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品第七》,这一品讲的是惠能大师的在得法之后的一些人事际遇。
这一品的第一篇,时间回到惠能大师刚得法时,弘忍大师让他赶紧离开,因为害怕有人要加害他。惠能于是来到韶州曹侯村,在这里他遇到了尼姑无尽藏,并为她讲解佛经中的义理。但是当无尽藏拿着佛经来问惠能大师时,惠能大师却说自己并不识字。那么惠能大师是真的不识字吗?
从惠能大师的出身来说,他以前是一个砍柴的樵夫,第一次接触佛经也是从客人处听闻了《金刚经》,所以他当时有可能是不识字的。但是我们在读《坛经》的过程中会发现,惠能大师对各种佛经都非常熟悉,很多经文原文都是信手拈来,《金刚经》《净衣经》《楞伽经》都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引用中,说明他对佛学的这些经典是非常有研究的,所以惠能大师说自己不识字,其实并不一定是他真的不识字,而是基于他禅宗的思想,他才这样说。这是为什么呢?
禅宗的思想中,重本心,重顿悟,重自我求法,但不重任何形式外相。从这个角度来说,佛经中记载的义理是在哪本佛经中,这本佛经是用梵文还是中文书写的,抄录的文字是好看还是不好看这都是不重要的外相,只有义理本身才是修行中重要的。就像我们读的《金刚经》,其实都是不同朝代的高僧翻译而来的,其中的表述都有了高僧自己的理解、悟道、甚至语言习惯,但无论怎么翻译,《金刚经》的义理是相通的,所以惠能大师研习佛经,不是看表面的文字是怎么写的,而是看其中深层的义理是什么样的。这些义理的真正含义,需要靠自心、智慧去理解、悟得。惠能大师说“不识字”其实是他对外相的舍弃,因为他已经明白了佛经中真正的义理。
这一点也延续到了禅宗以后的历史中。惠能禅宗一直有“不立文字”的思想,所以《坛经》其实并不是惠能大师自己所写,而是由他的弟子们记录整理。在《坛经》诞生之后,这本经文因为通俗易懂广受欢迎。我们知道古代的印刷术并不发达,很多书籍还是靠手抄本进行传播,在传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纰漏、错误,甚至是抄写者的发挥。所以《坛经》的不同版本有几十种之多,经过中外学者的研究,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就有五个版本。这五个版本的《坛经》文字会有不同,表述会有差异,但我们看《坛经》,要学习惠能大师的“不识字”,不要揪住文字的不同、记载的差异去争辩谁是谁非,而是要从中看到惠能大师真正的核心思想,以此作为自己修行的法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