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神秘的“登龙术”?向荀子学习如何防范身边的“危险人物”

8. 神秘的“登龙术”?向荀子学习如何防范身边的“危险人物”

00:00
22:13

【本集注释】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中行氏,东周时期晋国六卿之一,前632年成立,前490年败亡。中行氏的直系先祖是中行恒子。中行桓子,姬姓,中行氏,名林父,因中行氏出于荀氏,故多称荀林父,谥号曰桓,史称中行桓子。荀林父为纯臣荀息长孙,大夫逝敖之长子,智氏始祖智庄子的兄长。

 

孤臣,古指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今指当为有自己的思想和个人操守,不追求名利权势而趋炎附势的人。

 

登龙术,是指飞黄腾达、成名成家之术。

 

吕惠卿,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一直在朝外辗转,历任翰林学士、知军器监、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 

 

【精彩摘录】

在历代王朝中,最稳定的统治方式往往是在朝堂上放两个派别,让他们相互争斗,而君王在上调控,维持微妙的朝堂平衡。便如北宋神宗变法时代,王安石代表主张变法的新党和文彦博等代表不主张变法的旧党便是这样两个派别,而即便是积极支持变法的宋神宗,也不会把旧党彻底请出朝堂,因为要是朝堂一团和气,还要皇帝干什么?

然而,大臣们并非不是新党就是旧党。变法取得一定成效后,王安石最终被清除出朝堂,皇帝重用的吕惠卿便身份微妙。他是新党出身,王安石的好友,却多次暗中陷害王安石,是王安石罢相的主要造成者之一,虽人品为众人所不齿,却被皇帝重用,担任执政。

有人解读吕惠卿之暗害王安石是权力斗争,而皇帝重用吕惠卿是明知其人品不好,仍看重其材。

然而,王安石曾经评价吕惠卿“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就是说吕惠卿可是大贤人啊,别说现在的人,就是古代那些先贤儒者都不容易和他相比啊。难道王安石昏聩如此,竟不能识别吕惠卿的阴险狡诈吗?

如果换一种方式解读,吕惠卿的行为就很容易解释了– 他无非是看出了皇帝的需要。在变法已经有一定成果的情况下,新党势力大涨,旧党已经无力将其制约。皇帝看到新法充实国库的好处,所以不会启用旧党执政,但继续用王安石的新党执政,又会让新党继续扩张,超出自己控制,而新法也开始出现副作用,必须在必要时能够修正,王安石这样的新党肯定不会接受。皇帝因此左右为难。此时,吕惠卿突然出手攻击王安石,正中皇帝下怀– 吕惠卿本来是新党,朝堂上的旧党都仇恨他,而吕惠卿又攻击了王安石,使新党视其为叛逆,因此他在朝堂上四面皆敌,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皇帝。此时,如果皇帝重用吕惠卿,他只能按照皇帝的意志坚决贯彻新法,而一旦皇帝决定停止对新法的支持,吕惠卿却只能乖乖听命,没有任何反抗之能。自古君王喜欢使过而不喜欢使功,也就是说对于有功之臣总是赏赐菲薄,反正你接受了也不会感激他,而对于有把柄在自己手中的往往放心使用,因为不怕你起二心。在一些制度不完善的企业中,未必没有领导也是这样想。

吕惠卿,便是和荀子在稷下学宫一样的“孤臣”。

吕惠卿因为孤臣的身份而被宋神宗任命为王安石的接班人,而荀子因“孤臣”的身份,也被齐王任命为稷下学宫的祭酒,可说因为两人的所作所为正好符合了领导的需要。

 

【本集小结】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看到某个朋友忽然变脸,在公司或团体中变得谄媚或者激愤得不正常,就要多多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如果这位是要走“孤臣”路线的,最好敬而远之,不要想着挽回友情,利益最是无情物,要有足够的警惕和防范,不要无端给自己惹来麻烦。替君王清除异己,自为“孤臣”的做法,是一种政治投机,其实成功率较低,只是偏有一些人物喜欢这样做,结果伤害的往往是自己亲近的人。因此,我们了解这种小聪明,更多的应该用于防御,而不宜效仿。真正有理想的人物,也往往知道它的危害而懂得怎样拒绝它的诱惑。

 

【下集预告】

孙膑,更可谓高人,但这位高人,也并不是百战百胜,下一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走麦城的孙膑告诉我们什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