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外儒内法的真相

15. 外儒内法的真相

00:00
13:23

【本集注释】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邓析(545-501)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他第一个提出反对“礼制”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精彩摘录】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一点的确有明显的表现,在各国政治中表现出色的,往往是法家,纵横家,名家以及兵家的弟子,儒家多少有些“惶惶如丧家之犬”。儒家的思想总是政治正确,或者说理论正确的,但面对现实问题,仅靠理论正确常常碰得头破血流。这种事情,我们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也见得很多了。

例如宋襄公面对楚国的军队,带着一面“仁义”字样的大旗,按照儒家的思路进行战斗,他认为自己统帅正义的军队,不能半渡而击,不能在敌军没有列阵的时候攻击,不能抓头发斑白的俘虏,不能追杀受伤的敌人,估计是想通过这种仁义的做法感动对手,让他们惭愧而投降,或者让自己的部下因为敬仰自己的品格而超水平发挥。结果当然是吃了大败仗,自缚手脚的宋军溃败,宋襄公自己也负伤以致身死。“仁者无敌”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境界,面对战争,罪案,外交等问题,光靠理想主义没人买帐,很难拿出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来。

汉武帝推崇儒家,看中的是它支持大一统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同时可能还有一个阴险的思路– 儒家的臣子虽然做事不是第一流的,但它的宗旨强调君臣各安其位,造反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时,由于他们不擅长解决实际问题,即便是造反,成功的概率也比较低。

这就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用人哲学来了– 第一要务不是能力高低,而是所用的人不能反噬,形成对管理者的威胁。仅仅从负面角度来看这种用人思路是不全面的,避免有些人“乱群”,也就是在组织内部造成动荡,也是上位者在管理中的重要职责。用能力稍逊但威胁更小的儒臣处理日常工作,不能说汉武帝错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50699sfya

    有深度有功底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