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B幼学琼林卷三,珍宝2

11B幼学琼林卷三,珍宝2

00:00
01:53


可贵者,明月夜光之珠;可珍者,璠玙(fán yú)琬琰(wǎn yǎn)之玉。

【译文】值得珍贵的是越南的明月珠,大秦的夜光珠;值得珍视的是鲁国的璠瑜玉,西序的琬琰玉。

《搜神记》载:隋侯出行,见蛇被伤,救而治之,其后蛇衔明珠相报答,其珠夜光可以照堂。

璠玙、琬琰:美玉也。凡“王”字旁的汉字,一般皆与玉有关,因为“王”就是“玉”的本字。孔子曾曰:美哉璠玙,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屈原在楚辞中也有“吸飞泉之微夜兮,怀琬琰之华英”的美誉。



宋人以燕石为玉,什袭而藏;楚王以璞玉为石,两刖(yuè)其足。

【译文】宋人把燕石当成宝玉,用缇巾箱匣重重叠叠地包里密藏;楚王则将璞玉当作石头看待,两次砍下卞和的脚。

燕石为玉:宋国有一个人把燕石当做玉,用十重黄色的丝巾包藏起来。《阙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缇巾:黄色丝巾。

什袭,谓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卞和:楚国人,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王,结果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认为是欺骗自己,先后砍去了他的双足,后来文王相信了卞和,剖开璞玉,果真得到一块美玉,起名为“和氏璧”。

刖: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字的左边“月”为“肉”,右边“刂”为“刀”,割肉也!



魏侯之珠,光照十二乘(shèng);和氏之壁,价重十五城。

【译文】魏惠王的宝珠,光芒可以照亮前后车二十馀乘,和氏璧的价值很高,可以用它来换取十五座的城池。

惠王之珠:战国时魏惠王,曾吹嘘自己有玉能照亮前后十二乘车。《史记》魏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颗。

和氏之璧:和氏璧被赵国得到后,秦国言欲用十五座相连的城换取它,可谓价重矣。后来就出现了著名的历史故事“完璧归赵”。



鲛(jiāo)人泣泪成珠,宋人削玉为楮(chǔ)。

【译文】鲛人哭泣的眼泪化成了珍珠,宋人以玉雕琢成楮叶真假难辨。

鲛人泣珠:鲛人,中国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生物,即美人鱼。鲛人神秘而美丽,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搜神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南海水中有鲛,在水中生活像鱼一样,从来不放弃纺织的工作,它哭的时候能眼泪化为珍珠))后有成语“鲛人之泪”“鲛人泣珠”。

削玉为楮:传说宋国人用玉刻削成楮树叶,放在真楮叶中很难分辨真假,足见技艺之高。



贤乃国家之宝,儒为席上之珍。

【译文】有贤能的人是国家的宝贝,读书人是席上的珍品。

儒为席上之珍:这是孔子曾经说过的话,意思是说儒者就像席上的珍宝一样等待人来聘用。席上之珍,成语,比喻至美的义理或人才,出自《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比喻美善的德性或人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