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致虚守静】虚、静、观、复——认识了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大聪明

113.【致虚守静】虚、静、观、复——认识了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大聪明

00:00
22:44

一、经典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

二、本期摘要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于丹,上一次咱们说到了《道德经》里的一个观点,“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所有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的诱惑,有时候会让我们的目标变得越来越虚无飘渺的让自己越来越气馁,越来越不满,用老子的话来讲,那叫“心发狂,而人心一狂了以后就不知取什么,舍什么了。


不知道大家上次听完了以后是不是对自己当下的日子有点感悟,大家也觉得心发狂不好,但是怎么样能够让切实际呢?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真的找到一条实实在在的道路,看清眼前的是非,能够做出取舍呢?今天咱们接着来说《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从字面的意思来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人要尽可能地腾空内心,消除妄念,让心灵达到一种虚灵境界,达到一种虚灵空际的境界,那让自己保持着真正的清静与安静,看世间万物纷纭循环,在循环之中观察它循环往复的规律,了解它的真相。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无论世界上什么样变化的繁复的事情,都会在时光的循环中各自回到它的出发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归于本性,反归于根,这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是自然的规律,认识了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大聪明。


不知常,妄作,凶”,如果不认识什么是常态,常理,而轻举妄动,破坏归罪,那就必然会遭遇凶险。“知常容,容乃公”,认识了什么是常规,常理,才会有平常的包容心,一切都能包容才能够坦然,有了公心公德。“公乃王,王乃天”,坦然地有公德才能够担任首领,担任了首领,才能符合自然大道的天性。“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符合自然才是最高的大道,符合大道才能天长地久,一个人倘若认识了这些道路,终身不遭凶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循环。这一章有点复杂,因为里面牵扯到了好多的概念,不着急,关于安静的学问要靠时光修,关于清静的心性要靠自己,我们且自从头,一字一字地悟起来。


“致虚极,守静笃,先来说这六个字。致虚,守静,是老子教人的一种清静工夫,这个“致”字是让你去追求,努力达到的意思。我们都知道阳明先生提出的致良知。人怎么样才格物致知,得到知识,进而去得到自己的良知呢,这是一个追求彻悟修炼的过程。而致虚也是一个过程,人从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到逐渐有,这容易。小孩子没有知识,家长教了,老师教了,反复练习了就有知识了。一开始年轻人的一个家空空如也,逐渐地买家具,买小装饰,慢慢家里东西多了,这就是由无到有。那么,接着再由有到无,致虚的过程就不容易了。


“空故纳万境,静故了群动”,人其实是要把一些不用的东西断舍离,然后才能够逐渐让自己腾空,达到这样的一种虚,所以说是腾空呢,就是让自己心里面原来郁结的成见,心机,塞在心里的焦虑、惶恐,有一些是属于杞人忧天的东西,用虚灵把它散尽。


有很多人现在都愿意打坐,打坐是干嘛,不是睡觉,也不是枯坐,其实打坐真正的过程是放空,有很多人都问,我应该想什么,我应该执著于呼吸吗,我应该数数吗,我脑子里是想祥云还是想大海?其实很多人都说,打坐的过程就是什么都不想,大伙儿说那么简单吗,你试试看,什么都不想才是最难的。


现代人忙碌,所以有些时候生命需要一个休止符。你看现在人们大多数不是营养不良,而且营养过剩,所以都市的白领里面流行一种轻断食,就是这一周中有那么一天两天,其中的一餐两餐,可能只喝一些果汁,吃一些青菜,不吃主食,不吃大鱼大肉,这还不是彻底的辟谷断食,这只是轻断食,就是让自己过于劳累的肠胃消化在这儿减轻一点儿负荷,其实这都是腾空和致虚的工夫。


第二句叫“守静笃”,腾空了以后还要守得住,安静这件事情是一种空鸣的宁静,只是因为我们现在思欲活动,外在扰动都太多了,所以心灵有时候是闭塞的,有时候是拥堵的,有时候是狂躁的,有时候是焦虑的,真能静下来吗?静是一种能力,静是一种效率,静才是明明白白,静也如同《大学》里面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人是安静下来以后才打开了自己的思考力。致虚、守静都是为了消解心灵的屏障和那些混乱的心智,把那些心发狂的妄念丢掉,让自己通过断舍离,回到真相,回到起点,回到当下,通过安静达到效率,身蓄后养,储藏能量,这就是真正人回到本初了。


打坐的时候很多人是闭着眼睛的,但那不是睡着,是为了让你心灵的眼睛睁开,摆脱碎片化和眼下的零乱,真正回归到起点,看什么呢,“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天地玩物,生机盎然,循环往复之中,我们要观察到它的周而复始,用虚际,沉静的心去看宇宙玩物的运动变化,诚心诚意守着静,一定会达到空鸣的境界。


第一说了虚,第二说了静,现在说第三,叫观。观我们好像不陌生,观察观察嘛,其实大家知道文化这个词怎么来的吗,就是观出来的。《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是让人先观而后察。观什么呢,两个坐标,第一是天文,就是看自然,第二是人文,就是看社会,看自然要了解时节消涨,四时往来的变化,叫做察时变。观人文,要能文而化之,用价值观留化人心,化成天下,这就是文化这个词最早的由来。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两句话有一个相同起点的字就是观,《说文解字》上面解释,“观,谛视也”,就是专注地凝视,从表象看到它的骨子里去,“观而后察”,从眼睛看到心里的明白才叫真正有所观。


我们经常说天地大观,那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幻象,有多少瑰奇都令人叹为观止,观了以后才有观的念。现在经常说一句话,说你都没有观过世界,哪儿来的世界观呢,所以我们得学会观的功夫。


观其实是中国人做学问的一种态度,要照着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要受情感欲望的影响,所以它要在虚静中去观。这是冯友兰先生一个观点,他认为老子整部《道德经》讲的学问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观,而观的前提是致虚、守静,就是让自己明净下来,腾空心中,不带成见,再放开心眼去看懂这个世界,这叫做观了。


观什么,咱们接着说第四个概念,“无以观复”,观察循环往复。大家说不是观新鲜的生长吗,不是观进步的事物吗,为什么要观循环往复呢?世间万物,按佛家的说法叫“成住坏空”,一样东西的新生是他成了,一个小孩成形了,一个小草小树成了它的面貌,一件事初成了它的格局,成一段情义,成一段姻缘,这都是成。成的时候大家充满了欢喜,因为它有生机,它有希望。接下来,就从那个柔软的,最初的成,到了坚实了,扩大了,那就是住下来的,它终于要停留到它最丰盈饱满的状态。但是住一阵子,不管是你住的房子,养植物、动物还是姻缘情感都有它坏的一天,人再长生不老,其实也都有身体机能的衰减,有自己自然而然的老化,所以坏着坏着就像老房子一样,会有一天归于坍塌,那就是空了。


空其实并不是一种寂灭,空是以另外一种形态复归到了一种新的成之中。中国人认为空多么博大,天那么大,我们叫它天空,比天更大的我们叫它太空,太空中有各种星球,天空中有各式各样的现象。所以我们的生命到空以后,又回到循环了,所以观复就是看大的循环往复。


我们看得见大历史的循环吗,其实读史的人为什么有《资治通鉴》这一说,以史为镜,看见我们今天历史的舞台上,所上演的一切人性的表现,都是历史的重复。有的人叫着一个外国的拗口的长名字,有的人穿着稀奇古怪的古装,但是他们的表现是跨越时代,跨越语言的,因为人性的卑劣和人性的高贵,总是交替的,循环的,上演在不同名目的剧场里,这就叫观复。也就是说人生致虚极,守静笃,打开自己明亮的眼睛,看见万事万物的循环,我们怎么样了解它的规律和它的成长。当我们置身于宇宙的大循环当中,我们就不再纠结一个小点,我们就不在一个得失上压上我们所有的荣辱悲欢,我们就不会再跟孩子较劲,为了某一科的成绩,我们也不会再不放过自己,只为了一点点虚荣心。人放不下当下的一个小纠结,往往是因为你的坐标还不够大。如果要真是见了天地,能够观察到这样的周而复始,人一定就会逐渐逐渐地辽阔起来。


 “致虚极,守静笃,玩物并作无以观复”,我们这一次就讲这一点,但是这里面有四个概念,什么是真正的虚灵呢?什么是真正的清静呢?什么是我们自己由眼到心的观而有所察呢?什么是世间循环往复的状态呢?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大道。我们还记得吗,《老子》第二十五章里:“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独立而不改就是静,周行而不殆就是动,可以说动静相生,在一切的循环之中,各返根源,这就叫做复,而这个复要让我们看到,掌握了这个常规,我们才能够知道虚静,恬淡,清寂,无为是生活本初的状态。循环往复不过如此,不被那些表面的那些激动,幻象耽误了我们内心的判断,宇宙大道无非是在动静相生中周而复始的,人生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真能做到宠辱不惊吗?那要有大眼光,有一种真本事叫做致虚,守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74643155

    因为我的爱情观体系不是很完整。。谢谢您于丹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平静和安心的法宝。。我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于丹 回复 @听友74643155:

  • 福星开心

    于丹老师感谢您!您辛苦了!您讲的太好了,爱你呦!

    于丹 回复 @福星开心: 谢谢

  • 龘龘China

  • 听友74643155

    于丹老师我还很想听您多说说关于爱情婚姻吗?总觉得有点少。。

    于丹 回复 @听友74643155: 这个课程不宜讲太多爱情婚姻啊

  • haizi1988

    666

  • 轨轨gg

    于丹老师,谢谢您

  • 念旧_2mz

    很对

  • 开心宝宝丸

  • 大赫读书会

    很幸运,遇到于丹老师,学习很有用,修身,修心

    于丹 回复 @大赫读书会: 谢谢您的肯定。

  • 麦田守望_b2

    老师讲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