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九三学社界别市政协委员、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裁许莉带来了一份对以老养残家庭加强兜底保障和深化关爱支持的提案。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助老问题已经成为主流化的社会民生问题。”许莉表示,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65.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1.3%,老龄化进程加快,高龄化凸显。
“以老养残家庭,指父母已年迈,有养老需求,又需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子女的困境家庭。此类家庭中最困难的是子女为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的家庭。”许莉解释,与普通人相比,智力及精神残疾人士约在45岁以后身体机能和心理、精神健康状况及独立行事能力呈现加速弱化或退化的状态,健康、医疗、居家和社区服务支持的需求也逐步加大。同时,照护者也步入老龄化,使家庭脆弱度加剧,生活品质受到较大影响。“残疾+老化”的双重风险,加剧了以老养残家庭应对社会风险的挑战。
据许莉介绍,为进一步了解心智障碍以老养残家庭的困难与挑战,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在2022年底启动了心智障碍以老养残家庭关怀服务项目,为21户以老养残家庭搭建支持体系,探索心智障碍家庭的适老化准备与未来安置的支持路径。“这项工作发现,以老养残家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难。”许莉表示,一方面,照护者老龄化,经济能力与照护能力下降,资源与信息的获取能力受限,家庭的支持系统愈发薄弱,特别是家庭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或自身发生临时意外或伤病变故时,获得可得可及的应急响应支持仍不通畅。另一方面,除了老年人自身的医疗及社会服务需求,其残疾人子女的照料、安置、社区融合及长期规划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及压力。此外,各方面外部支持的整合衔接不足,福利政策和服务的碎片化,导致以老养残家庭的福利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综合保障弱。
许莉分析,近年来,我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减少居家养老安全风险,兜牢安全底线等做出了明确部署。2022年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一系列措施保障和关爱这些家庭的权益,而特殊困难老年人即包含抚养照料重度残疾人的老年人。北京市也明确提出要“健全‘五社联动’机制”,“加强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因此,许莉建议民政部门会同残联共享以老养残家庭的基本数据,把抚养重残子女的高龄老人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进行专项排查和登记立案。建立街道到社区针对这类家庭的定期随访及紧急响应的跟踪机制,充分动员“五社联动”的服务资源,为这些以老养残家庭,特别是老龄父母有重疾、重患,低收低保的家庭提供特别关爱服务。确保其该享有的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以及获得可及可得的便利支持。
同时,她建议民政部门协同残联,进一步发挥社区“两委”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统筹利用“五社联动”社会服务体系,为家庭提供有效、持续的服务。根据家庭的照护能力和脆弱情况,以及家庭的意愿,协助做好成年重残子女的安置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入户服务支持子女居家安置、就近就便的日间安置,或包含居住服务的全周托养安置支持等,缓解家庭的照护压力,改善家庭生活质量。“而对于高龄老人居家照料子女的,应该加大居家照护支持补贴,用补贴采购服务,解决家庭的急、困、难的安排和生活品质提升的辅助。”许莉表示。
最后,许莉建议民政、残联协同推动“抢救性安心工程”。针对有75岁以上高龄以老养残情况的家庭,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专业力量,协助这些家庭做好残疾子女未来安置照护和父母失能失智及离世后的遗嘱安排、子女监护规划安排的培训、咨询和辅导。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