?那我们来了解,达摩在中原来说叫做初祖,那二祖传给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那达摩是六祖的谁呀?很多代以前的师父。反正是在他内心是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个六祖的道从从五祖来,五祖从四祖来,一直追溯就从初祖达摩来的。当然他是有他的一致性,所以六祖说,当然是一致的。祖祖相传,就是一个真理,一脉相传的真理。如果没有真理可传的话那也不需要这些祖师的存在。


根本他们也可以不必说,就让我们各自去揣测好了。历任有这么多的明师在世,他的价值就是有一个说不破的真理需要一些明人才有办法去阐述出它的正路。我们现在的人总喜欢说,我们各有各的看法,各位这句话你是不是常听到?而且也很能吻合你的心意,你有没有觉得因为你有一个看法,这个看法受到尊重我会高兴,但是,究竟吻不吻合真理的真相,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明师的价值就在于他所说的话永远围绕在自古圣贤的同一条心上,同一个真理、同一个答案上面。你同一个问题问不同的师父,回答方式可能不同,但意思那个答案是一致的。


师曰:是。六祖说,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弟子听说达摩大师他刚从印度来到中国,正在找谁可以度,看到皇宫里一团紫气,有一个大有德行的人,将在皇宫里面去度梁武帝。梁武帝看到一个大胡子络腮胡跑到皇宫里来,然后谈谈谈,他竟然是要来传道的,就问他说:朕一生造寺度僧,说我一生最爱做的事就是造寺度僧。这个梁武帝他笃信佛法,也很爱做功德,他公布在大陆这么大的疆土里面,五里造一庵,十里造一寺,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陆的疆土里面还有很多塔、很多的寺庙,其实都跟梁武帝当时功德有关。当然也要做到像皇帝这么高的位置,富甲天下才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他说我一生都在做这个造寺度僧的事,盖庙,还度了很多僧侣在庙里面成道的。


布施设斋,舍尽他天下的财宝去做些护道护法的事情,设了很多斋食,让大众方便他们的修行,这样有多少功德?我们这样在问的时候会一句话念过,我们不容易揣测他在问什么东西?各位你去过中和烘炉地吗?那个地方晚上很兴盛,楼梯四百多阶,每爬一个楼梯你就看到一个扶手,那个扶手的下面就会刻着字,某某人献;每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立起来地方你就会看到刻字,刻某某人献;那个龙柱刻某某人献;那个牌坊刻某某人献;每一个东西都刻某某人献。如果盖一个庙你献了一对石狮子站在那个庙的前面很威武,你一定觉得功德很大,然后狮子旁边刻个名字,对不对?我们都在做这些事情,我们献了一个小小的东西,然后我们可能觉得晚上睡起来会很甜,因为听说为善最乐,笑得嘴巴很甜,因为功德很大,仙佛可能会特别护佑,我们都在这样的想象。所以梁武帝才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他的功德跟一般的常人是不同的。因为他盖的庙,不是献一个柱子两个楼梯的问题,他也不是献一个龙柱一间庙的问题,整个中国疆土里面你看他布施多少东西,那个心态我们要去比拟你才会了解他在问些什么东西。他说,这样到底有多少功德?


达摩言:实无功德。实际上是没有。我老实告诉你真的没有。就因为他这样回答,所以这个梁武帝拿起他的御杖就要追打那个达摩。各位看《达摩宝传》,然后他一看,哎呀,德性这么好,做了这么多善事,紫气冲天,竟然度不动?达摩驾着祥云就走了。梁武帝就这样。这个韦公就问说为什么实无功德?


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父您倒说说看,修行不论跑到哪大家都在劝做功德,不是说做了多少功德有多少功然后享受到多少好处;不是说做多少功德可以成什么仙什么仙,不是这样吗?师父,为什么实无功德,愿您为我们解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是真的实无功德,不要怀疑先圣所说的话!武帝心邪,不知正法;说武帝心邪,武帝心这么正,为什么说心邪?造寺度僧,布施设斋,造桥铺路,那种事可做多了,他心这么正为什么说他心邪?为什么又说他不知正法?那正法到底什么东西?为什么说他心邪?因为修行人最大的志向就是超脱这个气数的枷锁,超脱这个因果循环轮回的枷锁,这是大家所订定的最远大的一个目标所在,然而这个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是人间福报,耽著在人间福报上面而忽略了那个超生了死的正法。


有一个办法是可以超生了死的,而有一个办法是可以做很多功德获得很多的福报的,可以改变命运的,各位看过《了凡四训》吗?《了凡四训》说,他一生都很坎坷,为了改变命运他花了数十年不断行善,最后真的改变了他的命运,这故事很好,也很感人,也很诱发人向善。但是我花了半辈子时间在改变半辈子的命运,坦白讲,获得也不多。然后下辈子可能还有很多福报等着你,可是你还得投胎去拿。你拿到这么多好处的时候你会为善还为恶?还不知道。各位你现在看到达官贵人一定是上辈子做了很多善德的人,我们是可以理解的。那他这一辈子也得到了,那我们请问你所看到的达官贵人,单单拿这个权势做好事去还是做坏事去?大半可能挖了一个更深的坑。连下辈子都无法超脱的坑,那都是大有可能的。那种叫做人间的福报,因果循环之理。跟超生了死的办法是不一定有关系的。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说这一种是因果循环,果报不爽吗,你帮助人多少,以后会有多少人帮助你这是一定的。你捐多少钱给人以后你会获得多少财宝,这也是一定的。这就是所谓的人间福报的循环之理。


不可将福便为功德。福德是福德,但是我们通常通称功德,这个是需要区分的,获得人间福报部分称为福德。而功德另有别的意义。福德再大仍然跟超生了死的功德是无关的。因为这个是因果消长这种果报之理。那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功德?功,这个字,我们说做这个事情很有功劳,那是因为做得很成功,很成功才有功可言。功就是直接跟你去修行的这件事的目的有关的,能够达成那个目的的功效的,那我们才会叫做功。所以直接跟返本还原跟脱离气数的枷锁有关的,你所做的这个事情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而且正在前进,那我们才说功。


德呢,能够护持这个返本还源的目的的实效去发生的一切行为,那些看起来的行为,如果你很会做这些事,我们就说这个人很有德性。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跟这些无关的我们就说可能还没德性。所以功是直接发生实效,而德是护持这个实效去发生。什么实效?请问你的修行目的在哪里?你是希望下辈子有更好的福报吗?你有把握下辈子有更好的福报当然是好事,可是你有把握那时候你有理智去拿这个福报去做好事吗?那也是未必。就算你做好事又怎么样,只保证你下一辈子还有很多福报,那只表示这样而已。人间的苦海还是没有解决的。所以设定目标是要在修行道路上有所收获的人,那是要不只帮助自己度脱生死苦海,也要帮助他人度脱生死苦海。而所谓的这个生死苦海也就是气数的枷锁。能够达成这个目标的,超脱气数的,不再被轮回气数因果消长之理所枷锁的,这个目标,一切作为,叫做功德。


我们看《人生宝鉴》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敲打念唱、修桥铺路、救贫济灾此乃循环之理也,今世修善,来世享福,福尽善也尽,仍堕轮回。这就是公平的道理。我帮助人很多以后人家帮助我,帮助到尽了呢,我跟平常是没有两样的,这是非常非常公平的。经云: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前世我到底做了什么?好的还是坏的?看看我们这一辈子所遭遇到的,大概可以知道十之八九。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果你要知道你来世要做到什么,现在所做的大概我们也能推敲七成八成来。


如箭射虚空,力竭即坠, 说福德大小,就像射个箭,力量大射得高,力量小就射得低一点,不过你射得再远最后会还是坠在地上。那你没什么力气一射还是坠到地上,飞久一点跟飞得快一点,差别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所以,力竭即坠。


行之者成善人,成好人,不能成仙佛耳,说这个福德慢慢的积,就成善人成好人,死了就是善良的鬼,投胎就是有福报的人。这个就是因果循环之理,跟仙佛无关,这个叫做下乘法。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来看六祖的这一段的说法。什么是功德呢?功德是在法身里面发生的,不是在你的身外的境遇得到多少福报的事情来发生的,在真我的法身中。真我是一种能量,你的生命是一种能量。你早上起床的时候去感觉,有朝气,那是一种能量。如果睡起床了还感觉昏昏沉沉的,那也是能量,你的生命的品质。有的人生命品质很清澈,很强壮,气宇轩昂;有的人非常暗淡,非常昏沉,非常萎靡,那也就是能量。能量,老祖宗叫祂叫做气。西洋人叫做能量。那个气就是你的法身。你的气的清浊就是你的法身的清浊,你的气能不能清澈到脱离气数的枷锁,那就是你的修行的所得。


功德就在于你这个法身的净化清净的程度,净化到与无极之真相似,那祂的寿同无极;净化到与太极相似,那祂的寿同太极;像这样人,人为万物之灵,若是我们跟万物来比,那还算是净化了,还算是非常清净的;人跟人比,还有智愚,智跟愚来比,那智稍微清净一点。如果我们这样分,就分很多很多的。修行能否成功就看这个法身中净化的程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东西会不会坏,就看它里面的细菌有没有拿掉,那个细菌如果残存得越少,越少,少到一只都没有放再久它都不会坏的。那我们现在东西放着就是会坏,细菌多的就是明天就坏,细菌少一点后天坏,细菌很少很少可能可以放两个月。真的没有细菌是永远不会坏,科学是可以这样推。但我们没有办法做出真的没有细菌,只是这样而已。修行就是这么回事,浊阴能够剥除多少,这件事情来论功、来论德。


功德在哪里发生啊?在哪里检验啊?在法身中的纯净度,就在这里检验。那你说不是心吗?心是为了法身而做的阶梯而已。真正是在法身中。所以功德不是从福气多大来衡量,因为福气多大不是圣人眼中的衡量标准,因为再怎么大它终究是幻灭的,射出去的箭再怎么高终究是坠地的。因为它是因果循环之理。马祖说,若只有福德,就是外面的功德,不是内功,不知道怎么样来净化我们的法身,不知道怎么样打坐,不知道怎么样启动精化气、气化神的机制,不了解怎么剥阴取阳的功能,不求还丹,不知道阴阳怎么样在身中重新和合的道理。不性命双修,性跟命这阴阳两者不知道怎么合一,最大成一神道足以。死的时候杀身成仁,为国捐躯,一股正气也可以成三百年五百年的气天神,也可以这样子做。


我们现在在公庙里面去求神问卜(抽签),三太子、五虎千岁,这些就是所谓气天神。那这些都是所谓的神道,可以成为这样的成就,比人气数更高,正气也足以让人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个正气也可以让人来朝拜,这都有的。不过五百年之间的这种福报而已,天福享尽,神气不能团结,他也有气数,只是细菌比较少的东西,比较不容易烂,但终究还是会烂。因为还有一个会破坏他的永远稳定度的东西还是存在,神气久了不能团结,要转入轮回,故不惧哉,怎不令人害怕呢?所以福德跟功德是不同的,我们在这里要认识一下。


如来佛在菩提树下静修了六年成道,那他在六年之中,一个人在山林里面,在一棵菩提树下,旁边也都没人,请问,他在做福德还是功德?那就是功德。这不是福德可以做的。那个马丹阳为了修行,怕家里阻挠,因为他很富有,是员外,他装疯,然后被老婆关到柴房里面,趁着被关的时候装疯,没有洗澡没有洗头,就在那边暗暗维持修炼,修到成的时候,羽化登仙了。那他在柴房里面的时候做福德还是做功德?做功德。福德一毛钱也没做到。他连去度一个人也没,他连去捐十块钱也没,实际上是这样,但是他们都修成。很多高僧大德在仙山里面修成。所以我们一直误以为把这个福德当功德,实际上是有距离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 母亲冬冬南南安安

    感恩讲师,最近一直忙于福德,原来真正该放在第一位的是法身中的气的修炼

  • 邢wenhua

    感谢志工听打,好暖心

  • 喜卡

    感恩讲师 讲的清楚明白

  • 义剑斩情魔

    如恒河沙等生命布施,不如持四句偈,不如受持读诵此经

  • 感靈

    听到这,醍醐灌顶,内心莫名的喜悦感,老师的福德无量,欧弥陀佛!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1306113qntc

    感恩讲师.听到了真实义.心生欢喜.无比感恩老师.

  • 1306113qntc

    感恩张讲师.修行人最大的志向是超脱气数的控制.超脱轮回约哪枷锁.

  • 靜鳯

    功德就在与法身造化清静的程度,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