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什么叫“定慧等持”

45. 什么叫“定慧等持”

00:00
17:17

六祖说:“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那么何谓“定”,何谓“慧”,“定慧”是一体还是两样,“定慧等持”又是何意?张讲师博采各家经典,为您详解“定慧”之深意。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现在我们看第四品“定慧品”。定慧品专门对治顽空,对治以为静静坐着就是修行,对治以为不起一个念头就是修行,专门对治这一种人。


我们现在看它的内容。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六祖告诉听闻佛法的大众说:各位大德,我们这个法门是以“定”“慧”这两个字为它的主轴。


那“定慧”是什么呢?我们要解释一下。静中能见本性、本体的清明的实相,叫做“定”。在静中能够专注在这个实相上,我们称为“定”。应用分别中也能见本体清明的实相谓之“慧”。在日用生活里面,在说话中,在运动中,在喜怒哀乐中,在运筹帷幄中,在日夜的奔忙里面,一样也能能够专注在本体清净的实相上,可以应用,那个时候才叫做“慧”。也许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是从静中开始练习起的,但是那个常定是要定在你的日常生活动静态中都能够定得住。定得住什么东西?他心性的本然的实相,在应用中也能够维持这个清真,那个时候叫做“慧”。


定慧等持就是静中也能照见心性实相,维持心性的实相,应用分别中也能够照见清净的实相,在应用分别里面,你你我我、高高下下的情况下,在荣辱的情况下,在生灭的情况下,在来去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够在这么分别动乱中照见实相,本体的实相即是定慧之本,所以“定慧”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静中也见到实相,动中也见到实相,什么的实相,本体,本体是什么?我现在讲得心、性,那你开始得往里面慢慢观照,就是那一股能量,在黄庭中那一股能量叫做心,全身能量里面,包含黄庭那一股能量里面都有性。性是那一股能量的天然造化规则、造化特性,所以才称为性。佛经五千多卷里面,谈性的几乎篇篇都谈,但很可惜的是,找不到一篇告诉你性是什么。


各位,你找找看,《心经》里面有没有谈到性是什么,有吗?没有。《金刚经》里面有谈到性是什么吗?在《楞严经》里面有谈到很多性,那性是什么呢?没有,都没有谈到。这个原因实在是我们东土众生的无缘。佛家顿法一千年,渐法一千年,末法一千年,这是如来佛亲口说的,我道三千年,第一千年是什么?顿法。第二千年?渐法。顿法就是把最直截了当的性理心法直接告诉你、写给你,这叫顿法的经。渐法是不直截了当,绕圈子绕半天,反正绕的过程里面也还指引的出最后的目标是渐法。末法直至心性的没有,就剩下敲打练唱、术流动静,你看看现在是不是剩敲打练唱,行善团、功德会、念经团、穿袈裟、剃光头,就这剩下这些。我们现在在中土,在中国,我们所看到的经论,都是唐三藏当时到印度去取经取回来的,各位我这样讲对不对?查一下唐三藏的年表,是在第一千年顿法里面还是在第二千年渐法里面,查一下就知道,他是在渐法里面。也就是说唐三藏取经的时候,取到的是顿法的经还是渐法的经,就是渐法。因此,顿法在哪里呢?其实没有取过来。


正法眼藏,其实它是一个障,正法眼障,这是我师父告诉我的。它其实是一个障,其实是顿法的经,其实是没有取过来,里面是谈什么?心性本来造化性命为何,就谈这些东西。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心经》所谈到的就是一个心,三心四相,我们看到《金刚经》谈到一个实相,那到底性是什么?性做什么用?性到底为何?实际上是没有谈,有的话,你拿一本经给我拿来看看,实际上是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读经读不通的原因。本体讲的是我们本心本性,本心本性其实是一物,本性里面能觉知能感应的那个部分叫做心,能造化的部分我们就称它为性,它其实是一个东西。本体的实相,动静中都能够体验,静中体验我们称为“定”,动中体验称为“慧”。从七情来说,定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在《中庸》里面所说的中。慧就是发了,动了,应用了,分别了,还能够中节叫做和。中什么节?中本性造化规律的天然节度的节。不然中谁的节?中你的节还是我的节?那天下还有真理吗?就没真理啦,中谁的节?大家都必须承认,中本性造化的实相的节,这就是所谓的定慧。定慧其实就是《中庸》里面中、和。


我们看《修身捷径》里面这段。不留丝毫人欲谓之定。往内觉观,剩下气息脉动的本然。达到天理流行謂之慧。而在喜怒哀乐里面,在它静谧的时候,在它非常奔腾动荡的时候的那一股能量,还是看到丝毫不留人欲,叫做慧。就后天而言,物来顺应。就是慧。就是它怎么来,我们怎么应付。那个叫做后天我们人世上的慧。我们会说他应付得很好,这个人很有智慧、很聪明。物往勿追,定之义也。物已经过去了,心就不要再飘荡了,他很能够持自己的心性,有那个定静的能力。这种是从后天来说的。


我们来看《顿悟入道要门论》,对境寂然叫做定。唯有持住自己心性平衡的功力。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也。在动中在分别中,在应用中,还能够照见清真实相,在任何的应用里面,都不染上贪嗔痴爱等等,这个叫做慧。


我们看《传心法要》,以定治乎乱想,这是定的意义。以慧治乎无记。无记就是什么?无记空,前面讲过,对不对?什么都不想的那一种空,叫做无记空,其实是顽空。定是治乱想的,太乱想就要用定来治它。然后以为都不想就是进步了,那不想的话,那也没有办法帮人,也没有办法发意,也没有喜也没有怒,对不对?形同草木之无情,那一种要用什么东西对治呢?用慧,所以我们知道慧就是一种应用,玲珑自如。对治功终,则对境而念念归宗。对治的方法从定中练习、从动中练习,但当这个对治练到成熟了,对着境,不论它动还是静,念念归宗,那一刹那一刹那对内的觉观,起心动念,一念一念之间,都依附着心性的本然实相。遇缘而心心契道,当缘在动的时候内在也跟着动,当它动的时候还是维持它的实相,叫心心契道,这就是所谓定慧的意义。


我们再看《顿悟入道要门论》这一段,触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机者慧沉。这是用反向来说定慧的意思。处境生心,万念一动内心就开始跟着奔腾,那个定得功力就很差,寂寞而忘机,外面已经动而忘了怎么跟它呼应怎么互相感应的,这个趣味,那个慧就不见了。好比说,看着一副很美的画,说没什么,不分别不取舍,玩个游戏坐个云霄飞车,端坐不笑不叫,有没有?那就少了什么?趣味就不见了,那个慧就不见了,从这个方向来告诉我们说,什么叫做定,什么叫慧。这样定慧,各位了解意思吗?像这样的资料库我电脑打开随时都一堆,不能讲太多了,我随便抓几句,比较有代表性呈列给你看,因为各教经典这样子归类,我做很多年了。


所以读经典最好不要限定在一个教,虽然你很崇拜你的那一个特别的教的教主是特别的优秀跟特别的崇高,但是不应当去鄙视他教,把他教鄙视的比你那个教更低,那样叫做有没有分别?那个才叫做有分别!不是这样吗?不论你信奉哪一个教,不论它如何崇高,它都告诉你不要分别,不要分别,其实他们一样的成就,才能够留下那么多美好的经典,但是很可惜各教经典一起研读的人显然是很少,因为在儒教就相信孔子最真,在佛教就相信如来佛最真,这就有一点鄙视他教情况,存在的话,就不容易得到触类旁通的法喜。


再往下看,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大家不要以为定慧是不同的。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慧是一个东西,因为都是从本体上来说的,不是两个。定是不动之意,不动于本体实相,而慧是能于分别运用之时,依然对本体实相维持清明的觉知。这个叫做慧。所以定慧是一个东西。


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定跟慧是一个体,一个用,将实相用在日常的分别中,叫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你所谓的慧发生的时候,那是因为慧里面有定,不然它就不称为慧。即定之时慧在定,你所谓的定,是因为它慧也能够存在的时候,这个定才称为定。慧如果不能存在,那个定不叫作定。


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所以定慧是一个东西。为了阐述它的静态跟动态,为了阐述它的体跟用,勉强用两个字来区分它,其实是一个东西。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所以学道的人不能够说,先把定弄通了,然后再来发慧,或先把慧弄通了,再来发定,这个是错误的。


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做这样见解的,就把一个法看成两个本了,没有两个本。天下都是一本,学道就是一个本,以谁为本?以道为本。道在我身中叫什么?叫性。就以性为本。性你怎么去觉知它? 能觉知那部分叫什么?叫心。所以又说以心为本。这样了解意思吗?一个本,从来没有两个本的。


我们看《仙佛合宗》这段,问曰:坐忘论云,有《坐忘论》这本书里面说,勿急急求慧,说修行一开始不要急着求慧,急着伤定,那个定还没有稳,你急着求慧,急着求动,那个定就养不起来。伤定则无慧矣。那伤定,慧就出不来了。此说是否?这个说法对不对?他的师父,伍子说:此言非也。说这个话是错的。盖人之性体,灵照是慧,性体里面的清真去觉知清净实相的这个真知,叫做慧。


动而发用,用的时候从哪里用,从耳曰聪,从目曰明,这一个慧用在耳的时候听,就是清楚的实相,用在看,清楚的实相,而回光复其本体则名慧名定,而观照它的本体的时候,有时称它慧,有时称它定,从动静来说。是名慧于定,不名慧于不定。所以慧是因有定一起的,才叫做慧。不名慧于不定,不定的时候根本不配称为慧。


定此慧,则名定,不定此慧,则不名定,所以定,这个词,怎么来呢?也是因为慧已经俱足了,它才称为定。不定则此慧不名定。不定在慧就不称为定了。我们好比说,这张桌子好了,这个桌子是桌面先成还是桌底先成?这桌子一成的时候谁先成?它是一起成的。对吧?你随便拿一张纸,它是正面先成还是反面先成?它成是一起成的。定跟慧就这么回事。它是一体的,是没有办法分的。


彼云定中求慧。说先定再求慧?那就明明白白把东西看成两个。它不是两个,这一个成,那一个就成了。不过我们可以从静态中去体会比较容易。而这个意义偏向定。我们可以这样说。说,彼云定中求慧,那定是什么东西呢?定是何物?又以何物求得慧呢?这个就是把它看成两个,这是错误的。


继续看下一段本文,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嘴巴里面说了定慧等持等等很好的话,可是心中却不持这个定慧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我们在理念上了解了定慧,我们可以来写一篇有关什么是定什么是慧的好文章,我们可能比赛我们可以第一名,可是问题是这个真正的定慧在你的心性内能不能行持?那个才是定慧的所在,各位对不对?这不是一个论文比赛,而是在你的心性的行持上。


若心口俱善,内外如一,定慧即等。如果心口能够都一致,外面说得好,里面心性也很好,内外是如一的,那定慧即等。定跟慧是一个动词,它不是一个名词,也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一个动词,在你身上要用的来的。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说自悟修行,修行是往自己身上来的,不在于诤,不是跟别人去比的,定慧这个事情,是我们心性的体跟用,在你自己的里面,不是在跟别人比较的,这件事情是要反求诸己的。


若诤先后,即同迷人,在一个团体里面共同修行的人,最容易发生这个状况,我跟他差不多时间进入,你看他都已经这么进步了,而我现在我还感觉不到丝毫进步,想起来真是气馁了,我想我要早一点离开了,这种人多不多?很多。比起来,然后又泪水汪汪的,我也看过好多。这种就是怀着一个什么心来修行? 诤。可是你所修行的真正目标是在内,没人可以诤的。都是一切在内,而且早就俱足,你只要发现它,这就可以了。


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不断胜负,胜负心,这个是很糟糕的,因为它会掩盖了我们心性的实相。却增我法,增了我的执着,增了法的执着,却增我法。在《金刚经》里面有这么一段,无我法者,无我,也无法。也就是这篇谈到我法。不离我、人、众生、寿者相,出了一个争胜心,就已经堕入了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62915ujuz

    感恩张讲师,从黄庭禅到今天,站桩两个月多了,身心在不段提高。感恩🌹🌹🌹🌹🌹🌹

  • 戒烟好难哦

    感谢张老师的详细讲解,学习了很多,感觉自己又离佛近了一步。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106

  • halen_vz

    物来顺应、 物往不追 ~都是慧👍

  • 土硅

    最好的解读,购买了张老师所有书籍音频学习,感谢张老师

    Hope_ew 回复 @土硅: 请问您在哪里买的?

  • 1569375orjm

    讲师讲的"定慧”一听就懂,感恩!!!

  • 荷香水清

    感恩老师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_丶若影

    感恩

  • 积_德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