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州县官的银两》:通过雍正的“火耗归公”改革始末,看税收改革的前世今生

历史丨《州县官的银两》:通过雍正的“火耗归公”改革始末,看税收改革的前世今生

00:00
31:01

通过雍正的“火耗归公”改革始末,看税收改革的前世今生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在很多人心目中,清朝内部腐朽不堪,在西方冲击下更加溃烂,由此开启了我们屈辱的近代史。


对清朝的单一刻板印象不仅让我们普通人持有片面的认知,同样也使得很多历史学家难以深究清朝本身的复杂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曾小萍,希望用自己的研究来证明,清朝也在积极探寻着转变与革新之道,尤其体现在康雍乾三朝的财政制度改革上。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为什么不全是官员贪腐,而是地方财政的无奈之举?


乾隆是怎么坑爹的?雍正提出的“耗羡归公”到底是怎么被乾隆玩完的?


别着急,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历史学家一起,重新审视大清王朝的财政。这一次我们的注意力不是宏大抽象的数据,我们要关注的是“州县官的银两”。


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稳定财政的根源


1、问题:空虚的国库与地方财政赤字


1722年康熙去世,国库存银仅为当年税收的27%;各地藩库亏空巨大,比如山东亏空超过60万两白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清朝财政空虚?


2、清初不稳定财政的根源:中央与地方的巨大矛盾


要知道,封建王朝赋税制度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课税制度,土地税与人口税是税收的重要来源。但因为封建制度里的官僚体系早熟,财政与税收也呈现高度中央集权的样貌,地方政府是征收税款的发起方,但收上来的税款都属于中央,由此导致地方与中央在财政问题上关系紧张,矛盾集中。


宋元明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地丁钱粮”,这些税收由县一级的州县官征收,一部分上缴中央一部分自留,而自留的部分也被规定了种种用途,故而经常造成地方财政的短缺。


3、清初的非正式经费体系


满清入关以来,延续晚明以来的财政体系并加以修改,形成一种复杂的“非正式经费体系”:


州县官征收的钱财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供养层层上级;


中央规定严苛,限制州县官自留的税款,地方官员捉襟见肘;


总之,并非是层层官员的贪污腐败造成了亏空,而是亏空最终导致了腐败的发生。所以清初的地方官员们会想办法在征收税收时缴获一些灰色收入,这部分灰色收入一部分被用于地方政府日常运转,一部分则进了官员自己的口袋。


二、盛世的原因:火耗归公改革


1、何为火耗归公?


火耗的说法,起源于宋,指的是押送钱粮的附加费用,用以弥补白银融化成银锭与送到中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


它的地位很微妙,既是非法的加派,又被日益默许其存在,被认为是州县官和地方政府的合法收入来源。


雍正想要推行的“火耗归公”是将征收火耗正式纳入帝国整个财政制度,使得地方政府真正有自己的合法收入。这一改革,不仅能够弥补一部分国库的亏空,更为重要的是能增加地方可支配收入,用“以公养公”的原则来盘活地方政府。


2、雍正如何推进火耗归公改革?


首先是奏折制度的确立,使得皇帝与地方官员有了直接沟通的可能性,免去中间官员传话,皇帝与各省决策权力增强。


其次,雍正并不是从上而下地强硬推行改革,而是鼓励地方官员自己提议,来不断改进改革细节,并且由此出现了“河南模式”与各省因地制宜的改革态势。


田文镜与石文焯确定的“河南模式”首先成为范式。南方省份如四川、贵州灵活应变,对铜矿征火耗税也取得成功。


可以说,“火耗归公”改革是中国帝制晚期历史上第一次向亏空的根源宣战,并且引发地方政府财政彻底重组的跨时代改革。某种程度上,这次改革也正是康熙开创的盛世能够延续下去的原因——雍正朝的财政改革不仅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库紧缺的危机,同时还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紧张局面,保证地方稳定长久的收入来源,并且给予地方足够的自主权,去处理财政收支具体事务。


三、改革的障碍及其失败


1、改革的障碍:欠赋、逃税与基层官僚的腐败


但对于清朝整体的封建制度来说,火耗归公改革就像一次极具活力但并未动摇其腐朽根基的尝试。欠赋、逃税以及基层官僚的腐败依然深深扎根在中国广袤帝国的乡村生活里,其中尤其以江苏三省,也就是江苏、江西和安徽的情况最为严峻。


针对这块硬骨头,雍正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清查,他任命了一个来自别省的调查组,令其交上了一份“清册”。在此过程中,清查组受到了百姓与乡绅的反抗,官员内部也勾心斗角以保全自己的利益。最终,虽然调查组呈交了一份关于江南地区的财政“清册”,但是江南的赋税仍然暧昧不清,中央的权威与势力难以彻底厘清江南地区内部抢夺资源的问题。


江南清查案的失败反映了火耗归公改革的短板,江南劣绅地痞攫取了地方权威,本质上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漏洞,官僚体制本身存在缺陷。雍正想要彻底推行财政改革,却无力直面官僚体制的诸多弊端与漏洞,无力处理江南地区的社会问题,最终江南地区所欠税款变为悬案,不了了之。


2、火耗归公失败的根本原因


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无力提高收入水平,满足不了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的政府收支增长。


除此之外,乾隆以及嘉庆没有保障地方政府对于火耗归公的自治权,最终将各省的火耗收入收归国库,彻底丧失改革初心。


同时,与英国的白银贸易急速增长造成通货膨胀,税收却没有调整,原有的火耗比例再也无法满足官员与地方政府需求。


以上种种导致火耗归公改革失败,清帝国这次勇敢的革新,彻底落下帷幕。


书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作者曾小萍

撰稿人:尤月

编辑:咸休 云琪

主播:1号麦克

制作:万玥工作室

监制&运营:劝劝 曾馨仪

总编辑:马晓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injiantie

    清朝也在积极探寻着转变与革新之道,尤其体现在康雍乾三朝的财政制度改革上。改革的失败包括当时土地分配不均和税收制度的缺陷、改革难以深入到官僚体系的核心从而限制了改革的成效、改革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乾隆时期的好大喜功和贪婪奢靡导致朝廷收紧对火耗的管控、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依赖火耗收入的地方官员,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抵制这一改革,导致改革难以推进

    大能猫13 回复 @jinjiantie: 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宣传苏联么,本质他们都是都是特权阶级,同样的美国总统州长都是民选产生,当然宣传民选。特权是通过垄断重要资源,警察军队获取,资源会偏向他们,所以你所谓的改来改去还是截取底层资源。

  • 有Lin

    要补充地方财政缺口,应该搞转移支付,把富地方的税给穷地方。火耗归公不就是承认在税上加税

  • 静静的大湖

    历史惊人的相似

    心追寻 回复 @静静的大湖: 跟现在差不多

  • 农民不会种地

    建议在45分钟一课。最近的书都解读太短了

  • 勤奋者健强

    可见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从根本上是经济利益的分配!永恒的主题!

    大能猫13 回复 @勤奋者健强: 清朝县级用来收粮,当然重要,可是随着农业税取消,县级官员的重要性降低,他们垄断土地卖房子,住不起,但不会饥荒。最可怕的是清朝的朝廷不断制造银子,贷款给县级

  • quicylu

    相似江小涓的一本书 专政社会的通病

  • 燃斧滴凡人

    话筒换了吗?嗡嗡的

  • 夕死可也

    清税率百分之三,但是老百姓负担后面有百分之三十,都是这些地方官员搞的,地头蛇比强龙可怕

    tonysen5777 回复 @大能猫13: 认同,政权既然不合法,自然要分赃,李自成得了天下,总不能让刘宗敏拿两万块一个月的死工资

  • 硬派老生_龙哥

    👍

  • 龙飞111

    哪个时代不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