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怕死”的道家告诉你如何适应不完美的世界

10. “怕死”的道家告诉你如何适应不完美的世界

00:00
18:25

【本集注释】

道家、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以免自取其辱。寓言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影射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全文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

 

杨朱,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 ”,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精彩摘录】

道家对生死的第一种看法,可以称为“避世”,代表人物应该说是杨朱。

提到杨朱这个人,大家并不熟悉。据近人研究,他应该是秦国人,生活时间晚于墨子,而前于孟子,对他的理论批判者居多,大体认为他的理论包括有两点不能为社会道德所接受的内容,第一是自私,第二是纵欲。

从现在的文献看,纵欲是后人强加给杨朱的,但自私并不是,孟子便这样评价他-- 拔一根头发可以让天下人获益,这样的事儿杨朱也不会干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这么看,咱们中国春秋时代也有葛朗台和夏洛克啊。可是,如果看历史里的杨朱,其实是个颇为有趣的人。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出门的时候穿着白衣服,回来时换了身黑的,家里养的狗因此冲他狂吠。杨布大怒,举着棍子要打狗。杨朱说你这是干吗?如果你家的白狗出去,变成个黑狗回来,你不也会感到惊讶吗?

杨朱是个诙谐有趣的人,并不是葛朗台。他的“自私”核心是“贵我”,也就是认为个人很重要,这无疑是道家注重养生,看重生命思想的延伸。这一点,很有点儿“我的小屋风可以进来,雨可以进来,国王不可以进来”的高傲,却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似乎是矛盾的。试问,都象杨朱那样只顾自己的利益,国家谁来爱,谁来保卫呢?但按照杨朱的逻辑,则是家里每个人过好了,家才能好,每个家都过好了,国才能好。我们讲的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杨朱讲的是小河没水大河肯定会干,小河有水大河才会满。

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呢。

然而,当时的封建上层是没人会支持杨朱的,试想,老百姓都那么注重自己的利益,诸侯国王的利益往哪儿放啊。所以,杨朱的书后来被禁绝,他也成了被遗忘的人物。

杨朱那么看重自己,面对这种乱世,怎么苟全性命呢?他的思路是“避世”,也就是说世界既然这么乱,我就躲开吧。遇到麻烦我绕着走行不行?

这个思想发展开去,便是隐士的道路了。所谓隐士并非人们想的那样高尚,本质上是失望于社会,虽然有能耐,但不关心整个世道的方向,只要自己能过好就行的消极人群。最初的小隐是往山里躲的,但世界的开发已经让空间越来越狭窄,苛政猛于虎,已经道出了隐士的辛酸,宋朝的时候,想躲开体制已经落到与老虎毒蛇为伍的地步了,何况今天?于是上档次一点儿的隐士便藏在了都市里,宅了,所谓中隐隐于市,而更高级的隐士则是隐藏在皇帝的身边,狐假虎威,保证自己不被世人所伤,这就是大隐隐于朝。

 

【本集小结】

当世界不公的时候,也许将其扳成公正才是仁人义士之所为。但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进步自有其规律,所有揠苗助长的最后都不得不回头补课。或许仁人义士们的努力对此有推动作用,但人类社会的绝对公平肯定不是我们有生之年可以期待的。当你无力补天的时候,不要对世界悲观或和世界较劲儿,要想到我生也有涯,从而学会适应不完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能够赋予你的空间中努力前行,而为人生获取最大的价值。

 

【下集预告】

道家对于生死有三层哲学,我们讲了杨朱,算是一层,讲了老子,也算是一层,计算起来似乎还是少了一层。这一层,便是庄子。庄子的思想,或许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对我们也自有启迪,让我们在向诸子百家借智慧的第十一期里面,一起来欣赏庄子的逍遥和睿智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弥陀佛般若波罗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