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他才是清朝最厉害的皇帝?

雍正:为什么他才是清朝最厉害的皇帝?

00:00
18:27

大家好,我是杨早,欢迎收听本节课程。


这一讲我们说说清朝名声最差的皇帝——雍正。


雍正名声有多差?这么说吧,自打雍正即位,到《雍正王朝》《步步惊心》这种给四爷洗白的电视剧之前,从民间野史到武侠小说,到戏曲舞台到影视剧,雍正的形象就没好过。这还不是从雍正死后开始的,而是在他身前就流言蜚语传遍了天下,什么“谋父”“逼母”“弑兄”“屠弟”“杀子”,多得不得了。


民间传说的“清宫四大奇案”,雍正一人就占了俩,一件是说他生了女儿,却硬跟一位大臣刚生的儿子调换,这个换来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一件是说他被反清复明的女侠吕四娘刺杀,人头被割掉,雍正下葬时人头都是金子做的。总之提起雍正,一般都没啥好话。

▲雍正皇帝画像


其实雍正既是清朝名声最差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厉害的皇帝。都说康乾盛世康乾盛世,雍正夹在中间,就象是笑话里说的,“我儿子的爸爸比不上我爸爸,我爸爸的儿子比不上我儿子”,感觉就是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过渡皇帝。


然而日本有位清史专家稻叶君山比喻得好,他说清朝的统治大业就像种田,康熙是开垦者,雍正是种植者,乾隆是收获者。雍正是真正稳固了满清统治,并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那个人。


雍正真的比他爸他儿子都厉害吗?是的,不要怀疑。你想啊,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还当了三年多太上皇。雍正呢?一共才在位13年。要是算一算,这三位皇帝平均每年干了多少大事,雍正绝对是冠军。


雍正干了哪些大事?那真是数不过来。这一讲咱们捡有开创性的说三件,一是改土归流,二是摊丁入亩,三是高薪养廉。

▲年轻时的雍正画像


第一件大事,改土归流,这个政策主要针对西南少数民族,把当地的土司改为流官,就是废除世袭的土司,改成中央委任的官员,因为可以随时变动,所以叫“流官”。改土归流不是从雍正开始,早在明朝,改土归流就开始了,但到了雍正,改土归流基本成了定局。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六个省都有涉及。


像贵州改土归流的面积之广,几乎相当于原来的府县,等于政府控制的贵州地区凭空多了一倍,自然收税也多啊。当然,少数民族不见得高兴,所以才爆发了后来乾隆朝的苗民大起义,但帝国的控制力肯定是在雍正手里达到顶峰。


更重要的,在改土归流的同时,雍正还取消了大批的“贱民”。这些明朝遗留下来的贱民,有的是因为曾经支持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有的是因为曾经支持永乐帝的对手建文帝,或是明朝匠户制度的延续,总之这些贱民确实是“污贱终身,累及后裔”,世世代代只能从事卑贱的职业,没有人身自由,也不能考学做官。雍正免除了他们的贱民身份,当然是一项善举。


说完了改土归流,我们再来看看摊丁入亩,就是取消人口税,将人口税分摊到田亩税里。以前有些人家里没地,但孩子多,交的税不少。现在好了,按家里的田地收税,没地的人,家里人口再多,也不用交税。这是一种缩小阶层收入的税法,就像我们现在的累进税制,对于收入高的人就多征税一样,古代的有钱人,钱都喜欢拿来买田买地,因此实行摊丁入亩,可以比较准确地实现向富人多征税的目标。


与这个制度相伴的,是“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明朝时候,官员和绅士的权力是很大的。我们在海瑞那讲说过,首相徐阶,家里强占田地二十四万亩,而且这些田地,因为主人是当官的,按法律可以免税。


到了雍正这儿,都得纳粮,都得服劳役。当然官绅根据品级,仍然可以少交或不交,但法律上官绅已经没有了豁免权。这一条很厉害,也是天下的官员和读书人都不喜欢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来说第三件事高薪养廉。高薪养廉,并不是雍正用国库里的钱来发给各级官员。而是改变了官员收入的性质。从前在明朝,给官员的俸禄少得可怜,根本没钱养家,更谈不上养手下的师爷仆从啥的。可是当官的哪能真让自己饿着?他们掌握着收税的大权,久而久之形成陋规,也就是潜规则,就说运输啊,出库入库啊,都会有损耗,那我们就提前加收个10%或20%呗。其实这些加收部分就是官员的灰色收入。


现在雍正的规矩是,加收的部分照旧,但官员们不能直接截留,而是必须上交国库,而国家再从这些钱里拿出一部分发给官员,这叫高薪养廉。

▲雍正便服,手持如意


雍正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国家财富大大增加了。比如耕地,康熙用了六十年,增加了一百来万顷,雍正用了十三年,增加了一百五十五万顷。康熙末年,国库库存银两只有八百万两,雍正干了十三年,把库存增加到了六千万两,其中光是追讨之前的官员亏空,整理官员灰色收入所得,就有三千万两。到了号称清朝最高峰的乾隆时代,库存最高也不过是八千万两。而且雍正朝根本没有和珅那样的大贪官。


所以说,没有雍正的制度变革和大力整治,就没有康乾盛世。


那么雍正为啥能做到大动干戈,几乎把明朝的弊政比如地方控制乏力、官绅权利过大、官员贪污严重都能一一革除呢?


首先是雍正的外族统治者身份。清朝的头两任皇帝,顺治与康熙,主要任务是稳定天下,尤其康熙,大仗是一场接着一场,根本没空来好好进行制度改革,到了天下平定,皇帝也老了累了,不想折腾了。


雍正即位时四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外族统治者虽然比较难于人心归顺,但好处是可以尽情摧毁旧制度,没有任何包袱。像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把整个汉族官绅集团都得罪了,如果明朝皇帝这么干,估计根本执行不下去,这里还可以参考一下王安石变法。但外族统治者借助武力得天下的余威,强行推动制度变革,相对就比较容易。


其次,上面说了,雍正即位时已经四十五岁。康熙即位时才六岁,乾隆好一点,二十五岁即位,再往前看,顺治也是六岁即位,崇祯是十七岁即位。古人有句话叫“国赖长君”,一个国家需要有经验的成年人来治理,才能安定昌盛。又有一句话叫“主少国疑”,君主太年幼了,整个国家对他都没有信心,不是太后代理,就是权臣当国,都很容易出问题。雍正即位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中年人,这一点对于雍正的改革,有很大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雍正是怎么即位的?


他可不是一直从太子,熬到父皇归天,就自然而然当了皇帝。即使排除什么改动遗诏这种民间传说,雍正夺得皇位,是一大堆兄弟勾心斗角,你死我活地拼出来的,不到康熙去世那一刻,谁都不敢说自己就是未来的大清皇帝。


传说中苗人养蛊,就是把各种毒虫放在一起互相撕咬,最后剩下那只就是毒王,可以做蛊。雍正就有点像在这种养蛊式的厮杀中脱颖而出的。他获得皇位之难,可以说古今第一。这样的人治理朝政,可以说是快稳准狠,兼而有之,不可能没有作为。


而且雍正的前半辈子,只是一个普通亲王。雍正自己说,他当亲王那四十余年,凡是臣子那些手段,什么结党怀奸,欺上瞒下,阳奉阳违,假公济私,口是心非,他没有不了若指掌的。这一点,雍正自信超过历代帝王。相反,康熙总结明朝的灭亡,明确说是因为崇祯从小生长在深宫内院,保姆手里,只会读书,不懂得人情世故。这么一比较,雍正的特殊经历对于他和臣民之间的权谋斗争,有着莫大的好处。

▲雍正皇帝戎装画像


最后,说说雍正这人的性格。


雍正这人,说他刻薄无情,可以,说他口蜜腹剑,也可以。但是我们要跳出道德评判的陷阱,从大处看雍正,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喜欢“统一”的人。


我们在国家篇里说过雍正对大一统的阐述,他说自从我大清入主中原,君临天下,边远的部落都归入版图,这是中国疆土的开拓、是中国臣民的大幸。雍正非常委屈,觉得他这样的贤明君主,只是因为籍贯不是中原人,就被读书人这样仇恨这样反对,实在是没有道理。


雍正并不追慕古代的贤明君主,他觉得自己正在开创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基业,因此在他统治之下,应该没有第二种标准,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有法律作为依据,不容许有潜规则和灰色地带。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开释贱民。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灰色收入一概交公,还包括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将皇权的集中绝对化、制度化,雍正的所有努力,都是建立一个新的制度系统。

▲雍正祭先农檀图


从这一点来说,雍正的思路很像法家,以制度为唯一追求,而且还不太喜欢用儒家那套做为装饰。后世史学家,普遍评论雍正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政治家。而实用主义,恰恰是法家的最大特征。


包括雍正的信仰,也是实用主义。他既宣扬儒家,也不排斥佛家和道家,用雍正自己的说法,三种教派用来控制天下民众,道理是一样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雍正晚年崇信道家,喜欢炼丹,其实也是因为儒家、佛家都不能提供长生的法术,而道家可以投其所好。


和他儿子乾隆动不动就摆出天朝上国的架子不同,雍正虽然保持着海禁政策,也是重农轻商,但雍正是第一个穿西装的中国人,故宫至今保留着他穿西装的画像,就算他是出于猎奇心理,这种不管不顾的实用主义也够让人吃惊。雍正之后,下一个穿西装的清朝皇帝,大概就是退位之后的宣统皇帝了。这样一想,雍正还是自古以来的最另类的一个皇帝呢。


总结一下:

第一, 雍正虽然名声很差,但他是真正奠定康乾盛世的君主;

第二, 雍正的制度变革与大力整治,大大增加了清朝的财富,也给清朝带来了创新的制度系统;

第三, 雍正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非常成熟的君主。他的所有政治举措,都是基于对统一的追求。


思考题:如果雍正能活到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他会不会做出与乾隆不一样的反应?


下一讲我们来讲讲想在地上创立天国的人——洪秀全。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