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鸿雁

小雅·鸿雁

00:00
05:05
鸿雁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 劬(qú)劳于野
爰及矜人 哀此鳏(guān)寡
鸿雁于飞 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 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 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 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 谓我宣骄
小雅·鸿雁
鸿雁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大雁,《毛诗正义》里有记载,说:“鸿雁春天就来到北方避暑,秋天它就飞到南方去避寒。”这种候鸟的生活习性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因为那个时候到处都在打仗,乱世中人们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居无定所,心中充满了不安全感。而农耕时期,人们又非常眷恋故土,讲究落叶归根。我是哪里的人,就一定要回到那里去,乡里乡亲都会惦记着我。有一首歌叫作《把根留住》,一听就会让人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很多人在外漂泊的时候,都会觉得心里面是有愁绪的,有不安全感,于是看见鸿雁就引发了共鸣。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肃肃”是鸿雁扇动翅膀的声音。鸿雁的体型比较大,所以它振动羽毛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比较大,不是那种小麻雀“扑棱棱”的声音,而是有一种哀愁感。“劬劳”是辛勤地劳动,指那个被征去做劳役的人,他这会儿在野外奔波劳苦。“矜人”就是贫穷和生病的人。“鳏寡”我们是知道的,“鳏”是失去了妻子的人,“寡”是没有丈夫的人,这里指的是那些破碎的家庭和流离失所的人们。这一句就是在感慨这些可怜的人、孤独的人要背井离乡,所以倍感哀伤。
这里讲了好几种悲,一种是身体上的劳累和辛苦,不能够休息;一种是心灵上的孤独,流离失所带来的漂泊感,没有人可以和我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就是在这个悲伤的时刻,我偏偏听见了鸿雁扇动翅膀的声音。鸿雁在南北之间飞来飞去,寻找舒适的地方栖居,我们作为人也是一样的,四处奔波,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安居立命的角落,这是多么地让人伤感。这一层又一层的悲哀是一直推进的,你感受到那种难过满得快要溢出来了。“哀鸿遍野”这个成语正是出自这首《鸿雁》,说的就是那些流民,他们到处漂泊,像没有根的浮萍一样,像鸿雁一样发出阵阵的哀鸣。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垣”和“堵”都是墙的意思。这段读起来就更加让人难过了,这些人已经流离失所了,但劳役竟然还逃不掉。他们依然要每天辛勤地去筑墙,到头来他们筑了那么多的墙,自己却居无定所,没有容身的地方,就好像你辛辛苦苦地盖了一辈子房子,自己却住在茅草棚里,一切都只是为别人做嫁衣。你双手建造的美好生活,却不能够享受。
所以最后一段诗中就很清楚地说: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能够感同身受的人,聪明的人,就能够听出我在歌唱的是辛劳,但总有一些人他们会觉得,我只是在发发牢骚而已,他们是不懂我的,就像我们在《黍离》中说的那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懂我的人一听就知道,我唱的是大家的悲伤和忧愁,但不懂我的人,只会觉得活着就不错了,你只不过是干了点活,发什么牢骚,就好像自己有多大的功劳一样。
这种冷嘲热讽,对别人随意地指手画脚,这个世界一直在发生,直到今天。我们看不到人家辛劳的那一面,就不能够理解他,人与人的悲欢总是不能相通。有的人穿衣吃饭,就可以过得很好了。但有的人除了穿衣吃饭,心里面还会有很多充沛的感情要表达,这就是人跟人的不同,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读完这首诗我们会发现,它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劳役的痛苦,还讲了一个特别深刻,也特别悠久的文学主题,就是人在旅途的孤独感。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感受到这种漂泊的孤独呢?比如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打拼,你咬紧牙关,还要跟家人报喜不报忧。
此时,当你尝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或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物品,你突然觉得要是此时此刻在家里,身边有那个最想念的人,和最好的朋友们在一起,那该多么好,“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在这个时候。你心里面有了那么多的感情,却找不到安放的地方,就会觉得心疼的情绪格外地沉重。所以我们在漂泊的生活中会努力地寻找一种稳定感。这不仅仅是要物质上的稳定,更加是要给自己的心灵提供一种情感上、情绪上的归属。
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会知道,情感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不由你控制。一个在外乡工作的人,生病躺在了床上,难道能控制住不想家吗?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辛苦的,但如果有一个安定的家园,有亲密的家人、朋友和爱人,有生活中的烟火味道,这些小确幸,就会缓解人生的劳苦。在背井离乡无处可依的时候,心里可能会有一份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渴望,就算只是想一想,眼下的日子也会显得好过一些。我们会在脆弱的时候,控制不住地想念这种小确幸,控制不住地想要回家,这和这首诗里那些看到鸿雁就触景生情的人是一模一样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