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原文
知足者富。——老子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
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古语
二、本期摘要
大家好,前几天咱们一直在说《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接下来的一句话很简单,叫做“知足者富”。今天,咱们就先说说“知足者富”这四个字。
我先亮出观点,人要明白了不知足的害处,才能够有眼下的知足。我有一个女学生漂漂亮亮,很聪明伶俐,家境非常好,独生女儿。她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外校理工科毕业的男孩子就追求她,那个男孩子比她大几岁,当时已经毕业,有正式的工作,开着一辆自己买的小捷达,每天接送这个女孩,呵护这个女孩,在大家的眼里呢,郎才女貌,他们俩是挺合适的一对。小女孩也很享受这种爱情。但是等到这个姑娘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她就上了研究生,,家里面就开始不满意了,觉得这个男孩子学历太低了。男孩子就拼命打拼,终于上了个硕士,结果男孩子硕士还没毕业的时候,女孩子上了博士,家里觉得这个姑娘很争气,给她买了一辆宝马。男孩子的压力好大就只能出国,再去念一个留学的学位,他必须要进一个外企,当一个年薪几十万的咨询师,还说年薪不到一百万的话,他是张不开嘴求婚的。男孩就这样一路都在挣扎着,这场爱情的马拉松已经将近十年了,突然有一天这个女孩很崩溃地跟我讲,她的男朋友爱上别人了,我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她说这个男孩子哭着跟她讲,那个女孩子也没有她漂亮,也没有她学历高,那个女孩子只是很温柔地疼他,崇拜他,男孩说只有在她那里感觉自己是个男人。女孩说从来没有觉得份爱情有可能失去,因为我一直都比他强,我督促他是为了让我们俩有一个更幸福,更美好的前景啊。这个爱情他不如我,怎么可能失去呢?
这就是一个关于不知足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我们在生活里很多人都会遇到,你说人为什么会知足呢?就是当那个男孩子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终于回身转意,回到这个女孩身边的时候,这个姑娘马上就结婚了,而她的家长也对这个男孩子很好。这就是人懂了不知足的害处以后,才知道知足其实是一种安全和保护。我们经常由于过分的自信,而会不知足,觉得假设的前提是这个感情不可能失去,或者我就在奋斗中,我的身体这么年轻,不可能垮掉。人有的时候是不知足,存着侥幸心理,我再往前一步,那就是锦上添花了,我再往前一步,那就是万人瞩目了,我再往前走一步,就是一个传奇了。但是那一步有多大的风险呀!
今天再来说《道德经》新的一段,对阐释知足者富会有更深的理解,就是第四十四章,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段话说的也是振聋发聩。
“名与身孰亲”人都爱名誉,虚名跟你的自身生命相比,哪个跟你更亲呢?
“身与货孰多”除了爱名就是爱利,那货物这个东西要囤积多少,生命跟财产相比哪个更重呢?
“得与亡孰病”人得到的时候都很高兴,但是得到就有失去那一天,哪个让你的内心更伤痛呢?
问完这三个问题,老子说“是故甚爱必大费”。过分的喜欢,沉迷,吝啬,破费可能会更多。也就是说人都是有软肋的,喜爱点东西是人之常情,但是甚爱就过了。人爱的财物,但是有很多爱财的人死在财上,人说重情,但是有很多人执迷于情,最后累于情,乃至殉情。有人说爱子女,是个无私的父母,但是有多少溺爱子女的人,子女就成了败家子。
“多藏必厚亡”,人储藏的东西越丰厚,损失有时候更重大。所以老子说“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要知足才不会自取羞辱,人要知止才不会遭遇危险,可以保个天长地久。
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里认为,老子主张人是要有一定的得,得和失不是完全对立的,但是要有个分寸
德国的汉学家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在《<道德经>的哲学》这本书里面分析《道德经》的“知足”,他说道家的圣人之所以知足,因为他们知道何时停止,因为如果不知道何时停止,在逻辑上意味着不知足,那欲望就会不断地重现,人也就接近了凶险。所以基于人性,古今中外都能够看得到人没有危险的意识才会不知足,不知止。不知足就是在自我占有的边界上无限地放大,不知止就是在前进的路上,不管障碍,不管陷井,一味的冲锋,这样的人生其实是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上,把自己放在最危险的一个境地上。
“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这件事不是通达透彻的人,没有见惯世间沧桑的人是不太容易放下的。人生前半生在用加法,后半生在用减法,用加法是必要的积累,用减法其实是防范风险对自我生命的解脱。儒家教人是怎么样积累起客观的足,从自己内心的荣誉存在,一直到家国使命,道家告诉我们更多地是知足,开启你的智慧,了解对自我的评价,以及再不知足往后会有多大的风险。
人要知道了风险以后,评价一下自己拿起与放下的平衡值,就知道自己现在在什么位置上了,也就知道自己现在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态度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三十三章到四十四章,讲了人在名与利之间,如何做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细水长流,柔软胜刚强,这是我们以前都讲过的概念,大家发现了吗?《道德经》讲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可以融会贯通,用它的思想化合起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的当下,也是判断自己的取与舍。
听完之后,有一个疑惑,我们说要知足,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不知进取呢?比如学习知识,也要知足吗?
于丹 回复 @花辞树以叶为美: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当然不能知足啊
老师辛苦了
于丹老师感谢您!您辛苦了!生命中因有您幸福多多!我特别容易知足,能活着我很知足,能听到您的声音我很知足,我经常跟孩子说,知足者常乐,进取则更其乐无穷。
于丹 回复 @福星开心: 🌹🌹
听了您的节目,我的三观发生改变了,谢谢您!
于丹 回复 @tdmb: 希望你越来越好。
我已开通,为什么播半截?
这节讲得真太入人心了
感恩老师的分享,收获很多,有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