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课:睁眼看世界

总结课:睁眼看世界

00:00
15:23

大家好,我是杨早,欢迎收听本节课程。


首先恭喜你已经听完了29节的面孔中国。今天我们来对第三板块做一个总结。


咱们这总结课的名字叫什么?叫做“睁眼看世界”。老习惯,我们还是来玩人物对对碰,把这一板块讲的九位人物,来做一个联动。


首先要说的是王阳明和徐光启这两位人物。他们都是在中国近代化的前夕——因为现在也有学者把中国的近代化一直推到了晚明——正好这两位都是中国近代化的前夕的人物。王阳明和徐光启都看到了中国当时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的大问题。比如说王阳明对自我的强调,对个人内心修行的强调。


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看特别火的一部电影,叫《哪咤之魔童降世》,里面主要观念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一些观念,其实跟历史上王阳明——不是他创立,而是他发扬光大的——心学,有巨大的关系。心学强调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去恶留善,那么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每个人只要修行到某种境界,所谓致良知,然后又能做到知行合一,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赢得与世界的精神搏斗,在精神上获得升华与超越。

▲王阳明画像


像徐光启这样,认识到了即使经过王阳明的发扬,儒学已经很难解决中国当时的精神问题,他就希望能够引进西学,用天主教来为中国的精神生活提供良好的补充。


所以这两个人都是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精神生活的大问题,像王阳明实际上是从禅学里面获得了资源,徐光启是从天主教里获得的资源,他们希望通过外来的资源弥补中国精神缺失的部分。这一点,也是我们整个第三板块的主题所在,通过外来的资源,来弥补那个时候已经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精神生活。

▲徐光启肖像画


像海瑞和崇祯这两个人,实际上是从反面证明了中国精神生活到了一个何其危险的境地。海瑞和崇祯这两个人都是跟时代脱离的典型,他们落后于时代,比如说海瑞特别坚持传统儒家的这种理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同时坚持绝对的廉洁,特别强调规矩,特别反对贪污。从道理上说,海瑞没问题,但是他在实际的政治生活当中,其实是众叛亲离,孤臣一个,完全没办法真正贯彻自己的主张,反正容易成为别人的工具。

▲海瑞画像


崇祯的问题是什么?崇祯完全在仿效他的祖先朱元璋,多疑,刚愎自用,吝啬,希望别人都能够忠君爱国。崇祯不承认人是自私的,也不考虑臣子们的切身利益问题。所以这样的皇帝在已经强大起来的文官官僚集团面前,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你要知道,官僚集团本身,其实并不是一定要服务于谁的,他可以服务于明朝,也可以服务于清朝,他自己有他自己的生存方式。除了其中像海瑞,或者史可法这样的忠义之士以外,其实大部分的官僚,到了明朝已经是一个独立的集团。


如果用现代话说,他们其实相当于职业经理人。老板是谁?他无所谓。职业经理人,为国家为公司服务,它其实不管谁是所有者,他都可以完满的运行政权。这就是为什么万历皇帝40多年不上朝,大明天下还可以继续运转。到了清朝,这些官僚照样可以出来当官,而且可能当得比在明朝更好。

▲崇祯皇帝画像


所以崇祯和海瑞这样的政治人格,这种有点迂腐地坚持传统理想的政治人格,到了明朝就变得很不实用。这两个人的悲剧有命运的成分,也有性格的成分。


第三就是承前启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几乎是一个跟秦始皇一样的法家。这在阳儒阴法已经执行了一千多年的中国社会,是很难见到一个这样的皇帝,因为皇帝从小都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然后长大以后他也一直在被这种大臣包围当中,他跟民间的情况是隔绝的,所以很少有皇帝,即使是异族的皇帝,能够摆脱儒家思想的窠臼。


只有雍正是一个例外。因为我们讲到雍正他是前40年都在当皇子,他是了解民间的情况的,而雍正这个人的性格又特别的急躁和刻薄,这个人的性格是典型的法家性格,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会跟商鞅李斯韩非这样一些人很相似,所以凭借雍正这种铁腕手段,再加上他外族身份的便利,稳固了清朝的统治,为康乾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当然,雍正在儒家社会的名声相当难听。


而且,雍正这种法家性格,就跟秦朝一样,可以奏效于一时,但是不能长久。到了乾隆朝,就有了南方苗民大起义。而且从乾隆以后,所有的皇帝又回到了儒家思想的窠臼当中。嘉庆道光咸丰,一个不如一个。

▲雍正皇帝画像


下面一对,就是奕訢和洪秀全。这两个人,一个是王爷,一个是反贼。但是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愿意改革,奕訢是想在满洲政权内部进行改革,洪秀全是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以造反的方式进行改革。而且两个人都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厉害之处,也希望能够引进西方文化来改变中国社会。但是这两个人最终都没有能够摆脱自己的原来的架构。


奕訢被称为“鬼子六”,他是满洲君臣里面特别接受西学的,可是奕訢没有办法打破满洲这样一个体制的束缚,他始终受制于慈禧太后。虽然慈禧太后只是一个处在深宫之中的女性,但是它借助皇上的大义名分,先是同治,后是光绪,照样能够把奕訢压得死死的。奕訢虽然创立了总理衙门,虽然主持了洋务运动,但他面对慈禧没有办法。

▲洋务运动中央代表恭亲王奕䜣

1860年由英国菲利斯·比托拍摄


而洪秀全他看上去天不怕地不怕,造反14年,占据了半个中国。但是洪秀全你看他对基督教的改造,他根本没有摆脱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结构,什么天父天妈天兄天妹,实际上还是在传统家庭结构里打转。所以他一旦获得成功,定都南京以后,迅速就腐化,跟以前通过农民起义夺得皇位的皇帝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这两位,奕訢、洪秀全都是试图改变中国社会,但是他们取得的成效有限,他们没有打破整个中国社会的结构。

▲洪秀全现代雕像


再下面一对,李鸿章和袁世凯。这两个人,他们也是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之处,他们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改革,跟前面的那些位相比,他们的突破就要大得多。


比如说李鸿章自己回忆过一个事儿,他接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时候,他的前任,也是他的老师曾国藩问他说:“你打算怎么跟外人相处?”意思是你怎么办外交。李鸿章说:我想跟洋人交涉,不管什么事情,我只跟他打痞子腔。痞子腔是安徽土话,意思是油腔滑调。曾国藩当时很不赞成,说洋人也是人,我们还是要以诚待人。


李鸿章说好好好,但是李鸿章后来外交生涯里面经常跟洋人打痞子腔。比如说甲午战争以后,马关条约谈判,伊藤博文代表日本政府非要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不可。而李鸿章表面上拖延,其实暗中不断地动员俄国法国德国出来干涉,最后付了赎辽费,还是把辽东半岛留在中国,这就是李鸿章打痞子腔的一个表现。


李鸿章曾经说过,说我老师曾国藩是因为人特别的坦诚,所以人不忍欺骗他,而我是精明强干,所以人不能欺骗我。你像袁世凯最善于装,最善于伪装,一生骗倒了豪杰无数,什么孙中山黄兴张謇,都被他骗倒过,但是在李鸿章面前,袁世凯从来没有得逞过。


▲李鸿章

1896年拍摄,载于阿布齐尔德《李鸿章:他的人生和时代》(1903)一书


李鸿章好歹还是进士出身的儒生,袁世凯就更加无顾忌了,他连举人都没考上,就是一个学渣。所以袁世凯1905年跟张之洞一块奏请废科举,他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因为他根本没有从儒家体系中得到过利益。


比如说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之后,手下大将冯国璋曾经问他,说大总统您是真的想当皇帝吗?袁世凯说,你看我这个样子,我们袁家几代人就没有人能够活过60,我还能活几年?而且当皇帝无非是要传给子孙,你看我的大儿子是个瘸子,你听说过瘸子当皇帝的吗?我的二儿子是个名士,就是那种文人,一天到晚吟风弄月,你听说过文人当皇帝的吗?我干嘛要当皇帝?我传给谁?


冯国璋一听有道理。所以冯国璋就认为袁世凯不会称帝。结果后来袁世凯一称帝,冯国璋特别生气,最后也站在了袁世凯的对立面。

▲袁世凯着龙袍祭天


李鸿章和袁世凯,他们其实已经突破了我们说儒道互补的这样一种人格底色,对吧?我们一直讲中国人的性格气质的底色,就是儒道法三家。法家是潜藏着的,儒道是浮在面上的。但是到了晚清的时候,从你看从雍正到奕䜣,再到洪秀全李鸿章袁世凯,中国人人格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实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人格受到世界规则的影响。比如说李鸿章,为什么西方人相信他?


因为在所有的大清官员里,李鸿章是最遵循这种国际外交法则,也是最灵活的。反而曾国藩这样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打得过太平军,却折在了天津教案上。


从这一点来说,曾国藩是传统人格,李鸿章则是半新半旧的人格,而袁世凯就更加如此了。虽然说袁世凯复辟称帝,但是你从他的年号洪宪就看得出来,他对外宣称要弘扬宪法,也就是说他只承认君主立宪,承认宪政才是世界的大趋势,不可能像再回到以前的独裁政权了。所以李鸿章和袁世凯,特别符合孙中山说的叫:新思想,旧手段。


所以从王阳明到袁世凯,第三板块的人物,象征着中国人的典型气质就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近代以来,中国人必须睁眼看世界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气质与中国社会一样,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进程。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这种现代化变得更加显著,但这种变化的基础,是从晚明到民国初年,就已经打下了根基。我们现在这些中国人的典型气质,都来自这一时段。


咱们从孔子一路讲下来,一起看中国人的典型气质慢慢的形成,又慢慢的固定,近代又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变化,这么一个过程。


讲到这儿,我们这门课“面孔中国”,就已经告一段落。你对课程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建议,可以在评论里面留言。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咱们可以再来探讨,还有哪些中国人,中国人性格的哪些层面,是我们值得一说的。


今天就到这儿,我们下一门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rosesunny222

    谢谢主播精彩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