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内在的烦恼像蜘蛛网一样打成一团,内心纠成一团,你是一直揪住那个让你烦恼的人不放,还是往内观照?该怎么做才让您拥有在任何情境下都安宁自在的能力?看看镜中那个一切具足的你,你相信自己本来就是佛吗?人人具有佛性这又该怎么解释呢?敬请聆听讲师的精彩讲解。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
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说,我今天告诉诸位一首无相颂,待会就会谈到,“各须诵取”,每个人最好有空就不断的诵念,去体会它的意思。“在家出家,但依此修”依照这首无相颂里面的教付去修持,在心性上不断去检验。“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如果不懂得依照我的无相颂去观照你的无相的心,无相的性,那么纵然你把这个无相颂的文字全部都已经倒背如流,也没有一丁点的益处的。
听吾颂曰:现在六祖就要来谈这首无相颂,我们来一起欣赏:说通及心通,因为这一章是谈到念经的问题,所以这边所谓的“说通”就是讲念经的问题。就是只是在口上念,念得非常的流利,这样还不够,还要能够往内觉照他的心也是那样通用无滞,叫做说通及心通。“及”的意思是说念经的目的是要来验证你的心,在念的过程不断思索我的心是不是跟经文的意境是一样叫做说通及心通。及,就是连接在一起叫做及。
如日处虚空。就好像太阳高高挂在天上,什么黑暗的角落都照得到。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而这个如太阳高高挂在天上,这个太阳比喻的就是见性。见到你的性,你的性什么来做的?气。刚刚我不是说心是什么做的?气。那性呢?也是气。那就奇怪了,那心也是气,性也是气,为什么心跟性这两个字不一样呢?心,讲的是祂精粹凝聚之最精妙处;性,讲的是这团气的造化的规则,都在同一个气上面发生的。所以我说,心也是气所做的;性也是气所做的。
好像水分子,水分子也是水,水里面有没有性?也有性。那水里面的性也是要在水分子里面见真章,不然你要去哪里找?它还是藏在这里面,一样的意思。“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所以想要修行有究竟只传一招,观照。所有干扰本性造化的因素都卸除,剩下本性的造化,让祂全然的显现。“出世破邪宗”,这就是要解脱所有我们世上的枷锁,解脱我们的轮回枷锁唯一的办法。除了这个,什么都不谈。我们念经典就是要会推演其意义。他既然说,唯传见性法,就是顿法。所以其他的所学的法通通可以放下。
例如说,谈神通法术的跟这个见性是完全没关的。谈跟过去的三世因果跟这个也都没关的。你可以见性但是三世因果你可以不了解的。那个尧那个舜到升天的时候还不相信自己要升天,他还说那是迷信。天神要来接他,他说你再讲,再讲我砍你的头。当然,有一些人还未升天就已经了解过去未来,那都无所谓的。但是如果升天的条件是因为圆满你本性的造化,如果老天爷在你圆满本性造化尚未完成前,把你可能干扰因素都堵截掉,那是无上的慈悲。假如在你本性造化还未圆满之前,祂给你太多的能力以至于迷乱了你的方向,最后竟然忘了要追寻只有本性造化这一条路,那所有给你的这些能力都适得其反。都完全可以阻断你的道路。所以,圣圣仙佛所传的只有一招,见性这一招。要出世就得靠这一招。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法是没有分顿跟渐的。那我们常常谈到顿跟渐。顿,就是最直接的;渐,就是慢慢接近的。一个是从核心下手的,一个是从边缘来入手的。比如说念经,就是从边缘入手的。比如说,造桥铺路、布施造福这是从边缘入手的。比如说,叫你去观照你的心性去启动你的心性,那个是从根源处来入手的。法其实没有分顿渐,但是,迷跟悟是人有很多种根器,是有差别。为迎合这些度化各种不同的人而设的所谓顿渐之门。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就仅仅只是传述这个见性门,这就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最不容易了解的地方。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虽然法有八万四千多种,说法各宗各有不同,但最后的目的只有一个,见性。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烦恼是因为未曾对里面观照,观照就像一把灯,一把灯走入地下室黑漆漆的,你只要灯一照的地方,那个地方有什么就一目了然,我们往内去感受我们的内在就像一把灯。当你闭上眼睛在最烦恼的时候如果你一直想外面的人,那里面的暗还是暗,因为它缺乏灯光来照耀。当我们内在的烦恼油然升起,我们七情六欲在里面跟蜘蛛网一样打成一团,你只要眼睛闭上往内一觉观,到底那个能量的原貌为何?它立即就回到原相来。所以烦恼来自于不懂得观照叫做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说观照这个学问每个人应当所学。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当邪见攀附来的时候我们烦恼就发生了,邪见攀附在心头一丁点气机的动态上。正来烦恼除,当你起正见的时候烦恼得以除去。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但最后的究竟,邪正都不可用,邪见是一个对待;而正见也是一个对待。你一定看过这样的事,或者你曾经经历过,当你去排队要买电影票的时候大家都排的井然有序,有一个人插队,趁你不注意就混进来了,然后你不想理他,待会趁你不注意又混到你前面去,他节节高上去了,看到后面的一堆人义愤填膺。真是没有水准,没有道德,真是没家教。视同我们如无物,然后越讲越义愤填膺。犯错是他在犯。那个难过是你在受惩罚,他可乐得很。对我们那边错误惩罚是谁?是自己。我们阻碍的还是自己的性。
所以你以为的正义凛然,是足以杀伤你的本性,那种正还叫不叫做正?那不叫做正,那个叫净相。所以在《心经》里面有无垢无净这个问题,人的知见里面最严重的是净相跟垢相。垢相就是肮脏的。邪见的就是垢相。垢相其实并不可怕,那是因为大家知道它是错的。唯有一个净相是最难除,修道越久越难除,因为他越觉得那样是理所当然的,跟第一正确的。为了维护这个正确所以我不得不义愤填膺。因为义愤填膺所以我摧毁我的本性。请问各位,你修道目的是何在呀?是为了维护什么?生生的种性。刚我们在强调唯有一个见性这一门,对不对?结果为了维护我的尊严我的正见,然后摧毁我的本性,这叫做本末倒置。所以虽然邪来烦恼至,要用正见来除,那是渐法,暂时的法门。终究邪正都不可用。清净自无馀,也是可看它清净的原貌,如水的静谧就看它的静谧,如水的奔流就享受它的奔流。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菩提在自性中本自具有,菩提就是无上道,菩提是真清净,真空,是智慧都可以。菩提在哪里?就在本性中本自具有。“起心即是妄”,起任何分别的心在这个气机微微的动态上通通称为妄想,垢相净相都是妄想。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刚刚所谈的正,它是属于净相,这个净相的心也是虚妄的一种,是对待的一种。“但正无三障”,把垢净都放下,把邪正都放下,往内觉观只看它的真相。各位看这里,这是垢的还是净的?是正的还是邪的?什么都不是。它是什么?就这个东西。我在比喻什么,当你看内在的义愤填膺,它到底是正的还是邪的?当你看着内在的慈悲心我想请问各位是正的还是邪的?你一定讲那是正的。但因为我坚持这个正,而看不起那个邪的时候,当那个对待一起的时候,你的烦恼就在里面又重新生起。
你可以有非常非常好的仁慈心,但你一定要往内觉观的时候要知道,它只是微微比较软、比较温的一种气血盘踞在你的胸膛,你一定要了解这个真相。你才不会被自己的高超的德行所迷惘,你才不会在修行到天天我常常有慈悲心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程度已经很高了。我觉得我的程度很高那个略略微微的一丁点骄纵发生在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本性还圆满吗?没有,那一刹那你的本性已经摧毁了。所以净心是在妄中的,把净垢跟正邪通通放下,那个时候叫做正,叫做但正无三障。三障,贪嗔痴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要修道,行住坐卧皆有道,行住坐卧皆有禅。喜怒哀乐之中皆有中和之道可言,不是只有在宁静的时候才有中和之道可言。六祖说,抡刀上阵亦得见性,说,为了国家,跨着战马拿着大刀,上阵去杀敌了,还可以见性。你说你们教的是这样?杀人还见性。不是我说的,是六祖说的。说轮刀上阵,去杀敌还见性,因为反观内在,外在必有不得已要选择的事情,生为一个国家成员,国家有难你岂有缩头缩尾之理?那当然是要上阵,保护我的家园。那你上阵的时候你在过程中你不断反观自己这是什么?激昂的气血。还是只有这个东西,其他一物都附不得,叫做“一切尽不妨”。要动态中也不妨,要静态也不妨,在奔忙之中也不妨的,在非常顺境中也不妨,在逆境中也不妨的。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开始观照,自己的过错在哪里?粗略的过错在哪里?像切磋琢磨,《诗经》里面是这样说,切磋琢磨。像雕刻一样,你这个原木拿来你想雕刻什么样子,你第一要拿的是什么雕刻工具,你会先拿大刀子、大斧头、电锯,是大的,看得到的,明明白白要切撕先削掉,然后略略有一点雏形然后拿小磋刀,用砂纸,然后你再慢慢去琢磨。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有很多的修行人是这样,切磋还没开始,一开始就很努力在琢磨。你有没有发现你一开始实相钻研很久然后人家一看就一目了然的很大缺点还是没改进,对不对?睡到快中午了还不起床,在家里饮食无节、娱乐无度,你看得到的,然后他的佛经里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然后他念得倒流利的。这就是不懂得先切磋再琢磨,这只是一个比喻。你当然可以双管齐下。但大的毛病先去掉是为重要的事情。你非常浮躁,你可能经不住人家讲你两句,但你要求别人却非常的深,有没有可能?非常有可能。你可能佛经都背得很熟很熟,但你还是依然如故,依然自我,依然自视,有没有可能?是非常非常可能的。所以常见自己过,先切磋,这是第一要务,跟道就慢慢越来越接近。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在我们的人群里面有智有愚,智者有智者的想法,而愚者有愚者的想法,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那个愚者都有智者的想法,而智者换成愚者的想法才是很奇怪的事。“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各行各的道,在你的道里面求其安然。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道就在你的生活里面;道在你的境遇里面;道就在你的气运里面;道在你的命运里面。从你的行住坐卧里面、从你的命运里面、从你的境遇里面去修道,道已经在你身上。如果离开了道,离开了你的境遇、离开了你的命运、离开你的色身,你还要再想去别的地方找道,离开了你所处的地方,远到新疆、远到西藏、远到美国去找道,终身不见道。为什么?因为道在身中。反观就到了。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度了一生之后,到头来想一想,我这一辈子到底在干吗?那个道到底在哪里?想得非常懊恼。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实际上那个道在哪里?那个佛在哪里?你天天都抱着佛睡觉的,朝朝还共起,而且每天早上都跟祂一起起床的。“ 起坐镇相随,坐着也相随,起着也相随的,语默同居止。”说话的时候跟不说话的时候也是在一起的。“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一丁点你都没有跟那个真佛离开过,就好像身跟影它两个永远是在一起的。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想要了解谁是佛?正在念那个经的人就是。原来他是讲无相颂,然后他写这个无相颂要给谁念?要给你念的。那你正念念念到这里的时候“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那个语声就是你,世下无人只剩下你。你就是佛。可是这个只在逻辑上可以建构,回去晚上睡觉的时候照照镜子看看镜中的自己,这就是佛?你都不敢相信。你会不敢相信,你不知道里面有神性,你不懂怎么启开祂,不知道怎么样从修中避开你的烦恼对待,那些污染跟枷锁,我们的神性一直都被隐藏。但还好,那个神性一直都在。那就是组成你生命的这个能量,那股能量就是佛的去处。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想要见真道?真道很难懂。但是去除阻碍真道的因素比较简单。当你行得正,想得正,想得好,说得好,做得好,这样就行了。各位这样看简不简单,你想的好不好?不要再嫉妒那个同事,不要再设计他,不要想办法报复,你想的是好的;待会下了课,我们走在路上我们回家我们想的一切都是好的;我们坐上了公车,我们看到老弱妇孺,我们想的是好的;我们让她坐,想的是好的;你说请坐,你说的是好的,你做出来你做的都是好的;你只要行的正,那个道在哪里?你的心就没有挂碍了,心就开阔了。心一开阔,性已经在里面,那个性就是道,本性所具足的。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如果没有道心,没有开阔的心,没有放下对待取舍的心,就如人在乌云下一样,暗的,是看不到太阳的。看不到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修道的人,不因世间的是是非非而扰乱自己的清真,叫做不见世间过。不要说真正修道的人然后旁边有一个人在插队,问他说这样对不对?他说也没什么不对。问他吐口水再丢垃圾对不对?也没什么不对。没有什么是跟错,然后让满地都是垃圾跟那些人,不是这样。真修道的人就特别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不过这个对错,不来扰乱我的心性的安宁。真修道的人特别是有原则,外在特别是有取舍的。我看到很多修行很好的老长者,穿衣服就一定这样穿的,左手先穿进去,右手再穿进去;脱衣服一定右手先脱,左手再脱。你改天稍微给他乱了一下,他有点不安。他很守规矩,他有很多取舍的,这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没有从内在放下对待取舍,我们是没有办法进入真正修行的。真修行的人不让世间的过错扰乱你的心田,他有很大的智慧可以去运筹帷幄,可以去因应,可以去应付,但是内在的心性永葆祂的清真。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看到他人的过错,自己义愤填膺,自己扰乱自己的本性,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犯他的过,我可以纠正他,我可以用各种方法,我可以不管他,我可以纠正他,我可以严厉指责他,我可以温柔去劝说他,你有很多很多办法我想我不必教。什么样的情况用什么办法最好,你自有抉择。然后你问老师说,老师那什么办法是最好的?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古圣先贤也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古圣先贤也有非常柔软的身段,也有非常强硬的手段。所以什么办法最好,你自己抉择,但你外在的抉择会不会扰乱你内心的安宁,会不会让你的本性造化又开始被掩藏了,这是你必须要透过非常深度的观照跟练习的。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只要把心上的烦恼的对待知见拿下,我们就可以解破一切的烦恼,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讨厌的事,心头必定比较紧,让它自由地存在;贪爱的时候内心一定比较痒,比较松,不要跟它走,只要让它存在。不论是憎还是爱,是贪还是嗔,当这个习气发作的时候在内心毕竟是一丁点气机的感受萦绕在你的心头,不要跟它走,但让它在,头脑也不跟它跑,头脑随便它,但我观照我的内心它的级数它的实相,盯住这一点不要放,你就可以长伸两脚卧,好好地安眠,好好的睡觉,失眠也没关系,让那个动荡的气血存在,无所谓。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所以内在的学问是深,可是要度化往外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权变,有个变化,有个比拟,他能够接受到哪里呢,我们就讲到那里,未必一定要把最深的学问给拖出来,所以方便就是,深的人直接讲心性,破除所有文字之障,那些经典都可以烧。所谓迷的人那你必须要有一本经典,有个依靠,有个什么祖师说,对不对?所以度化他人因其才气而做权变,叫做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自己一定要了解本末的问题,自己一定不是个法执的人,才是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当对方的内心的诚能够因为你的感化而发生的时候,它的自性即自显现。当我们内心的诚能够持守得住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感应到对方,使对方内心的诚也能够显现。梵语里面所说的实相,中文里面所说的诚,《中庸》里面特别谈到诚,是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涵。但这有需要我们深度的内观再来验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就在你的日常生活里面。不离世间觉,那个真觉不是离开世间求的,这个真静不是在静中求,是在动中求的。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开你应该办的事,离开你应该尽的责任,应该打拼的志业,而想要得到菩提,你以为菩提都躲在山上找的吗?不是的。在城市中找的。你以为菩提是在身心非常安宁的状况得的吗?不是的。在动荡中照样得的。如果我们以为离开世间才能找到菩提,那就好像我们要求兔角一样。兔子没有角,兔子只有耳朵。鹿才有角。如果你要在兔子头上找角一辈子找不到的。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这跟我们刚刚所说的意思是一样的。正见,提起正见,我应当这样,我应当这样努力,我应当这样才是有志节,我应当这样才是有出息的人,我应当这样才是高尚的人,这是正见名出世的第一个暂时做法。邪见名世间,当然我们贪嗔痴爱不断缠缚的时候得世间,可是究竟邪正都要打却,邪正都要放下。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想要出人头地才去努力,我们不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跟颜如玉才去读书。我们不是因为我是人家告诉我我是第一的,我是最棒的,所以我才有兴趣,那些都是暂时的。往内一觉观,当你尊卑全放下的时候,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打倒你。所以邪正尽打却,都放下。菩提自性已经圆圆满满的在身中发生。
此颂是顿教,最直接的教法就是直指见性意图,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迷的话,在经累劫,不了解心性还是不了解心性,种了再多福田,施了再多的恩,累劫轮回还是依然在发生。但悟的人,刹那间,原来如此。往内觉观原来真是实相,原来菩提时得来的这么样的容易。但我们修行常常是这样,背着老娘找母亲,身在大海反觅水。你看过这种人吗,我的眼镜在哪里,在哪里一直找,我老婆就干过这个事。一直找,一直找,我说先找找你的眼睛,她一摸,哦,在这。我的眼睛在哪里?在这。然后翻箱倒柜都找遍了,我们老干这个事,这并不好笑。我们身在大海里一直找水,我们身中背着道,全部都是道,我们在找什么?在找道。我们日日本性在长养,我们在找性。我们在找我们的心,我们不懂怎么安我们的心。我们往往喜欢往反方向的方向走,迷闻经累劫,再多的劫也找不到,悟呢,刹那间就在我们里面。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法成佛。特别谈到,言下见性成佛,希望众生现在就见性成佛,就了解见性成佛之道。所以我们知道见性是刹那间,每个人当下都可得,千万别谦虚。然后有些人会问我说,那张讲师你见性没?我若不能见性请问跟各位在夸口什么?有些人说你这话很夸口,我若不能有这个把握,请问我在这里做什么?否则浪费你的时间。
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这个时候韦使君跟这些同为官僚的,还有外面的道俗很多都聚一堂听六祖说法,无不醒悟,就了然于胸,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说真是太好了!我们岭南这个地方有真佛出世,这是何等的福气跟缘分啊!
我们是何等的福气与缘分
感恩!20220105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冬至
豁然开朗,感恩讲师
太透彻了
第一次听到讲师讲他老婆
丫子子 回复 @丫子子: 第二次听讲师的六祖坛经
我感觉张讲师就是一个见性的人,否则不会讲的这么了然清楚的。
上官文欣 回复 @1569375orjm: 能明悟内心感受真相的人,就有了见性的基础
讲的真好👍
道在身中,反观就到了
随喜赞叹
请问拨云见日在哪能看呢
黄庭心学 回复 @成己成人w: 拨云见日 修行原理,可以在网上搜,下载电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