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第七品第三讲解读】机缘品第七:法达接受惠能大师的点化

【坛经 第七品第三讲解读】机缘品第七:法达接受惠能大师的点化

00:00
05:58

在《机缘品第七》的第三篇,有一位名叫法达的僧人前来拜访惠能大师,他七岁出家,时时诵念《法华经》,但并不能理解经文中的含义,于是请惠能大师为他讲解。

我们首先要大致了解一下《法华经》。《法华经》全名叫《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早期的经典之一,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的教法,主要阐释了“开权显实”“三会归一”的思想。这个思想是什么意思呢?释迦牟尼佛在讲这部经的时候,大乘佛教正兴起,当时广为流传的是三乘教法,分别是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这三乘教法表面看上去没有相似之处,但释迦牟尼佛认为,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佛要因材施教,给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法门,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其实都是让众生悟得佛果的方便教法,也就是权宜之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众生成佛。所以看上去有三乘,其实本质上只有一乘,就是佛乘。这三乘就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性的人设立的学科,类似于我们读书,先读小学,再读中学,后来读大学,看着是读了三种不一样的学校,但这是因为大家的知识、认识水平不同,本质上读书都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懂道理、遵纪守法的社会人。而“开权显实”的意思就是说要众生开除、去除众生对于权宜方便教法的执着,让众生悟得圆满究竟的实相,也就是说佛乘才是唯一的教法。“三会归一”也就是三乘教法的本质就是一佛乘。

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发现,所有众生只是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教法,但本质上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佛之所以降生于世间,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众生悟到佛的知见,也就是要让众生统统觉悟,人人都能成佛。

当然《法华经》并不是只说了上面的道理,这部经的主要思想是空性说,与《般若经》相通;也提到了修行的归宿目标是什么,这部分与《涅槃经》相通。可以说《法华经》是大乘思想的集大成者,因此《法华经》也被成为“经中之王”。

《法华经》在晋代就已经传入中国,很受僧俗欢迎,译本也非常多,甚至到了唐代也依然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不仅因为其中的佛法精妙,更因为这部佛经中有很多故事、比喻,让佛法变得非常通俗易懂。

了解了《法华经》的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惠能大师的讲解。惠能大师说,《法华经》的宗旨核心就是佛为一件大事降生世间,这件大事,就是让众生悟到佛的知见。佛的知见就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具体是指什么呢?能处于一切相中,又超离、不执着于一切相,能认识到一切性空,又超离、不执着于一切性空,也就是对内对外都没有执着、也不沾染这些虚相。

僧人法达没有悟到佛的知见,是因为把佛的知见当作了佛,也就是把佛当作了一个外相,一个他者,他没有悟到佛就在自己心中,自然也就会觉得自己并没有佛的智慧;尘世之人没有悟到佛的知见,是因为我们开启了世俗的知见,所以我们被世间一切相遮蔽了本心,自然无法开启佛的知见。那我们如何开启佛的知见呢?就是要能够端正本心,常常生起智慧,观照自心,万法空性本自清净,凡夫执著认假为真,所以要止断恶念,奉行善心,断除凡夫错误知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